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颂歌

来源 :天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8574646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于是先后兴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民族救亡运动.
期刊
耶稣基督的降生是基督教信仰的一个重大事件,圣诞节则是基督徒对救主耶稣基督降生感恩与欢庆的节日.救主基督的降生,带来了恩典和真理,将天人之间的深渊连接起来,赋予世人全新的生命,使人得见上帝的荣光,这荣光是基督徒永恒盼望的根源.
期刊
秩序居于法律价值的首位,法律应维护秩序的一致性、稳定性.环境法典的编纂是对现有环境法律规范的重述,应该实现对现有生态环境法律秩序的优化.从法律秩序稳定性视角分析,环境法典总则一般规定具有承接宪法、衔接现行环境法,确定法典所维护的生态环境法律价值,为环境法典各分编的编纂提供设定依据和基本框架的功能.为此,环境法典一般规定应对宪法秩序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的新生态环境法律秩序予以确认和维护,并以一般规定所应具备的统贯性、价值指引性与独立性为特征继受与发展现行《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单行法的总则框架进行规范构建.具体
《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均对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作出了较为系统之规定,这既提升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密度,又对二者的衔接及协调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此,一种颇有影响的学术观点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乃《民法典》的特别法,因此,当二者发生规范冲突或竞合的时候,应当优先适用作为特别法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不过,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其一,一般法与特别法之区分具有相对性,不可一概而论;其二,按照这种观点,《民法典》所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势必将沦为具文,显非合理.在实践中,若《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针对同一事项作
在四福音书中有关耶稣降生和他三十岁以后出来传道、治病救人以及他受难、复活的记载比较多,关于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则比较少.只有《路加福音》2章41节至52节记载了耶稣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事迹和他生命成长的经历,所以,这段经文是福音书中极为重要的一段经文,对于今天的基督徒有许多重要的启迪.耶稣的成长经历可以让我们知道如何做属灵生命不断长进的基督徒.
期刊
秦牧是黄培永牧师的笔名.黄培永(1917-1962),福建福州人,曾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上海沪江大学.大学毕业后即参加基督教青年会的工作,协助江文汉从事学生工作.抗战期间随青年会内迁继续工作,也与陈崇桂牧师合作,为《布道杂志》撰文.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任职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同时担任沐恩堂和国际礼拜堂牧师.他积极支持三自爱国运动,反对以出世的态度来看待新社会、新事物.其《信的见证》一文选自1955年广学会出版的《信的见证》一书.
期刊
《宗教院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施行,为宗教院校规范办学指明了方向.吉林省圣经学校的前身是吉林省基督教培训中心,始建于2005年10月,承担着为教会堂点培养传道人的重任,已经毕业于此的神学生有近500人,为吉林省教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期刊
三、用人之道在于用人不疑rn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领袖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疑神疑鬼.所谓“任贤无疑,求士不倦”(唐·陈子昂《答制问事·贤不可疑科》),“用人无疑,唯才所宜”(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正是此意.欧阳修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宋·欧阳修《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强调猜疑是损害人际关系的毒药,信任是同工之间共事的基础.在同工团队里应当培养信任的氛围,避免猜疑心理的蔓延,这是得人的关键.
期刊
新约中,表达信或信心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共出现约500多次.其中,名词出现的次数最多.希腊文信心的名词是πíστιs,它的基本意思是信、信心、信仰,更重要的意思则是对上帝的信靠,相信上帝是创造天地的主,相信上帝借着基督赐下救恩,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独一的儿子,在他里面有永远的救赎1.信心是由具体行动表现出来的,能够产生美善的行动.信心是基督徒生命中重要的品质.保罗用他自己的侍奉经历告诉我们,传道人的生活要表明信心(参林后4∶7-15).
期刊
《马太福音》深受信徒喜爱,这不仅是由于它对耶稣教训的生动记录(如登山宝训),还因其中有经常被人引用的大使命:“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本文针对19节上半节的释经来分析大使命中“去”字的含义,进而阐述其对当代中国教会的启示及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