初治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初治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初治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所有患者随访截止至2019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统计总生存期(OS),采用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初治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位年龄为38岁(8~72岁),其中年龄≥60岁患者16例,约占28.57%;Ann Arbor分期:Ⅰ~Ⅱ期24例(42.86%)、Ⅲ~Ⅳ期32例(57.14%);24例患者血红蛋白降低,约占42.86%;28例患者β2-微球蛋白异常,约占50%;IPS 0~3分(低中危)患者48例(85.71%)、霍奇金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IPS)≥4分(高危)患者8例(14.29%);LDH升高患者29例,约占51.79%;伴有B症状29例(51.79%)、伴脾大者16例(28.57%)、合并淋巴结外浸润21例(37.5%);病理分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51例(91.07%)、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的霍奇金淋巴瘤5例(8.93%);≥3个淋巴结区域受累51例(91.07%);纵膈巨大肿块4例(6.45%).56例患者CR32例、PR 18例、SD 4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89.29%.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8~80个月),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64%(53/56)和91.07%(51/56).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血红蛋白降低、β2-微球蛋白异常、IPS≥3分、LDH升高是导致初治霍奇金淋巴瘤3年生存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初治霍奇金淋巴瘤好发青年男性,临床预后较好,年龄≥60岁、、β2-微球蛋白异常、IPS≥3分、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是导致初治霍奇金淋巴瘤3年生存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进行患者危险度分层,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初治HL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97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43)、治疗组(n=54).其中常规组采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常规组的76.74%(P<0.05);治
目的:检测黑色素瘤相关抗原D4(MAGE-D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AGE-D4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病理科存档的242例NSCLC肿瘤组织蜡块及相应101例癌旁正常组织蜡块制成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MAGE-D4在242例NSCLC肿瘤组织及10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去除切片时损坏及漏切的肿瘤5例及周边组织1例,剩余肿瘤组织237例,癌旁正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STD)应用于胃角巨大黏膜病变治疗时对剥离效率与手术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胃角巨大黏膜病变患者68例,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手术组与ESTD组,各34例,其中常规手术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STD组采用ESTD,对比两组患者病灶剥离时间、剥离速度、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ESTD组患者病灶剥离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P<0.05),剥离速度快于常规手术组(P<0.05),整块切除率高
目的:探究在结肠息肉患者中应用消蕈汤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接诊的66例结肠息肉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组(33例)采取消蕈汤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
药物涂层球囊(DCB)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手段,能克服支架植入存在支架内再狭窄、需长期双联抗血小板等不足,并且已有多项临床研究验证了DCB在支架内再狭窄(ISR)治疗中的优越性;但在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中应用尚存在争议,如小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完全闭塞和分叉部病变仍在研究中.本文将目前可用的DCB有效性的最新证据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重型颅脑损伤(sTBI)常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主要的治疗目的是减轻和避免继发性颅脑损伤.虽然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是神经重症监护的标准,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变化往往是晚期体征,不足以检测和预防继发性脑损伤.因此,临床上已经开发了各种神经监测工具来监测不同的生理参数,例如颅内压监测、脑组织氧合、脑微透析、脑自动调节、脑电活动等.本文就目前常用的神经危重症监测工具做一综述.
目的:探究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中应用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82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化痰、控制感染、止喘等常规综合治疗联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化痰、控制感染、止喘等常规综合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41例患者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动脉血气(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pH值变化、肺功能指标变化、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PaO2、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拔管后序贯治疗的临床价值,为ICU患者进行合理氧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ICU收治的拔除气管导管后给予鼻导管吸氧失败的65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32例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O2/FiO2)、PCO2、呼吸频率、心率等方面的差异,对比经治疗后2h、4h、12h两组患者在氧合指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转阴后肝功能异常的乙肝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生化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其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5月住院经规范抗病毒治疗后HBV转阴但肝功能仍异常的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分析所有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及病程、治疗时间等临床特点.结果:7例患者合并其他疾
目的:对活性炭胃肠吸附联合血液净化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82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活性炭胃肠吸附联合血液净化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治疗7d后观察组Cr、cTnⅠ、CK-MB水平和APCEH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6h、12h、24h和48h CHE性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