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供者CYP3A5基因型对肝移植受者术后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的指导意义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者的CYP3A5基因型对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Tac起始用量的指导意义,为Tac的使用提供个体化方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接受DCD供肝移植,且与供者CYP3A5基因型不相同的受者36例,将受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受者术后均采用Tac+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实验组受者根据供者CYP3A5基因型的不同调整Tac的起始用量,对照组受者按照传统方法经验给药.两组受者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的使用无差别.结果 术后7d,实验组受者的血Tac浓度为(7.47±1.83)μg/L,达目标血Tac浓度的受者占72.2%(13/18),对照组为(8.68±5.14)μg/L,达目标血Tac浓度的受者占38.9%(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需要调整Tac剂量的受者占22.2%,而对照组受者占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实验组与对照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4/18)和27.8%(5/18),Tac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2/18)和22.2%(4/18),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DCD供者CYP3A5基因型的不同,可以科学调整Tac的初始剂量,使肝移植受者术后尽早达到目标血Tac浓度,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率和降低Tac不良反应,实现Tac的个体化用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57例肾移植受者根据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组(7例)和稳定组(50例).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另检测30名健康志愿者的4项指标水平,作为正常对照.将稳定组术后第10天甲状腺激素水平与Sc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
目的 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诱导体内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延长同种心脏移植小鼠存活时间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经丝裂霉素处理的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未经丝裂霉素处理的C57BL/6小鼠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进行体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地西他滨对培养体系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的影响.分别以Balb/c小鼠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减轻无心跳大鼠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作为供、受鼠建立无心跳大鼠左肺移植模型,将受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受鼠接受的供肺经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注和保存,实验组受鼠接受的供肺经含乌司他丁(50万U/L)的LPD液灌注和保存.移植过程中监测受鼠的动脉血氧合情况;移植肺再灌注30 min和1h时,取两组受鼠移植肺组织,测量和计算湿干质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单中心同种异体肾移植2045例的资料,其中术后发生NHL 10例,发生率为0.49%.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各5例,发病时年龄为30~59岁,肾移植后首次确诊NHL距离第1次肾移植的时间为(128.5±116.3)个月.结果 患者病变部位包括胃部3例、皮肤2例、咽淋巴环2例(其中软腭1例
肾移植后感染仍是导致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报道,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3%-70%,感染部位多为呼吸道和泌尿系统,病原体主要为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及混合感染等。有关肾移植受者的感染报道较多,但较少见结核病的研究报道,结核病感染比例虽然不高,但是其诊断、治疗较复杂,抗结核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肝肾毒性,易造成移植肾功能丧失。
目的 对婴儿与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围手术期生理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并探讨其各自的变化特点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亲属活体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21例;患儿年龄为2个月至14岁,体质量为3.3~45.0 kg.按手术时年龄是否满1周岁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婴儿组(<1岁,25例)和儿童组(1~16岁,17例).对患儿术前基本情况、术中手术情况、再灌注前后内环境变化、术
第32届世界心肺移植年会于2012年4月18-21日在捷克布拉格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是该学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会议主题发言主要围绕世界所面临的器官供者短缺问题,一些新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扩大标准的供者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近年来开展的供者器官离体灌注保护技术可以用来再次评估和改善扩大标准供者的器官功能,以使它们能够较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
期刊
供者器官短缺是制约肝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1],因此扩大供者来源的多种方案正被广泛采纳.为预防供、受者ABO血型不相符所致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及活体肝移植后移植肝小体积综合征(SFSS),可在肝移植术中附加脾切除.肝移植术中脾切除的应用价值和适应证受到关注,本文就此做如下综述。
期刊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脑心双死亡供者(DBCD)器官获取的流程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39例DBCD器官捐赠.39例供者中,男性30例,女性9例,年龄(28.1±10.2)岁,体质量指数为(21.3±2.5)kg/m2;原发病为重型脑外伤29例,脑血管意外8例,以及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评估供者危险指数为1.27±0.28.39例供者在捐赠器官过程
目的 总结应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诱导联合标准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经验,提高肾移植后人、肾长期存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1632例次应用ATG诱导联合标准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1、3、5、10、15年人、肾存活率,移植后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及其他影响移植效果的因素.结果 肾移植后1、3、5、10、15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0%和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