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地质学家的情怀(上)——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

来源 :中国减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ga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刻,老人正坐在一家粥店里喝粥,面前放着一碟锅贴,一份肉馅饼。他认真地喝着,旁边的凳子上搭着他出门时穿着的黑色的短昵子外套,圆顶的蓝昵子礼帽,由于前阵子脚崴了,他拄的棕色拐杖就立在旁边。也许谁也想不到,这位老人竟是一位院士。他的那双脚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大小山川。半个多世纪来,他用自己的热情谱写了~个地质工作者不平凡的一生。
其他文献
<正>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岸堤公园,有一座独特而又庄严的雕像。让人惊讶的是,这座雕塑只是用来纪念一位下水道的修建者——约瑟夫?巴瑟杰。巴瑟杰到底有多大贡献,让19世纪号称
灾难发生的那几秒钟,会令家庭支离破碎,亲人生死分离,带给幸存者的是巨大的心理阴霾。然而,灾难永远不会消失。它就在那里,冷漠也好,残忍也罢,总会时不时地出现,撕裂大地,也
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熟悉防灾减灾知识,越来越多的学校、社区、企业等将防灾减灾内容纳入到了发展规划当中。这一切都在昭示着:“全民
<正>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居民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方法。在这方面,我国有"曲突徒薪"的典故,日本有"稻丛之火"的故事,在2004年印度洋
振动磨发展的关键是动力学稳定性控制与实施应力释放,本文提出了实施动力学控制与应力释放的基本准则;(1)严格消除亚谐碰撞;(2)将高次碰撞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3)以较高的周
中国和日本距离不远,都属于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都在防灾减灾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日本的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3月11日的9级地震,更充分显示了日本的防灾减灾能力。而
全国自然灾害概况10月份,我国相继遭受洪涝(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台风、风雹、地震等自然灾害。其中,海南省的洪涝灾害和第13号台风"鲇鱼"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
现代社会,因排水能力不足所引发的城市暴雨积水依旧是全球性问题,是许多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遭遇的普遍现象。城区的暴雨和积水,对市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道路堵塞、积水没车、航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关于防灾减灾的思想、政策和方略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记录。爬梳自先秦以来的部分防灾减灾方略,我们不禁为古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也希望能够以古鉴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安全社区”的概念。在“安全社区”中,往往存在一套完善的机制和程序,确保有能力持续改进社区安全绩效,保障居民安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