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批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制度建设和未来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为了及时总结推广自贸试验区财经制度创新发展的成果,分析尚未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中国自贸试验区财经制度创新发展研讨会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新时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做法,不能以政策叠加代替制度创新;利用港区优势,发展离岸经济和在岸经济,打造新兴产业高地;搭建人才平台,服务特殊经济功能区;金融创新服务自贸试验区实体经济等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金融创新;新型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3.3
自2013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成立以来,各地政府和各界专家学者、相关机构积极致力于自贸试验区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8月,国务院又公布了上海临港新片区和山东等六个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截止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已经扩大至18个,形成“1+3+7+1+6”的总体布局,形成了覆盖全国“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标志着自贸试验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及自贸区财经研究专业委员会与有关机构于2019年11月29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共同举办了中国自贸试验区财经制度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聚焦中国自贸试验区财经制度创新的探索空间与政策体制变革,切入国际贸易环境、金融创新、新型贸易、监管改革、数字经济、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专业教育、长三角一體化等关键词,邀请11位专家分享研究成果、介绍实践案例,提出以下观点、建议及相关创新做法:
一、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根本指针和核心竞争力
与会专家认为,马列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有专家认为,制度经济学指出不能只考虑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力要素,更应关注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非市场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这在自贸试验区制度设计中确实应予充分肯定。作为后起的中国自贸试验区,在当前世界经贸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简单拷贝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能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的现成经验做法,而应在借鉴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特色、各地特点,着重制度型开放、创新型开放。专家认为,各地自贸试验区不可盲目要求政策的更全、更特、更优,而应强调政策的应用、适用、实用。不能以政策叠加代替制度创新,而应认真汲取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加强系统集成性,注重政策聚焦,探索差异化创新办法,着重首创性创新,激活经济流量,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二、依港建区、区以港兴,是自贸试验区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自贸试验区均与海空港或口岸紧密相连,或临港、或临空、或沿边、或沿线,以直接与世界经济联结。港口是航运枢纽,商品集散地,是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的中枢,是实施境内关外开放制度的最佳节点。因此,要大力增强港口的水水中转、海铁联运、海陆联运等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强港区一体化建设,发挥沿边沿线的对外经济交流功能,发展集拼、加工、分拨、展示、交易、维修等业务。在区内产业的选择上,要发挥港口的竞争优势,发展离岸经济和在岸经济,从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带动区外经济发展。上海临港产业区紧紧依托洋山深水港及上海南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紧密结合港口,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的设立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科技创新,在自贸试验区具有特殊优势和广阔空间
专家认为,自贸试验区的投资、贸易、物流、人员流动自由化、数字信息交流便捷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企业的研发、设计、中试、交流、技术转让、跨境技术交易、海外科技企业并购等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新的能量和方向。相关部门出台的金融科技政策、外汇管理政策等也是有力的支持。自贸试验区应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核心区域。同时,自贸试验区也可以成为技术孵化集中地。依托有利的保税条件,引进先进设备、技术、材料、易耗品等,为孵化企业和个人提供苗圃、实验室、创新工坊等场所,提供人才交流、投融资、技术成果展示交易等机会,成为创新人才的策源地,发挥孵化器和加速器的作用。会上,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和即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技术交易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立国际科创城,着力在岸技术交流、交易和离岸技术引进和并购,更好地发挥科技赋能自贸试验区的作用。
区块链技术助推自贸试验区运营创新和监管创新。正在兴起的区块链技术,其可追溯、不可更改、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等特点,在航运、物流、交易、管理等方面,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实施运营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可大力提高自贸试验区各行各业的管理效率,可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建设诚信体系,为海关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真正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好”目标。会上展示的临港科创国际研究院开展的应用案例——监管部门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用于审查的节点,有效防止数据篡改,永久记录所有造假情况,体现了不容小觑的监督作用。也为相关企业自我检查、自我整改、及时防范、改善信用提供了条件。
四、构建平台,是打造自贸试验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有效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上海)第二届进口博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临港新片区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贸易和离岸贸易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这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作为临港新片区首期开发核心区开发主体之一的临港科创城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按照新片区总体规划,筹划和打造产业和科技平台,准备设立国际创新协同区,建立WLA顶尖科学家社区、科技创新开拓区、科创总部区等板块。为成功创立的顶尖科学家论坛建设永久性会址,建造国际联合实验室基地,诺贝尔奖科学家研究院,创新科研产业中心,国际智库等。同时,正在按照新片区总体方案要求,筹划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产业,建设智能制造研发功能型平台、工业互联网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临港人工智能平台、上海朱光亚战略研究院、同济大学海底科学观测中心、临港海陆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园等,力争当好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的排头兵。 五、金融创新服务自贸试验区实体经济,构建金融新生态
金融界专家认为,金融机构应在优化完善业务流程,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密切关注新产业、新业态,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和功能,推动金融业务线上化,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的情况。优化跨境投资汇出业务;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开通自由贸易网银功能,完成网银购汇和线上跨境汇款;为需求企业提供金融科技信用贷款额度;办理企业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办理人民币外债资金流入业务;与霍尔果斯创新离岸人民币单元联手,为进口博览会参展商办理首笔离岸人民币单元进口代付业务等,其一揽子业务创新措施,为与会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提供了经验做法。
六、“产 教 城”融合,助力自贸试验区加速发展
会上,邀请以下两家不同性质的教育机构介绍服务自贸试验区经验:
上海建桥学院是临港新片区入驻大学之一。学院紧密结合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教育,培养应用人才。专门设立依托临港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依托临港信息产业园的CT专业群;依托自贸试验区与转口离岸业务的金融、贸易、物流专业群。强调面对实际业务的OBE逆向教学设计,跟踪改善培养质量,开展分层校企合作,组织产学研结合、行业应用研究、科研课题研究、体验式教学与实践活动,可培养大批自贸试验区实用人才,受到各方肯定和欢迎。
临港创新管理学院是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开发主体——临港集团主办的企业大学,已成为产业区产学研究合作平台和开发区的行业性培训机构、临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临港新片区设立伊始,即邀请各方专家和一线实践者,为集团干部介绍自由贸易区的通行规则和创新案例,组织研究符合自由贸易要求的开发策略和招商办法。通过提供系统化学习解决方案,培养集团事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通过组织创新基地实践和创新技能比赛,提升大学毕业生上岗能力和企业职工技能素质。其高端装备制造实训基地、智能物流实训基地、航空发动机实训基地等已成为上海地区专业技能培养的名片。
七、尝试设立机制性交流平台,为各地自贸试验区提供服务
此次研讨会,首次组织邀请到了先后设立的十多个自贸试验区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资深专家和一线领军人物,围绕若干主题展开深入讨论。组织考察洋山保税港、临港新片区、特斯拉超级工厂等规划展厅、成果展示、实体项目,使参观者了解情况、获得感悟、增强信心,效果十分明显。大家表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及自贸试验区财经研究专业委员会为各地自贸试验区和相关政府、企业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良好机会,收获颇多,希望成为一项经常性活动。自贸试验区河南郑州片区、湖北襄阳片区提出了明年研讨会放在他们所在地举行的意向。与会代表期望会议成果及时总结宣传,最佳实践案例更快复制推广,以推动自贸试验区更快更好地发展。
会议还交流探讨了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产业发展,土地供应制度保障,在理论研究上如何紧贴自贸试验区实际,探索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发展,现代经济学研究指导自贸试验区实际等事项。
此外,会议还直接给与会园区和企业提供了合作机会。北京通号集团、欧井集团达成了投资临港新片区的意向。DHL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在临港新片区奉贤园区建设立体式、智能化、大型保税物流基地。安徽三星科技公司在临港科创中心设立离岸贸易中心等。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金融创新;新型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3.3
自2013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成立以来,各地政府和各界专家学者、相关机构积极致力于自贸试验区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8月,国务院又公布了上海临港新片区和山东等六个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截止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已经扩大至18个,形成“1+3+7+1+6”的总体布局,形成了覆盖全国“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标志着自贸试验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及自贸区财经研究专业委员会与有关机构于2019年11月29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共同举办了中国自贸试验区财经制度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聚焦中国自贸试验区财经制度创新的探索空间与政策体制变革,切入国际贸易环境、金融创新、新型贸易、监管改革、数字经济、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专业教育、长三角一體化等关键词,邀请11位专家分享研究成果、介绍实践案例,提出以下观点、建议及相关创新做法:
一、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根本指针和核心竞争力
与会专家认为,马列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有专家认为,制度经济学指出不能只考虑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力要素,更应关注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非市场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这在自贸试验区制度设计中确实应予充分肯定。作为后起的中国自贸试验区,在当前世界经贸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简单拷贝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能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的现成经验做法,而应在借鉴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特色、各地特点,着重制度型开放、创新型开放。专家认为,各地自贸试验区不可盲目要求政策的更全、更特、更优,而应强调政策的应用、适用、实用。不能以政策叠加代替制度创新,而应认真汲取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加强系统集成性,注重政策聚焦,探索差异化创新办法,着重首创性创新,激活经济流量,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二、依港建区、区以港兴,是自贸试验区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自贸试验区均与海空港或口岸紧密相连,或临港、或临空、或沿边、或沿线,以直接与世界经济联结。港口是航运枢纽,商品集散地,是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的中枢,是实施境内关外开放制度的最佳节点。因此,要大力增强港口的水水中转、海铁联运、海陆联运等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强港区一体化建设,发挥沿边沿线的对外经济交流功能,发展集拼、加工、分拨、展示、交易、维修等业务。在区内产业的选择上,要发挥港口的竞争优势,发展离岸经济和在岸经济,从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带动区外经济发展。上海临港产业区紧紧依托洋山深水港及上海南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紧密结合港口,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的设立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科技创新,在自贸试验区具有特殊优势和广阔空间
专家认为,自贸试验区的投资、贸易、物流、人员流动自由化、数字信息交流便捷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企业的研发、设计、中试、交流、技术转让、跨境技术交易、海外科技企业并购等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新的能量和方向。相关部门出台的金融科技政策、外汇管理政策等也是有力的支持。自贸试验区应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核心区域。同时,自贸试验区也可以成为技术孵化集中地。依托有利的保税条件,引进先进设备、技术、材料、易耗品等,为孵化企业和个人提供苗圃、实验室、创新工坊等场所,提供人才交流、投融资、技术成果展示交易等机会,成为创新人才的策源地,发挥孵化器和加速器的作用。会上,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和即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技术交易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立国际科创城,着力在岸技术交流、交易和离岸技术引进和并购,更好地发挥科技赋能自贸试验区的作用。
区块链技术助推自贸试验区运营创新和监管创新。正在兴起的区块链技术,其可追溯、不可更改、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等特点,在航运、物流、交易、管理等方面,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实施运营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可大力提高自贸试验区各行各业的管理效率,可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建设诚信体系,为海关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真正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好”目标。会上展示的临港科创国际研究院开展的应用案例——监管部门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用于审查的节点,有效防止数据篡改,永久记录所有造假情况,体现了不容小觑的监督作用。也为相关企业自我检查、自我整改、及时防范、改善信用提供了条件。
四、构建平台,是打造自贸试验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有效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上海)第二届进口博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临港新片区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贸易和离岸贸易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这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作为临港新片区首期开发核心区开发主体之一的临港科创城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按照新片区总体规划,筹划和打造产业和科技平台,准备设立国际创新协同区,建立WLA顶尖科学家社区、科技创新开拓区、科创总部区等板块。为成功创立的顶尖科学家论坛建设永久性会址,建造国际联合实验室基地,诺贝尔奖科学家研究院,创新科研产业中心,国际智库等。同时,正在按照新片区总体方案要求,筹划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产业,建设智能制造研发功能型平台、工业互联网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临港人工智能平台、上海朱光亚战略研究院、同济大学海底科学观测中心、临港海陆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园等,力争当好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的排头兵。 五、金融创新服务自贸试验区实体经济,构建金融新生态
金融界专家认为,金融机构应在优化完善业务流程,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密切关注新产业、新业态,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和功能,推动金融业务线上化,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的情况。优化跨境投资汇出业务;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开通自由贸易网银功能,完成网银购汇和线上跨境汇款;为需求企业提供金融科技信用贷款额度;办理企业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办理人民币外债资金流入业务;与霍尔果斯创新离岸人民币单元联手,为进口博览会参展商办理首笔离岸人民币单元进口代付业务等,其一揽子业务创新措施,为与会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提供了经验做法。
六、“产 教 城”融合,助力自贸试验区加速发展
会上,邀请以下两家不同性质的教育机构介绍服务自贸试验区经验:
上海建桥学院是临港新片区入驻大学之一。学院紧密结合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教育,培养应用人才。专门设立依托临港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依托临港信息产业园的CT专业群;依托自贸试验区与转口离岸业务的金融、贸易、物流专业群。强调面对实际业务的OBE逆向教学设计,跟踪改善培养质量,开展分层校企合作,组织产学研结合、行业应用研究、科研课题研究、体验式教学与实践活动,可培养大批自贸试验区实用人才,受到各方肯定和欢迎。
临港创新管理学院是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开发主体——临港集团主办的企业大学,已成为产业区产学研究合作平台和开发区的行业性培训机构、临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临港新片区设立伊始,即邀请各方专家和一线实践者,为集团干部介绍自由贸易区的通行规则和创新案例,组织研究符合自由贸易要求的开发策略和招商办法。通过提供系统化学习解决方案,培养集团事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通过组织创新基地实践和创新技能比赛,提升大学毕业生上岗能力和企业职工技能素质。其高端装备制造实训基地、智能物流实训基地、航空发动机实训基地等已成为上海地区专业技能培养的名片。
七、尝试设立机制性交流平台,为各地自贸试验区提供服务
此次研讨会,首次组织邀请到了先后设立的十多个自贸试验区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资深专家和一线领军人物,围绕若干主题展开深入讨论。组织考察洋山保税港、临港新片区、特斯拉超级工厂等规划展厅、成果展示、实体项目,使参观者了解情况、获得感悟、增强信心,效果十分明显。大家表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及自贸试验区财经研究专业委员会为各地自贸试验区和相关政府、企业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良好机会,收获颇多,希望成为一项经常性活动。自贸试验区河南郑州片区、湖北襄阳片区提出了明年研讨会放在他们所在地举行的意向。与会代表期望会议成果及时总结宣传,最佳实践案例更快复制推广,以推动自贸试验区更快更好地发展。
会议还交流探讨了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产业发展,土地供应制度保障,在理论研究上如何紧贴自贸试验区实际,探索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发展,现代经济学研究指导自贸试验区实际等事项。
此外,会议还直接给与会园区和企业提供了合作机会。北京通号集团、欧井集团达成了投资临港新片区的意向。DHL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在临港新片区奉贤园区建设立体式、智能化、大型保税物流基地。安徽三星科技公司在临港科创中心设立离岸贸易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