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舆情应对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w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下,“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它在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社会舆论提供了快速传播的新途径。尽管近年来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处置能力较之前有所提升,但总体来说,仍不能满足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工作理念不适应、回应不及时、回应效果不理想等四大问题仍然突出,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矛盾激化升级,给地方政府和部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网络舆情应对已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实现官民良好互动效果,绝不仅仅依赖时间点的选择和权威身份的出现,网民更关心“说了什么”、“说得怎样”。“互联网+”时代的舆情应对,除了科学应对、有效沟通,也应考虑舆情背后的社会根源,继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在深化改革中继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引导社会舆论良性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舆情 舆情应对
  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到现在的互联网传播,可以说互联网的问世和应用,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本工具。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提出,标志着互联网又迈进一个新的时代。当下,“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它在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社会舆论提供了快速传播的新途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40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有7.51亿网民就有7.51亿个信息源和麦克风,这就是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生态。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占网民比例的96.3%,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成为了解新闻时事的第一信息源。
  互联网以其多媒体形式、海量信息、传播迅速、互动交流、搜索方便等独特优势,正在颠覆传统媒体的精英模式,互联网已是人们获取政务信息、参与社会治理、表达民意诉求的主要渠道。各种突发舆情事件难以预测,且发生的频率高,社会关注日益密切,影响力越来越大。互联网已成为推动舆情发酵扩散的集散地。在自媒体迅猛发展,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舆情呈现诉求多元化、内容复杂化、传播加速化等特点,这就对政府舆情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现实来看,尽管近年来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处置能力较之前有所提升,但总体来说,仍不能满足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工作理念不适应、回应不及时、回应效果不理想等四大问题仍然突出,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矛盾激化升级,给地方政府和部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网络舆情应对已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任何负面事件都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舆情危机,一个事件发生之后,产生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能够正确应对,主动引导舆论,就有可能是产生正面、积极的效果。只有应对不当,才会导致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化危为机呢?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要讲究时度效”,下面围绕习总书记的“时效度”从3个“W”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舆情应对。
  一、When(何时说)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个最大的差异就是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门槛更低、覆盖范围更广。如今已进入移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几分钟后就有目击者用手机将现场图片和相关信息发到微博、微信上,十几分钟后就可能有网站转载,1-2小时后网上讨论就可能热闹起来,催生成舆情热点事件。比如,2016年4月北京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事件本身涉及的当事人虽然有限,但却在当晚深夜短短三小时掀起铺天盖地的巨大舆论浪潮,微博阅读量超28亿人次,社交媒体讨论量超过300万条,再次刷新记录,令相关部门和媒体“猝不及防”。
  传统观点认为,官方处置突发事件有“黄金24小时”之说,也就是在事发24小时内发布权威消息主导舆论是平息事件的关键。新媒体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和舆情发酵的速度、广度和烈度,这要求我们对于舆情信息的回应也必须加快速度!
  其实,早在2009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就曾在“黄金24小时”说的基础上,联系当下新兴媒体崛起的媒体环境提出“黄金4小时”原则,后来有业内权威专家根据网络传播速度的大幅提升,特别是“手机随拍上网”“手机+微博直播”的新兴传播形势,提出了的微时代的“黄金2小时”法则,甚至有专家提出“黄金1小时”原则,什么是“黄金1小时、黄金2小时”?指的是突发事件从发生到网上传播扩散、形成舆情指向,所需时间大概1-2小时,这是危机处理和舆情引导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当某种舆情信息或舆论观点传遍网络、深入人心时,再想改变就难了,因为人们接受信息具有先入为主的“首声效应”,第一时间接受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事件的基本认识和判断。本质上,无论是24小时、4小时还是2小时、1小时,都不是机械地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必须怎么样,而是要求尽可能快速地主动发声,强调的是信息发布的及时性。第一时间发声,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引导舆情意见走向,才能有效引导舆论。
  汶川地震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仅过18分钟,新华网就抢发了消息;19分钟后,新华社向全球播发了四川发生大地震的英文快讯;15时整,中央电视台及多家省级电视台以口播方式播出了这一消息。随后,具体灾情、救灾措施和进展情况又通过各种媒体滚动发布。快速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疏导了群众情绪,让地震谣言失去了“穿鞋”乱跑的机会。
  北京市新闻办原主任王惠在人民网举办的2016年政务舆情回应座谈会上指出,“快和慢不是一个长度的问题,而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是能不能抢先在舆论潮头让民众跟随的問题。中央和国务院之所以一再强调加大舆情回应,是因为民众常常跟随的不是政府的声音,而是“网上的杂音、噪音”,缺少权威部门的一锤定音。” 速度首先表明的就是真诚负责的态度,网络舆情应对要靠速度和态度赢得民心。   二、Who(谁来说)
  权威发布遭遇“老不信”,除了发布时机和发布技巧的问题,更关键的原因可能是,信息发布者本身就不够权威。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很多新闻发言人受制于职权范围等因素,未能充分掌握情况,影响了舆情回应的效果,有时甚至由于发言不当,“惹祸上身”,使自己成为舆论争议的对象。而一些负有直接责任的部门则“躲在幕后”。因为担心受到舆论指责,许多涉事部门不愿出面站到舆论前台,还有不少部门为使舆情事件的处置“留有余地”,出现了本该上级部门回应的情况,却让下级部门出面回应;本该由主管部门回应的情况,却让宣传部门来回应;本该“一把手”出面回应的情况,却让下属人员回应。舆情出现后相关部门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2016年2月,中办国办就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其中提到,要“加强突发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发布,负责处置的地方和部门是第一责任人,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根据处置进展动態发布信息。”
  2016年8月份,国办发布的《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也要求,“对涉及地方的政务舆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回应,涉事责任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 政务舆情回应要切实体现“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说话”的原则。 所以舆情回应谁来说?“一把手”说,是在表明态度,让公众看到政府的诚意。同时,《通知》又提到,“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舆情,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回应工作,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协商,确保回应的信息准确一致,本级政府办公厅(室)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工作,必要时可确定牵头部门。”这就明确了责任,避免舆情出现后相关部门相互推诿、“踢皮球”,舆情回应需要“部门联动”说。
  三、What(说什么怎么说)
  实现官民良好互动效果,绝不仅仅依赖时间点的选择和权威身份的出现,网民更关心“说了什么”、“说得怎样”。当前的很多舆情回应,发言人都避开不谈核心问题,大谈“我做了什么”,而不回答“你关心什么”。重大事件发生后,权威信息一旦跟不上,或不能准确反映事件真实状况,往往会引发民众不满情绪,使得大量未经证实的消息满天飞。比如常州外国语学校被污染事件,当地相关部门的回应来看,尽管回应迅速,但在实质内容上显得不够有诚意,譬如,对受害者人数、受害情况、后续如何处理等网民急切关注的问题只字未提,从而引发舆情发酵。
  所以我们在舆情回应时一定要知道“说什么”,还要懂得“怎么说”。“说什么”是原则、硬指标,“怎么说”是技巧、软标准。
  1.信息发布真实客观
  首先就是要讲真话。公开透明、真实准确,是信息发布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也只能讲真话,千万不能撒谎。如果隐瞒事件的真相,其性质往往比事件本身更加严重,很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公众可以理解事件的发生,但不能原谅政府撒谎。一旦撒谎,不要有侥幸心理,媒体最后都会搞清楚。只要你撒谎了,那么记者未来的一个礼拜、一个月都有事干了。他的事就是把你的谎戳穿了,最后倒霉的就是撒谎的人。
  二是要连续讲。政府部门要重视回应的连续性。在舆论回应中,“烂尾”新闻时有发生。面对媒体曝光和网民热议,一些政府部门往往以“正在调查”作为万能回应,之后却再无下文。或者回应的最后一段,通常是“下一步将怎么做”,但是“基本上都不会做”。这些做法的危害在于,热点新闻在“烂尾”之后,并不会像一些人期望的那样逐渐淡出,而是在媒体与公众的强烈关注下再次发酵。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极大的损害。
  回应应该具有连续性,政府部门要从舆情事件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重视后续处理结果和问题解决情况的通报,保障舆情应对链条的完整性。在应对负面事件时,着力打造“恢复”这一环节,一方面,对实体处置进展及后续舆论反馈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进行补充回应,避免因问责不及时和处置不当引起舆情反弹;另一方面,还要反思自身工作欠缺,在回应中向外界说明下一步针对性的改进计划,使政府部门能够尽快摆脱危机阴影,修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2. 预测问题,制定口径
  舆情事件发生以后,不少地方回应漏洞百出,自说自话、数据打架、舆情反转等现象时有发生。准备工作不充分会导致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被动、延迟,常常引发民众的不满和质疑。
  所以我们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制定统一的应答口径。这样才会临危不乱,备好口径,而不是张口就来,应付差事。
  3.善于应用群众话语
  如果说信息何时发布是把握时机的问题,那么,怎样发布就是考虑效果的问题。所谓“时效”,既要及时,也要有效。突发舆情中,“官方说法”是落实民众知情权的保障,如何能赢得民众信任,不仅在于内容和信源,还在于语气和文风。
  2014年12月15日零时20分左右,河南(新乡长垣县蒲东街道皇冠)一家KTV发生火灾,(火灾于1时05分扑灭,)造成35人受伤,有1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灾情十分严重,让人心痛不已,引发全国关注。
  在当地政府网站上,有两则关于火灾的信息发布。第一篇为《我县一家KTV发生火灾》,全文只有126个汉字,其中讲述当地县领导如何高度重视、亲自到现场指挥内容的文字数量,占到了74个。第二篇为《我县全力做好皇冠KTV火灾事故处置工作》,这篇通告共有9行文字,其中有7行内容是讲当地县领导如何处置火灾事故的,其中有4行是当地县领导的讲话要点。这些通报激怒了网民,经媒体报道后几小时,便有上万条跟帖评论强烈抨击,舆论调侃称“这到底是事故通报,还是自我表白”?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很多灾难性事故的官方通稿中,“领导高度重视”几乎成为“标配”。有媒体将这样的官方通报总结为“三段式”:第一段,简要点出何时发生何事;第二段,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如何重视;第三段,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如何查明事实、处置事故,事件进展如何。绝大多数的官方通报,都是按照这个格式进行撰写和发布的。然而,这种突出“领导重视”的信息发布千篇一律,刻板、空泛、文件化、流水化,教条式的回应模式忽略了公众的感受和知情需要,群众自然不愿意接受。语言背后是情感,是思想。相比官话空话套话,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温暖鲜活、有干货的清新文风,在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中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互联网+”时代的舆情应对,除了科学应对、有效沟通,也应考虑舆情背后的社会根源,继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在深化改革中继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引导社会舆论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孙海云(1983—),女,汉族,江苏如皋人,中共如皋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些年,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生育政策也在随着我国国情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全面二孩”政策是顺时、顺势而生,并且对均衡我国人口健康发展、经济全面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面二孩”政策的主体是女性,也正因为如此,女性的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本文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女性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女性就业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数控车轴专用磨床(进口设备)电器系统故障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数控车轴专用磨床 故障 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轮对是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根本,车轴加工工艺的好坏是保证轮对质量的关键。而数控车轴专用磨床是直接加工车轴轴径,防尘板座,若加工不好将导致轴颈椭圆、倒锥,磨削尺寸不符合工业要求等故障,造成车轴加修质量不合格,进一步影响
期刊
【摘 要】 当前,能源环境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本文以河南省为例,立足区域能源发展,统筹考虑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等因素,研究中长期范围内区域能源需求,对于指导促进区域能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区域 能源需求 预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长期以来,我国较为粗放的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导致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
期刊
【摘 要】 大数据知识服务是面向海量数据处理、图书馆资源管理的知识服务模式,理性推进大数据应用,强化图书馆人文关怀,维护并发展图书馆制度,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是实现大数据知识服务的路径。基于此,下文对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 知识服务 图书馆  引 言  大数据是IT界继Web2.0、云计算滞后近年流行的词语,通常被认为是一
期刊
【摘 要】 本文试图对万松书院为代表的浙江乡土建筑进行探究,从万松书院石刻技艺的构图形式、装饰题材以及其雕刻技法探究浙江乡土建筑的石刻技艺,以期大家对浙江乡土建筑的石刻技艺有所了解。  【关键词】 浙江乡土建筑 工匠技艺 万松书院 石刻技艺  万松书院的历时约有1200年,其前身是座寺庙,名报恩寺,建于唐贞元年间。明弘治十一年时,万松书院被改建,直到清末,万松书院逐渐由盛转衰直至荒废,1999年,
期刊
【摘 要】 积极融入对接“一带一路”是湖北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湖北早日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目标和任务。近年来,湖北“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还存在着开放水平不均衡,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拓展,相关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等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湖北 交流 合作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结合国际发展新形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
期刊
【摘 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就业人口分布是一種重要的影响因素。东北的就业人口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集聚现象,且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多项指标,综合评价东北就业人口集聚问题,并采取纵向的不同时间段同区域的对比,样本选取2003年到2015年的数据。综合研究就业人口集聚并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关键词】 东北 人口 集聚  1.集聚水平的测度指标  (一)区位基尼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研究了环境质量分析所采用的理论,详述山西省的背景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对于山西省地表水水质、城市地下水水质、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三大类水环境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环境 质量分析 山西省  1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因此水环境的评价对科学合理地进行城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城市贫困家庭的青少年作为家庭与社会的依赖者,其生存发展的现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本文对浙江省各地区对城市贫困家庭青少年救助管理的先进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城市贫困家庭 贫困青少年 社会救助  一、导论  城市贫困家庭青少年的问题是城市贫困问题和青少年问题相交叉的一个领域。城市贫困家庭是指拥有城
期刊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契合点,提出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提高教师队伍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和手段四个方面,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前 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