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日渐复杂,越来越多因素会影响到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保存,多领域也都在探究有效的文物保护方法。数字媒体技术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带来了新契机,该技术能够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精密修复,使文物高度复原,并可在技术支持下虚拟展示物质文化遗产,还可登记记录查找等,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着重介绍数字媒体技术的概述及优势,探究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相关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各种物质文化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避免遭受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能够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构建数字化文物档案,并为文物保护、修复等提供诸多信息与数据参考。为有效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充分认识数字媒体技术的内涵及优势,积极在文物修复、考古挖掘、数字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应用该技术,使各种文物资源可以永久性保存。
数字媒体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技术及相关手段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具体是通过三维技术对所需保护的文物对象展开扫描与计算,最后输出到屏幕中,相对完整地显示出文物原貌图,并在屏幕中通过相关技术与功能真实修复被破坏的文物场景,最终呈现出整体、真实的文物图像,图像及有关数据可同步保存在计算机内,便于后续观察、研究。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为历史遗迹研究提供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并可有效推进考古研究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其优势主要在于可以对考古现场过程及真实情况进行动态、完整的记载,并再现考古期间的文物遗址原貌。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图形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音频处理技术等,通过数字媒体技术采集与处理物质文化遗产的多角度图像、现场声音等,最终在一个文本中完整展示出来,相关研究成果可同步发送到网络中,不仅有助于高效保护文物遗产,还体现出文物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促进文物保护与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
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文物复原
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往往会通过多种文物修复技术及抢救方法,为文物长久保存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但是针对损坏相对严重的文物或者只流传在文献中的一些文物来说,传统的修复及抢救方法并不能发挥效用。此时,可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对损坏严重的残存部分文物进行数字化修复设计,即结合文物残存部分相关参数计算文物整体数据信息,进而虚拟构建出整体文物造型,为文物修复复原工作提供依据。比如在修复兵马俑时就对数字复原技术实现了有效应用。我国从1974年就已经开始着手发掘兵马俑,经过几十年的挖掘与修复工作,依旧有大量兵马俑尚未被修复,且使用传统修复手段,预计完全修复目前已经发掘出的兵马俑至少要上百年。面对这一现状,科研人员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兵马俑的修复工作中。首先,技术人员在现场安装激光扫描仪,进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调试,完成后将一堆兵马俑碎片分为多个小堆,每个小堆约几十块碎片,之后以小堆为单位,通过扫描仪对小堆中的碎片进行一一扫描。通过激光扫描仪的扫描,可以获得兵马俑碎片多个参数信息,比如各个断裂面相关数据等,之后在计算机利用下提取每个兵马俑碎片相应断裂面的特征点,将特征点连接起来形成特征曲线,对其中每两条特征曲线进行对比,获得比配的曲线数据,若断裂面数据高度一致,则证明对接成功。经计算机认定成功的两碎片需要由专业人员再次认定,最终完成拼合。在运用扫描仪扫描现场大量碎片数据后,可明显加快兵马俑碎片拼合速度,现场修复人员直接按照计算机匹配结果进行碎片粘贴即可,修复效率大大提升。另外,在复原瓷器过程中,也可同样应用数字化修复设计工具,以获得相同的复原效果,具体就是通过扫描与匹配找出同一件瓷器中的碎瓷片,并结合瓷片特征、图案特点、弧度、造型走向等计算瓷器整体造型和图案,之后运用复原技术修复瓷器原本面貌。针对只流传于文献记载或口头流传的文物,主要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还原文物真实面貌。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虚拟再现文物遗址
物质文化遗产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会有大量遗迹、遗物等信息产生,能够为考古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但因为大部分物质文化遗产经过长时间保存,难免会受到雨雪、氧化、风化等自然力量侵袭,使文物遭受一定程度的损毁。另外,考古挖掘期间也会受到非主观破坏、人为丢失等因素影响,使文物遗址重要迹象丢失。为了更完整、真实、可靠地记录文物发掘现场各项信息及相关图像,可积极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技术功能支持下及时保存各项原始数据,并结合相关数据为考古挖掘、科学研究、遗址再现、文物保护等构建数字模型和三维立体场景。比如数字圆明园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再现了圆明园历史原貌,具体是在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后获得相关参数数据,之后通过计算机构建数字化圆明园历史场景模型,之后利用多种光学显示,把所建立的多种数字模型叠加至既有废墟场景中,最后以立体显示技术再现圆明园真实场景。同时,在CITYMAKER数字城市技术应用下,虚拟构建了四维圆明园场景,人们只需进入到“RE-relic圆明园”网站,点击“虚拟游园”,即可看到一个个数字化复原场景,各景区图片相关信息中还介绍了项目课题组整个工作过程。图片下方时间轴也显示出多个清代时期的三维场景,证明所还原场景跨越多个历史时期。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打造数字化博物馆
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数字化博物馆属于一种重要的保护方式,即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等,以数字化形式展示传统博物馆各项职能,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博物馆的信息采集,以网络形式开展博物馆管理、文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等工作。通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超文本链接、三维空间、虚拟现实、声音、图像等各种多媒体方式,弥补传统实体文物陈列中无法经常更换、存在外界破坏风险等不足。同时,针对仍在考古挖掘阶段的博物馆,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将所采集与制作好的考古信息同步到博物馆网站及局域网中,在网页中或者在实体博物馆所设置的大荧幕中,显示文物挖掘中的图片、声音、文字、视频等,便于博物馆工作人员、参观受众、所有上网用户等不受时空限制地了解相关考古挖掘活动进展,同时还有助于保护文物现场,并实现文物信息的透明和公开。数字博物馆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能够更加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给大众,同时也能展出部分管理要求特殊的文物和珍惜藏品,满足新时期不同参观者多元化的需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数字化博物馆是在网络环境中打造的虚拟博物馆,其与实体博物馆可通过网络实现彼此连接,数字博物馆既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诞生的新产物,也是传统博物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数字化博物馆
在科学技术持续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所以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需求,高度关注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创新文物保护模式,打造技术管理中心,确保各项保护工作可以稳步推进,使大量文物资源可以长期保存。同时,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也要正视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中的不足,比如人员技术素养有待提高、遗产保护监督工作不到位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更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技术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博物馆
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各种物质文化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避免遭受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能够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构建数字化文物档案,并为文物保护、修复等提供诸多信息与数据参考。为有效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充分认识数字媒体技术的内涵及优势,积极在文物修复、考古挖掘、数字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应用该技术,使各种文物资源可以永久性保存。
数字媒体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技术及相关手段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具体是通过三维技术对所需保护的文物对象展开扫描与计算,最后输出到屏幕中,相对完整地显示出文物原貌图,并在屏幕中通过相关技术与功能真实修复被破坏的文物场景,最终呈现出整体、真实的文物图像,图像及有关数据可同步保存在计算机内,便于后续观察、研究。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为历史遗迹研究提供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并可有效推进考古研究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其优势主要在于可以对考古现场过程及真实情况进行动态、完整的记载,并再现考古期间的文物遗址原貌。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图形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音频处理技术等,通过数字媒体技术采集与处理物质文化遗产的多角度图像、现场声音等,最终在一个文本中完整展示出来,相关研究成果可同步发送到网络中,不仅有助于高效保护文物遗产,还体现出文物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促进文物保护与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
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文物复原
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往往会通过多种文物修复技术及抢救方法,为文物长久保存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但是针对损坏相对严重的文物或者只流传在文献中的一些文物来说,传统的修复及抢救方法并不能发挥效用。此时,可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对损坏严重的残存部分文物进行数字化修复设计,即结合文物残存部分相关参数计算文物整体数据信息,进而虚拟构建出整体文物造型,为文物修复复原工作提供依据。比如在修复兵马俑时就对数字复原技术实现了有效应用。我国从1974年就已经开始着手发掘兵马俑,经过几十年的挖掘与修复工作,依旧有大量兵马俑尚未被修复,且使用传统修复手段,预计完全修复目前已经发掘出的兵马俑至少要上百年。面对这一现状,科研人员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兵马俑的修复工作中。首先,技术人员在现场安装激光扫描仪,进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调试,完成后将一堆兵马俑碎片分为多个小堆,每个小堆约几十块碎片,之后以小堆为单位,通过扫描仪对小堆中的碎片进行一一扫描。通过激光扫描仪的扫描,可以获得兵马俑碎片多个参数信息,比如各个断裂面相关数据等,之后在计算机利用下提取每个兵马俑碎片相应断裂面的特征点,将特征点连接起来形成特征曲线,对其中每两条特征曲线进行对比,获得比配的曲线数据,若断裂面数据高度一致,则证明对接成功。经计算机认定成功的两碎片需要由专业人员再次认定,最终完成拼合。在运用扫描仪扫描现场大量碎片数据后,可明显加快兵马俑碎片拼合速度,现场修复人员直接按照计算机匹配结果进行碎片粘贴即可,修复效率大大提升。另外,在复原瓷器过程中,也可同样应用数字化修复设计工具,以获得相同的复原效果,具体就是通过扫描与匹配找出同一件瓷器中的碎瓷片,并结合瓷片特征、图案特点、弧度、造型走向等计算瓷器整体造型和图案,之后运用复原技术修复瓷器原本面貌。针对只流传于文献记载或口头流传的文物,主要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还原文物真实面貌。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虚拟再现文物遗址
物质文化遗产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会有大量遗迹、遗物等信息产生,能够为考古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但因为大部分物质文化遗产经过长时间保存,难免会受到雨雪、氧化、风化等自然力量侵袭,使文物遭受一定程度的损毁。另外,考古挖掘期间也会受到非主观破坏、人为丢失等因素影响,使文物遗址重要迹象丢失。为了更完整、真实、可靠地记录文物发掘现场各项信息及相关图像,可积极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技术功能支持下及时保存各项原始数据,并结合相关数据为考古挖掘、科学研究、遗址再现、文物保护等构建数字模型和三维立体场景。比如数字圆明园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再现了圆明园历史原貌,具体是在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后获得相关参数数据,之后通过计算机构建数字化圆明园历史场景模型,之后利用多种光学显示,把所建立的多种数字模型叠加至既有废墟场景中,最后以立体显示技术再现圆明园真实场景。同时,在CITYMAKER数字城市技术应用下,虚拟构建了四维圆明园场景,人们只需进入到“RE-relic圆明园”网站,点击“虚拟游园”,即可看到一个个数字化复原场景,各景区图片相关信息中还介绍了项目课题组整个工作过程。图片下方时间轴也显示出多个清代时期的三维场景,证明所还原场景跨越多个历史时期。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打造数字化博物馆
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数字化博物馆属于一种重要的保护方式,即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等,以数字化形式展示传统博物馆各项职能,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博物馆的信息采集,以网络形式开展博物馆管理、文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等工作。通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超文本链接、三维空间、虚拟现实、声音、图像等各种多媒体方式,弥补传统实体文物陈列中无法经常更换、存在外界破坏风险等不足。同时,针对仍在考古挖掘阶段的博物馆,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将所采集与制作好的考古信息同步到博物馆网站及局域网中,在网页中或者在实体博物馆所设置的大荧幕中,显示文物挖掘中的图片、声音、文字、视频等,便于博物馆工作人员、参观受众、所有上网用户等不受时空限制地了解相关考古挖掘活动进展,同时还有助于保护文物现场,并实现文物信息的透明和公开。数字博物馆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能够更加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给大众,同时也能展出部分管理要求特殊的文物和珍惜藏品,满足新时期不同参观者多元化的需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数字化博物馆是在网络环境中打造的虚拟博物馆,其与实体博物馆可通过网络实现彼此连接,数字博物馆既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诞生的新产物,也是传统博物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数字化博物馆
在科学技术持续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所以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需求,高度关注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创新文物保护模式,打造技术管理中心,确保各项保护工作可以稳步推进,使大量文物资源可以长期保存。同时,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也要正视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中的不足,比如人员技术素养有待提高、遗产保护监督工作不到位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更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技术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