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古今谈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th5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选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虽然仅有三百多字,但仔细揣摩思辨,能从中悟出很多东西。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是否真的尽心呢?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来说明梁惠王并没有真的尽心,又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证明梁惠王没有真的尽心,不顾百姓死活,推脱救民职责道义。
  自鸣得意的君王常常觉得自己为百姓做得很多,对子民很“尽心”,可实际上差得很远。这一切归咎于统治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没有树立“民为本”的意识。从今天官员的为政哲学来看,领导对人民群众是否“尽心”,要看群众是否觉得有切实的获得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对各级官员的一次党性教育,精神洗礼。习近平主席2013年7月11日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也曾强调:必须相信群众、敞开大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打开大门、依靠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和评判,才能做到不虚、不空、不偏。
  梁惠王的“保民”措施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孟子则主张把握自然规律,发展生产,搞好教育,实行“王道”。可见梁惠王是治标,孟子是治本。孟子的办法虽一时半会儿见不到政绩,不太可能立竿见影,却更适于长远发展。这里所谓的“移民”与今天的扶贫“移民”可不能相提并论,这里所谓的“移民”的前提是“凶”,即年景收成不好,只是权宜之计,临时抱佛脚,只求不落下“暴君”的恶名,稳定政权愚弄民心的把戏而已。近年来,中央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提到“四梁八柱”一词,用来指导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如今的“移民”是易地搬迁扶贫,是结合自然环境实际做出的精准扶贫之策,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着眼长远的保民之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知道不可,梁惠王也知道不可,為什么还有很多人这样做?比贤不比愚,比优不必烂;生活上比节俭,事业上比业绩;作风上比扎实,干事上比奉献。坐标系一旦选错,必将万劫不复,坠入深渊。昏庸的君王、堕落的贪官无不是坐标系出了问题。俗话说:“老鸹落在猪身上,光看别人黑,不见自己黑。”“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古有之,索取必须伴随养护,方可持续发展。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有过精辟见解:“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孟子所处的时代远不像现在这样环境严重恶化,但孟子尚且主张合理开发,如今的我们又怎么能疯狂地破坏环境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带给中国、带给世界的一个历史性贡献。这一历史性贡献体现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养生丧死无憾”,让百姓活得有保障,死得有尊严,是孟子的统治术;活得有保障死得有尊严,又何尝不是“民”愿?两千多年来,这标准并不算高的民愿却很少实现,沸腾的民怨倒常出现。揭竿为旗斩木为兵的民众一次次推翻了一个个短命的王朝,江山更替,时代洪流中裹挟的草民何时才能“养生丧死无憾”?共产党人给出了答卷,绘出了蓝图,让百姓看到了希望。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作出的实事求是的重大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关乎基本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我国现在基本确立了诸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内的覆盖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基本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养生丧死无憾”已经不再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老百姓的获得感满满。
  回望经典,只要我们肯动脑多思考,反观当下,就能悟出更多切实有用的道理。
其他文献
一场疫情突如其来,举国上下奔忙一片,医护科研日夜鏖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学生居家离开校园,教师忧心重任在肩。空中学习课堂在线,屏幕传情相聚云端。喜忧参半汇聚心间,不吐不快诸多情感。  教师“火”了  网课让教师变身主播,角色转变之快让我们手忙脚乱,于是培训、装备、操作、实践全方位立体化一气呵成,课程不容耽误,中老年老师必须加速奔跑。  隔空授课,效率如何,不得而知。于是家校本就成了我们课后了解学生
期刊
线上教学已两月有余,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面对新事物我们选择了大胆挑战,努力尝试,开拓进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断摸索,积极探寻,寻求一条开拓语文新视野的新兴之路。现将开展“线上教学”后一些利与弊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线上教学”让语文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线上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借助网络的優势进行一种新的课堂展示模式
期刊
新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不仅延长了假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教学方式,也阻断了我们上学的脚步,为此只能宅在家里上课。疫情虽然打断了我的教学规划,但是县教科局领导让教师通过“空中课堂”的形式授课,这对那些渴求知识的学生和牵挂学生学业的老师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使得全县师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教”和“学”。  空中课堂已开展了六周,我们虽不像白衣天使那样冲锋陷阵,拯救生命,但我们可以精心备课,认真
期刊
随着疫情形式的好转,不同年级的学生陆续复学。初三年级学生较长时间的线上教学,学生们已经养成了一些居家学习的习惯。正常复学后如何做好教学衔接,就成为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现在我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分析学情 找准起点  学科组要总结线上教学情况的利弊,结合参加的联考测评的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基础测试等方式,完成对学生的学情诊断,分析学生能力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
期刊
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特殊时期,为了落实“离校不停学”工作,我们开展了线上教学。线上教学的效果如何?怎样提升线上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线上教学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和实践的方向。  一、线上教学的优势  1.线上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只要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师生在家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2.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学生不能参与直播时,可以通过回放
期刊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花烂漫气象新。从开学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相比以往,这两个月的日日夜夜,时时刻刻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付出了一份不一样的艰辛,收获了一份不一样的成长。  曾经关注过网络直播,也曾经觉得坐在家里面对镜头,拿起麦克风,放飞自我地唱一唱,跳一跳,甚至像大街小贩一样轻轻松松赚钱养家、获得关注、点赞暴增,内心觉得这些与自己根本挂不上边。而今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的格局,学校封闭,教室关门,
期刊
庚子年伊始,肆虐的新冠病毒以一座城为据点,扑向四面八方,炎黄子孙投身于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蹲踞后方的我们,以别样的方式冲锋陷阵。遵照上级“离校不停学”的指示精神,开展网上授课。时至今日,这网课已两月有余了,每天盯着电脑屏幕隔空对话,每天盯着手机家校本批改作业,小程序月考,期中考试如期进行,可以说网课开展也是如火如荼,这其中有苦乐辛酸,亦有一些收获和感悟。下面就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感悟与各位同仁分享。  
期刊
2020年这个春天,隔屏相约,点亮星空,定会终生难忘,成为心中的永恒。接到县教育科技局关于开展“离校不停课,老师伴成长”优秀文稿征集活动的通知时,自己思绪万千,回想起两个月前,因“疫”学校延迟开学,而又因“疫”老师要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在线授课,那一幕幕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的碎片式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从起先的恐惧、紧张、焦虑到如今的自如、自信,从起先因网络信号中断无法直播授课时的心急到现在的无线、流量
期刊
如何让孩子爱做家务活,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话题。孩子是未来的接班人,要想让他们懂得劳动的价值,从做家务中获取劳动的快乐,就应该在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时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和家庭成员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能收获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  我的孩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喜欢帮大人取这个,拿那个。当我第一次让孩子做家务时,孩子的奶奶并不赞同:“有我在呢,不能让孩子太劳累了,孩子正在长身体!”我耐心地做老人的工作,并
期刊
今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不得不利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六年级毕业班的老师和学生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才能在二分之一的课时中创造出更高的课堂效率?怎样把新授课和习题课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整理,让孩子们通过录播课、直播课轻松灵动地掌握知识呢?之前我曾经在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有效归纳,让学生通过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来自行梳理教学中的知识点,大大提升了学生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