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渐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中之重。那么,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如何在语文课堂的具体环节上落实“核心素养”就自然成为语文教师提升学业修养和发展自我的重要课题。下面我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谈谈个人浅见。
  首先,必须从课本语文走向情境语文,实现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文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的学科,学好语言才算是真正学好了语文。但在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入,文本分析的比重逐渐加大,教师们对于语言学习的关注度便日益薄弱。要想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抓好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对于语文課上零碎时间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分享一个故事或是进行朗读表演或竞赛活动,运用这些多样的形式,在督促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力。同样,还可以利用下课前三分钟的时间,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对于那些让学生深有感触的课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一些随笔,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进入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层面,教师不应单单将其局限于书本之上,而应该从课本语文向情境语文延伸。不论是课前三分钟的情境创设表演,还是课后的课本情境体悟写作,都可以成为学生培养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次,教师必须要从生搬教材走向活用教材,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如果说小学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初中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高中教育培养的便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而语文是一门主学科,教师有必要将思维发展和提升融入教学课堂。近几年高考试卷的灵活度,对于思维的要求水平有了明显的飞跃式发展,各位处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们一定深有体会。再加上新版语文教材将教学划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层面,相对于老版教材而言大大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如何将教材用活、用好便成为了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关键。
  活用教材可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例如在柳永《望海潮》的教学中,我向学生讲了这首词背后的一个小趣事:当朝宰相晏殊因看不惯柳永的言行,便找了一个借口想置柳永于死地,当时正逢金军南侵,晏殊便说正是因为柳永在《望海潮》中将江浙一带写得太好了,才会导致金军南攻。我以这个为引子,让学生从词中寻找晏殊这样说的理由在哪儿;柳永究竟把江浙一带写得怎么好了,竟然能诱惑金军。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深入文本寻找起来,并找到了建筑、人口、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的“入侵理由”,课堂气氛很活跃。如果没有这个引子,按照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的套教一路讲解下来的话,学生的思维便难以被调动起来。开篇问题有时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发散的平台,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再次,必须从多样语文走向本色语文,以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升华。学生只有具备了审美能力,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成为懂得欣赏、志趣高雅的人。新课改愈发看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传统填鸭式教学法很容易破坏文章中最本真的美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们改变教学策略,不断充实新的教学手段来支持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许多教学形式应运而生,许多教师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让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而采用了多样式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虽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鉴赏文本的兴趣,但对某些课文尤其是古诗词而言,却很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从文本本身转移出去,从而不能长时间持续关注文本。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本色的能力。例如我在教授《琵琶行》这一课的时候,由于课文语言本身就很优美,还流露出浓厚的哀婉氛围,为了让学生无障碍地体会《琵琶行》的诗词本色之美,我挑了一个非常符合本课意境的朗诵版本,让学生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安静聆听,仿佛只有耳边的声音才是他们与这个世界唯一的交集。在这样的氛围下听完整篇作品,有些学生开始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这便是文本自身所彰显的魅力。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之中,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的本色美,真正地接受审美的熏陶。
  最后,必须从单一语文走向综合语文,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学好语文,表面上看只是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实际上,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载体的语文,并不应该单单只局限于一本本小小的语文课本、一张张薄薄的语文试卷,而应该将之与其他学科、与生活融合起来。生活无处不有语文,语文教师只有端正对语文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文化审美与传承的培养。校本课程便是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学习与生活综合协作的一个最常用的小策略。我执教过一门社团选修课《树》,这门课的学习对象是校园里生长了很多年、背后有着许多故事的大树。这门课的最初几节是由生物老师来上的,他首先从树的生长环境等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学校里的树,学生对每棵树的自然特征都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等我执教的时候,便让学生们给每棵树找一个关键词,如铁树的“厚积薄发”,垂柳的“向阳”等,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特点给树写一串优美的小诗。这便是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这样的整合在让学生锻炼了文笔的同时,也让他们对学校的“树文化”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些我们的民族文化,或能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与家国情怀,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无疑是相当成功而有意义的。
  就让我们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吧!让我们把握好情境教学这一策略,综合性地活用教材吧!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本真之美,追寻到语文学习的真谛!
其他文献
主题出版类  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  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 编  商务印书馆  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  长江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人  李舫 主编  商务印书馆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  1978-2018  厉以宁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  徐斌 等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文学艺术类  故宫的古物之美  祝
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讲授李白的《蜀道难》。课堂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教师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对诗歌进行批注。课堂上,各小组呈现预习结果。学生发言非常踊跃,有的负责声情并茂地朗读,有的负责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有的负责细致深入地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教师在学生发言后,认真加以总结和提升,学生训练有素地记录要点。一节课下来,有诵读,有体会,有讲授,有生成,张弛有度,深入浅
摘 要:语文阅读能力建立于听、说、读、写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语言运用保持高度关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深度研究,从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特别是语言应用能力入手,全面展示语文教育的积极影响。语文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育人作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的教育角色在全新教学模式之下发生了改变,教师要从简单的“教”逐渐向深入的“导”转变,主动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阅读内容
[摘 要:微課以网络为基础,跳出了课堂的束缚,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巧用微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微课教学具有教学时间短,便于学生记忆的优势,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微课,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微课;应用方法]  1微课资源的优势  其一,教学时间短,便于记忆。微课的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个短小的教学视频。微课最好在5-8分钟左右,就算延长也不能超过10分钟,否则对他们来说
[摘 要: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低下、认知不足、自制能力差,德育教育的开展仍然存在较多阻力和问题。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是小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在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生;班主任;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班主任是小学生学校教育中的直接引导者和
瑞典人将《西游记》解读为唐僧和仆人沙僧带着宠物猴、宠物猪去西方旅游(探险)的故事,一路上宠物猴解决了诸多障碍,譬如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只黄鼠狼、七只蜘蛛、三头犀牛、两只狮子和三匹狼等。而林庚《西游记漫话》则认为“《西游记》所展示的是一些动物世界中所发生的故事,其中所写的神魔除去尸魔以外,几乎都是由动物精变而成的,像犼、牛、象、鹿、虎、羊、豹、蝎子、老鼠、貂鼠、金鱼、狐狸、六耳猕猴、大鹏、蜘蛛、蟒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调动自己的多层感觉、知觉与思维能力所展开的深度学习活动。深度阅读则是指学生针对具体的阅读对象所形成的知识图谱,以及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涵,并且展开关联性分析的阅读能力,它既包括学生与文本之间所展开的对话活动,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学生所参与的思考、评析和问答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深度阅读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将阅读作为自己获取知识与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及
一、古诗文联对(本大題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请根据上下文的文字描述,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诗文。  1.“尊师”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老师”不仅存在于学校,生活中也处处有能教给我们知识和道理的老师。《论语》中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论述,《师说》中也用“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来表达这一思想。  2.大雨倾盆,无雨伞随身,又无躲避之所,在这样的境遇中想必大家多会觉得狼狈,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界展开系列变革与创新,主要目的就是促使课堂教学环境更加生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合到课堂中,使学生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见,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合到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融合传统文化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生活中的体验为素材的,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情境创设的作文教学正是从学生的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客体),让学生设身其中,通过观察情境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