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时代都有其极具代表性的审美导向,这与大众对于设计与美的热切渴求不无关联。而设计师与设计品牌的合作是大众追逐美好的催化剂。近日,奥地利家具品牌GebruderThonet Vienna(GTV)与设计师Michael Anastassiades合作设计的N.200休闲椅斩获德国“红点奖”(Red Dot)家具座椅类“Bestof the Best2020”大奖。材质的搭配设计让这款N.200休闲椅独具辨识度,极简的线条让座椅散发出契合这个时代的优雅。
咖啡梦想
Sucre咖啡店位于甘肃武威,古称凉州,是一个六线小城。这是一个改造项目,原建筑于1991年建成,作为锅炉房使用。2016年又被改成了炼油坊。几位90后主理人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生活,回到家乡创业,他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改变小城市,带去新的活力和面貌,这是他们的一个梦想。
项目主要功能是咖啡厅外加一个精酿酒吧。“要考虑如何平衡地域文化、咖啡氛围、预算、品牌和当地施工能力等各方面,我们很兴奋这个项目是一个综合的挑战。”来自上海的年轻团队CATS对我们说。CATS在设计中采用轻介入、微变动的手法。“一方面,保留空间本身的历史变迁,虽然小城的建材比较有限,但我们挖掘当地的材料,变化其使用方式和尺度,用低消耗的操作给当地带来独特的新鲜感。另一方面,西北气候极端,该项目南面又被其他建筑完全遮擋,西面、北面成为唯一的采光源,将窗户变小变窄,形成更具有美感的比例,解决了西晒问题的同时也让阳光流动在空间上部,形成漫射光的柔和氛围。”外立面则呈现出雕塑感,虚和实两种关系,金属质感的外墙隐隐反射着周边的环境。融于其中,又独立开来,在这座小城中散发出新的光彩。
尝一口日式摩登
位于上海建国西路的High Yaki由MTMDESIGN树操刀,不仅面积是原餐厅的两倍,精致的设计也透露出餐厅主理人潜在的愿景:将High Yaki打造成一个适合多种场景,并且融合现代风格的日式烧肉、烧鸟餐厅。
High Yaki的外立面由磨砂白色U形玻璃构成,无意间与隔壁的人气店%咖啡连成一体,客人容易错过入口,为进入餐厅平添神秘和戏剧感。推开左侧窄窄的木门后,第一印象是餐厅具有线条简洁而不繁复的整体视觉。中央开放式烤吧厨房、一圈独酌小聚皆相宜的吧台座位、带入一抹时髦色彩的鲜红柱子,以及周围宽敞大气的浅红酒色沙发卡座布局,皆立刻让人自如松弛起来。
现代摩登风格下的日式细节值得品味:吧台面的大理石纹路与顶级和牛肉相仿,卡座墙面的两截分别是粗粝混凝土材质及经日本传统工艺高温熏烧而成的“烧杉板”(Shou Sugi Ban)杉木。与铜制灯具呼应的金属镂空门后是可容8人的VIP房,仿自然形状木制装置悬吊于下沉式座位的上空。170平方米的餐厅设计节奏一气呵成,稳妥匹配High Yaki餐厅的清晰定位。
居家温暖
早在比利时设计Raf Simons尚在Jil Sander担任创意总监时,他就在服装上使用过gvadrat的面料。“我一直想为时装寻找有意思的面料。”没想到这开启了一段长达5年、至今仍在延续的合作缘分。Kvadrat向Simons提出了邀约,让这位本身学习工业设计的服装设计师重回“老本行”,创作适合家居空间的面料。在最新的一次合作中,Simons更颠覆了此前的设计视角,“我不想再只是通过色彩、图案的组合来体现Kvackat的杰出制作工艺,更希望强调织物本身的触感和视觉效果”。尤其是此次推出的Silas系列,不仅触感蓬松,看起来也很温暖。“我很欣慰自己提出了这个想法。当这些面料被完成时,我已经因为疫情待在家里,这让我更感到‘温暖’的重要性。”
在原定发布这一系列作品的展览计划中,Simons希望将比利时的一座老教堂布置成家的感觉。历来喜欢在服装设计中融入音乐的Simons,还特别思考过展览环境配乐的设计。“我觉得现场不应该有音乐,而应播放日常家中的环境声,比如交谈声、脚步声、鸟鸣声等。这正是这些面料希望营造出的氛围。”
最近因新冠疫情改为在家办公的Simons告诉我们,他反倒有时间回看、思考自己记录下来的想法,而不会立刻就让他人执行。“这真是一种奢侈!在时装行业,我们越来越没有时间思考。现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反而让我们反思这个行业的价值观。”
模糊面孔进行时
艺术家丁力,自没顶画廊在2020年3月17日恢复对外开放起,便将工作室搬至画廊进行创作,公众可预约参观他的“工作室”——由此,艺术家将自己的日常创作过程袒露在外。随后,在丁力名为“4月12日,龙腾大道2879号106”的个展开幕时,画廊“展示”的自然是丁力的工作室状态:草稿、颜料、绘画工具、画框……随处可见、比比皆是。此次展出的7件绘画作品是丁力近年感兴趣的肖像系列,其中有两件大尺幅的作品处于未完成状态。
展览标题毫不矫饰地指向其在地性和时空特殊性:在上海逐步恢复秩序的3月中旬,没顶画廊调整了原展览计划,身体力行地回归工作本身,策划了此罕见的展览形式——展现艺术家回归创作的状态。画廊保留了因疫情无法安排复原的墙面剥落痕迹,这也是对这场突发事件的一个注脚。
肖像画是艺术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绘画形式,熟稔传统绘画体系的丁力在创作中不断明确自身对绘画的纯粹表达,并自2018年开启具有明确个人形式感的肖像系列。在个人审美和社会事件的双重指导下,丁力精心收集图片,再用电脑对图像进行数据处理,最后依此进行写生再创作。他创造了一个具象与抽象间、媒介(绘画)与材料(颜料)间,以及数字化处理与手动写生间,看似不稳定却非常自治的模糊空间。其中饱满的情绪力量与艺术家刻意选择的沉静的冷色调互为对照,头发被罕见地表现为“多个立面”,亦放大了在疫情这场飓风中,每个生命在不同境遇中的命运。展览中的模糊面庞也如同人们隔离在家时,通过电子屏幕所见的人的面孔,两者间产生了微妙的关联性。
丁力坦言,此次在创作进行阶段便与公众进行随机和比往常密集的交流。“大家戴着口罩,保持着安全的社交距离,却反而都特别敢说话、提问和分享他们对我作品的思考。”或许是被遮挡的脸庞给疫后的交流带来了坦诚,此次画廊、艺术家和观者共同营造的新尝试正是这个剧变下共同协作的产物。
咖啡梦想
Sucre咖啡店位于甘肃武威,古称凉州,是一个六线小城。这是一个改造项目,原建筑于1991年建成,作为锅炉房使用。2016年又被改成了炼油坊。几位90后主理人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生活,回到家乡创业,他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改变小城市,带去新的活力和面貌,这是他们的一个梦想。
项目主要功能是咖啡厅外加一个精酿酒吧。“要考虑如何平衡地域文化、咖啡氛围、预算、品牌和当地施工能力等各方面,我们很兴奋这个项目是一个综合的挑战。”来自上海的年轻团队CATS对我们说。CATS在设计中采用轻介入、微变动的手法。“一方面,保留空间本身的历史变迁,虽然小城的建材比较有限,但我们挖掘当地的材料,变化其使用方式和尺度,用低消耗的操作给当地带来独特的新鲜感。另一方面,西北气候极端,该项目南面又被其他建筑完全遮擋,西面、北面成为唯一的采光源,将窗户变小变窄,形成更具有美感的比例,解决了西晒问题的同时也让阳光流动在空间上部,形成漫射光的柔和氛围。”外立面则呈现出雕塑感,虚和实两种关系,金属质感的外墙隐隐反射着周边的环境。融于其中,又独立开来,在这座小城中散发出新的光彩。
尝一口日式摩登
位于上海建国西路的High Yaki由MTMDESIGN树操刀,不仅面积是原餐厅的两倍,精致的设计也透露出餐厅主理人潜在的愿景:将High Yaki打造成一个适合多种场景,并且融合现代风格的日式烧肉、烧鸟餐厅。
High Yaki的外立面由磨砂白色U形玻璃构成,无意间与隔壁的人气店%咖啡连成一体,客人容易错过入口,为进入餐厅平添神秘和戏剧感。推开左侧窄窄的木门后,第一印象是餐厅具有线条简洁而不繁复的整体视觉。中央开放式烤吧厨房、一圈独酌小聚皆相宜的吧台座位、带入一抹时髦色彩的鲜红柱子,以及周围宽敞大气的浅红酒色沙发卡座布局,皆立刻让人自如松弛起来。
现代摩登风格下的日式细节值得品味:吧台面的大理石纹路与顶级和牛肉相仿,卡座墙面的两截分别是粗粝混凝土材质及经日本传统工艺高温熏烧而成的“烧杉板”(Shou Sugi Ban)杉木。与铜制灯具呼应的金属镂空门后是可容8人的VIP房,仿自然形状木制装置悬吊于下沉式座位的上空。170平方米的餐厅设计节奏一气呵成,稳妥匹配High Yaki餐厅的清晰定位。
居家温暖
早在比利时设计Raf Simons尚在Jil Sander担任创意总监时,他就在服装上使用过gvadrat的面料。“我一直想为时装寻找有意思的面料。”没想到这开启了一段长达5年、至今仍在延续的合作缘分。Kvadrat向Simons提出了邀约,让这位本身学习工业设计的服装设计师重回“老本行”,创作适合家居空间的面料。在最新的一次合作中,Simons更颠覆了此前的设计视角,“我不想再只是通过色彩、图案的组合来体现Kvackat的杰出制作工艺,更希望强调织物本身的触感和视觉效果”。尤其是此次推出的Silas系列,不仅触感蓬松,看起来也很温暖。“我很欣慰自己提出了这个想法。当这些面料被完成时,我已经因为疫情待在家里,这让我更感到‘温暖’的重要性。”
在原定发布这一系列作品的展览计划中,Simons希望将比利时的一座老教堂布置成家的感觉。历来喜欢在服装设计中融入音乐的Simons,还特别思考过展览环境配乐的设计。“我觉得现场不应该有音乐,而应播放日常家中的环境声,比如交谈声、脚步声、鸟鸣声等。这正是这些面料希望营造出的氛围。”
最近因新冠疫情改为在家办公的Simons告诉我们,他反倒有时间回看、思考自己记录下来的想法,而不会立刻就让他人执行。“这真是一种奢侈!在时装行业,我们越来越没有时间思考。现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反而让我们反思这个行业的价值观。”
模糊面孔进行时
艺术家丁力,自没顶画廊在2020年3月17日恢复对外开放起,便将工作室搬至画廊进行创作,公众可预约参观他的“工作室”——由此,艺术家将自己的日常创作过程袒露在外。随后,在丁力名为“4月12日,龙腾大道2879号106”的个展开幕时,画廊“展示”的自然是丁力的工作室状态:草稿、颜料、绘画工具、画框……随处可见、比比皆是。此次展出的7件绘画作品是丁力近年感兴趣的肖像系列,其中有两件大尺幅的作品处于未完成状态。
展览标题毫不矫饰地指向其在地性和时空特殊性:在上海逐步恢复秩序的3月中旬,没顶画廊调整了原展览计划,身体力行地回归工作本身,策划了此罕见的展览形式——展现艺术家回归创作的状态。画廊保留了因疫情无法安排复原的墙面剥落痕迹,这也是对这场突发事件的一个注脚。
肖像画是艺术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绘画形式,熟稔传统绘画体系的丁力在创作中不断明确自身对绘画的纯粹表达,并自2018年开启具有明确个人形式感的肖像系列。在个人审美和社会事件的双重指导下,丁力精心收集图片,再用电脑对图像进行数据处理,最后依此进行写生再创作。他创造了一个具象与抽象间、媒介(绘画)与材料(颜料)间,以及数字化处理与手动写生间,看似不稳定却非常自治的模糊空间。其中饱满的情绪力量与艺术家刻意选择的沉静的冷色调互为对照,头发被罕见地表现为“多个立面”,亦放大了在疫情这场飓风中,每个生命在不同境遇中的命运。展览中的模糊面庞也如同人们隔离在家时,通过电子屏幕所见的人的面孔,两者间产生了微妙的关联性。
丁力坦言,此次在创作进行阶段便与公众进行随机和比往常密集的交流。“大家戴着口罩,保持着安全的社交距离,却反而都特别敢说话、提问和分享他们对我作品的思考。”或许是被遮挡的脸庞给疫后的交流带来了坦诚,此次画廊、艺术家和观者共同营造的新尝试正是这个剧变下共同协作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