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可治愈的孤独症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那些天生有智力缺陷、神经发育缺陷的孩子被认为不值得社会为之耗费资源,这些有缺陷的孩子会被送进像集中营一样的医院,让孩子慢慢去世。这是医学界和社会的悲剧,而现在,我们知道了孤独症这种神经发育障碍的疾病是可以通过治疗进行干预的,孤独症孩子也是可以教育的。
  更客观的诊断方式
  孤独症的诊断现在一般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进行判断,例如,孩子是不是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长时间总拿着某件东西、长时间摇摆身体,不会玩玩具,不会与人点头、微笑,不能接受简单指令(如坐下、站起来),对他人的面部表情没有反应,长期凝视一个地方,经常拍手,不断重复短句,等等。不过并不是说出现上述部分症状就是孤独症,出现多个症状,并且症状打分超过某个值才能诊断为患有孤独症。北京医科大学杨晓玲教授引进并修订的克鲁格等人编制的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其中,有57个描述孤独症儿童的感觉、行为、情绪、语言等方面异常表现的项目,当受测者量表总分大于等于31分,可怀疑为患有孤独症,大于等于62分可诊断为患有孤独症。
  量表打分目前也是判断孤独症的临床诊断方式,但这种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种诊断方式和医生的主观判断关系非常大,在中国和美国,都出现过几个大的临床中心打分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因为毕竟和人为因素非常相关,在同一件事情上不同人的主观判断有一定差异。孤独症诊断的主观性很强,并且有的小孩可能只是发育迟缓或是其他疾病,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一般来说相对保守,有的诊断结果也只是“疑似自闭症”。此外,一般来说,要在孩子3岁以后,医院才会给出明确的孤独症诊断,因为有的正常孩子也有发育迟缓的问题,而且一两岁的孩子也没有太多社交活动,其社交行为也较难判断,误诊风险大。而诊断出结果后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所以,现在科学家也在思考能不能建立更具客观性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脑成像标志物或其他标志物,等等,对孤独症进行准确的诊断,这也是现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孤独症的治疗
  孤独症虽说是一种伴随终生的疾病,不能治愈,但是,却能够通过一定的干预手段进行治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就像电影《海洋天堂》中,父亲王心诚在临死前终于教会了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大福在海洋馆“上班”,大福能自己坐公交车去海洋馆,在海洋馆擦地。华盛顿大学遗传科学系、霍华德休斯研究所教授Evan Eichler表示,尽管我们已经找到了200个和孤独症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分别有不同的功能,他们交互作用的途径也很特别,因此,我们能找到的“治疗”方法可能也只是针对孤独症的某个或者某些特定的亚型。而对于某一种亚型有效的干预,可能对于另一种亚型有不同的效应。
  孤独症孩子的治疗最重要的还是尽早发现,尽早干预。虽然可能到3岁左右才能确诊,但并不意味着3岁以后才能做康复训练。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仇子龙说,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点所谓的孤独症症状,不和人说话,交流障碍,大部分情况下很可能不是我们所说的严重的孤独症,但如果是因为其他因素,应该马上予以干预。
  小朋友的发育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如果及早干预,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对这个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如果在发育过程中错过了关键的干预阶段,四五岁、五六岁之后,就很难扭转关键的异常行为了。所以越早干预越好,小朋友大脑发育非常快,从健康小朋友身上也能看到,从2岁到5岁,他的认知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如果发育暂时落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积极的干预追上来。如果已经发现是中度、重度的孤独症,那就应该积极地做基因检测,来寻找是不是有明确的基因突变导致孤独症的症状。如果有,很有可能通过进一步的生物学的研究,寻找到对特定基因突变疾病干预的方法。
  目前,孤獨症使用的治疗手段主要还是依赖于行为矫正疗法,在出现一些极端行为时会使用一些新型的精神类药物,但是,孤独症真正的特效药物还没有上市。仇子龙介绍,目前,上海的新华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在尝试很多临床上适用于其他适应症的药物,看有没有可能对孤独症的某些症状进行治疗。此外,目前,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干预,已经出现了很多神经调控的方法,比如,深脑电刺激对于帕金森的治疗有一定效果,经颅磁刺激也用于治疗对抗抑郁药应答不佳的成人重性抑郁症患者。深脑电刺激的方法最近几年很快发展起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神经调控技术出现并应用到多种神经性疾病上,在孤独症治疗方面,也许会有更有效的干预方法。
  在Evan Eichler看来,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关于孤独症的治疗很难有大的收获。但是,可以尝试让这些有共同基因变化的家庭组成群体,给他们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和希望,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独,有其他的人和他们的孩子,在共同对抗孤独症这个难以解释的疾病。
  受精卵基因筛查孤独症
  既然孤独症这一罕见的疾病不能治愈,那有没有可能从一开始就杜绝这一疾病呢?现在不少备孕夫妇会选择试管婴儿,来筛查出一些基因疾病。那可不可以通过基因筛查,在宝宝未出生时就确定是不是患有孤独症呢?
  对于未出生宝宝的基因筛查来说,受精卵状态下对孤独症的筛查,简单说肯定是不行的。仇子龙说,人的受精卵在做试管婴儿的时候不可能保持很长时间,这个时候唯一应该做的、而且可以做的是对已知遗传疾病的筛查。比如父母已知具有某种遗传疾病的潜在风险因素或确定因素,可以在试管婴儿阶段、受精卵阶段做筛查,多取几个受精卵,剔除含有有害突变的受精卵,这叫植入前的遗传诊断(PGD),这是可以的,而且是医学伦理允许的。也就是说,明确知道基因突变会导致疾病的情况下,这么做是允许的。但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对于受精卵状态下的基因检测都不能准确地检测出结果,不仅是孤独症,其他疾病也是。
  其实,能够通过受精卵基因检测准确预测的疾病很少。一般而言,只有父母已经患病了,且我们知道这个病是基因导致的,我们才能准确筛查。孤独症是一个跟基因非常相关的疾病,而大部分疾病并不是,所以不能通过基因来诊断。就算是孤独症,父母携带明确的基因突变才能准确检测,如果父母不携带已知的靶标,现在暂时是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预判的。简单来说,出生前的受精卵遗传诊断,如果不是基于已知的基因做诊断,肯定是不行的。
  此外,对待此种基因筛查技术的应用还是应该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Evan Eichler说,目前,发现的致病基因都是那些有大效应的基因,这意味着这类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有很大的可能会患上孤独症,但这并非100%。对于就一个婴儿来做决定的父母来说,确实要考虑到,还会有人即使携带了这些突变基因,也仍旧很健康、功能很好、不会患上孤独症的情况。所以,如果谈到孕期使用这种基因筛查技术,还是应该保持相对理性的态度。
  推荐单位: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
其他文献
现代新型针灸针具不仅降低了感染风险,而且减少了疼痛刺激,让更多人可以安心享用我国古人留下的这一智慧遗产。  推荐单位: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  成果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科研代表:刘存志  转化作者:马研非  针灸确实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一种伟大的疗法,在各大宫斗剧中也屡屡现身,但如果你还认为现在的针灸治疗依旧是使用粗糙的石针、铁针,或者昂贵的金针、银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现代新型针灸针具不仅降
期刊
推荐单位:北京乐器学会  成果来源:古琴制作家田双琨先生  转化作者:丰子一  琴,这一器物深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古琴形制经历了哪些演变?一张古琴又是如何制作的呢?  琴,也称为玉琴、瑶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琴者,禁也。可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琴这一器物深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古琴形制经历了哪些演变?一张古琴又是如何制作的呢?  琴为何物?  琴在世界乐器分类体系中属于齐特尔(z
期刊
推荐单位:《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成果来源: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  科研代表:刘新旗  转化作者:娄贞、张悦  蛋白质是有机大分子,相对于小分子蛋白肽不易被吸收,对于消化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来说,食用蛋白肽是补充蛋白质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缺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体重减轻、肌肉萎缩,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蛋白质也是有机大分
期刊
推荐单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成果来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科研代表:王伟 转化作者:倪影  谈谈全基因组测序,认识它和我们健康息息相关的疾病预防、食品安全方面的关系。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将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矛头直指受到污染的食品。报告称,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多达6亿人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品而生病,全球每年有42万人因食源性疾病死亡。  沙门氏菌是引发全球性的食源
期刊
推荐单位:北京乐器协会  成果来源:琵琶制作家曹卫东老师  转化作者:丰子一  两千年来我国民族乐器——琵琶的形制、弹奏方式发生了哪些演变?一把好琵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至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深得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
期刊
推荐单位:北京乐器学会  成果来源:陶笛演奏家、制作家周子雷先生  科研代表:周子雷 转化作者:娄贞、静远  陶笛艺术一直深受人们的喜欢,其种类也有很多。下面为您讲述新型陶笛和古埙有何不同。  实用陶笛的前生今世  陶笛可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最早的陶制乐器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古埙。当时,这种乐器是用来模仿野兽的嚎声,便于猎人的捕猎。  随后,无数演变品种衍传至中国及世界各地,形状各异,大
期刊
翁剑成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教授,入选北京“科技新星”、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培育计划, 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  初识大咖  他,主要从事智能交通与交通信息、交通大数据的建模等相关研究,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15项纵向,18项横向课题。  他,参编著作2部,行业标准2部,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或受理11项国家发明专利,获
期刊
自闭症这个词也许大家并不陌生,有时候,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愿意社交、喜欢宅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喜欢调侃自己是自闭症,其实,并非如此就是自闭症,自闭症实际上是一种病,得治,而且目前来说,终生都很难治愈。那么,自闭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  探秘孤独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孤独症是我国南京医科大学陶国泰教授命名的,为了纪念他,在中国又将自闭症称为孤独症。孤独症并不是简单的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准确
期刊
|演讲者|高子悦  |推荐单位|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在这个新秋时节,最令人羡慕的莫过于那些有院子的人。闲卧院中即可风月入怀,把明媚的时日化作诗意的流光。远离尘世喧嚣,闲看花开花落,一座院子便是一个世界。青瓦粉墙,木门铜锁,中国人的院子是情的寄所,也是志的归处。建筑师马岩松说,未来的城市属于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生发出来的,而建筑是长出来的,它留给我们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去沉
期刊
高性能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制成功  柔性电子器件,特别是基于有机材料的光电器件,是未来电子器件发展的一大趋势,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获得高性能的柔性透明电极是实现高效柔性有机光电器件的前提。但目前如何获得同时具有高导电、高透光、低表面粗糙度以及制备方法简单、绿色的柔性透明电极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团队制备了同时具有高导电、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银nm线柔性透明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