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的双重责任与对外开放策略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lin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国60周年以来,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世纪90年代以后,顺应时代的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至今,中国高等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承担起双重责任,即国家社会责任与国际社会责任。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中国高等教育要坚持基本的对外开放策略,以保证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又能维护国家教育主权和促进民族繁荣。
  关键词:高等教育;双重责任;对外开放;策略
  作者简介:刘慧玲(1964-),女,湖南长沙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教研教改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01-03
  
  我国在对外开放、学习别国的过程中建立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并不断改造、完善这个体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是世界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今后,我国要争取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既要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对外开放,又要坚守中国特色,承担起高等教育的国家社会责任。
  一、高等教育的责任
  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宣言:展望与行动》中强调,高等教育作为负有特殊使命的社会机构,在当今时代负有三大使命:针对性、高质量、国际化。理解其内涵,即高等教育必须肩负起双重责任:对其所在国家的社会责任和国际社会责任。
  1.高等教育的国家社会责任
  高等教育的国家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责任。
  高等教育在当今社会要承担一个前所未有的角色,那就是做文化、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核心,当坚持正义、保证民主、维护和平、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柱。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趋势的跟踪分析,保持一种批判和前瞻功能,成为社会问题预见、警报和预防的中心,帮助社会进行思考、理解和行动。高等教育将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建立一个没有暴力,没有剥削,热爱人类,充满智慧,高度文明,目标明确,平等待人的新社会而努力。高等教育要担负起社会批判责任,为社会的自我完善、自我修正、自我超越提供标准与动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第二,教育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责任之一。现代高等教育要培养有远见卓识、有自身提高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公民,要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以满足人类各方面活动的需要。人们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才能学习到适应当前与未来社会所需的课程,获得适当的职业资格,获得高水平的知识与能力。
  第三,发展、创造、传播知识的责任。
  传播知识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但18世纪以前,大学却还未成为知识创新的机构,洪堡首倡大学要将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的理念,如今,通过研究促进知识的发展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大学已经成为一个探究科学知识的场所,能够将教学和科研很好地整合在一起。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传播知识不仅限于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艺术创造也应是其着重关注的领域。凡是涉及服务于人类的所有学科都应得到促进和发展,基础研究要得到保护,应用研究要得到加强,传播、发展知识应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服务社区的重要方面。高等教育机构应成为社会所需的知识权威,以承担起促进国家文化、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责任。
  第四,保护、促进、传播文化的责任。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把人类创造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也就是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使他们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教育创造的主要是精神产品,它蕴含在培养的人才中,同时也蕴含在所创造的物化知识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所以它是通过人才培养来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的。
  第五,维护、传播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的责任。
  高等教育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维护人权、民主、和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公民和深切关怀的人道主义者,以保护和增强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大学要发挥其道德威望,积极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和平、公正、自由、平等和团结等观念,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种族平等、人民民主的中坚力量。
  第六,提升、扩大国家在外交上的影响的责任。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现在许多国家将国际教育合作当作是国家外交政策投资的一种形式,通过面向世界的高等教育,提高国家的形象,扩大国家在外交上的影响。
  现在世界著名高校都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就是潜在的外交力量。因为在这个庞大的留学生队伍中,不乏来源国的佼佼者和杰出人才,这部分人学成归国后将处于领导或有影响的地位,他们在留学中学到的知识,以及他们在留学国所受到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将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作用,他们中大多数人会对留学国产生好感甚至留恋,这在今后两国的外交关系中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术自由作为大学存在的基本理念之一,一直为各国大学所崇尚,当两个意识形态差异性较大的国家在进行外交时,国家领导人首选在大学讲坛宣传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及政治理念,毫无疑问,这里是可以畅所欲言的最好场所。因而,我们也就可以从国家利益和外交层面来理解中美领导人互访时对大学的特别偏爱了。
  2.高等教育的国际社会责任
  《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宣言:展望与行动》特别将高等教育的国际社会责任提出来,指出高等教育要帮助理解、阐释、保持、增强、促进与传播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要帮助保存历史文化的价值,促进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互动;要推行国际文化的多元主义,促进世界实现多样化。
  针对各国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存在相互之间的文化误读或歧视现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宣言提出,高等教育要有所行动,要帮助人们深刻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由民族文化精粹汇集而成的世界文化,从普遍接受的价值观角度阐释民族文化的意义,还要帮助民族文化保持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增强民族文化的受化力与施化力,促进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共同发展,传播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
  历史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产,对人类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等教育要承担起保存历史文化价值的使命。在空间上,历史文化划分为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先进特质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历史文化。从时间上,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又都承袭着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作为跨越时代延续下来的社会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的这种独特品质使它能够承担起保存历史文化价值的重任,并在国际化维度促进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互动。
  在国际化浪潮中,高等教育要积极推行国际文化的多元主义,以促进世界实现多样化。多样化的世界是各民族共存与繁荣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多元主义的核心是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影响,推行多元主义就是反对文化霸权与一元化。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机构,要成为多元文化汇集的场所,成为推介民族文化、地区文化有效的渠道,成为传播先进国际文化的前沿阵地。
  二、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策略
  基于高等教育的双重责任,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对外开放,加快国际化进程,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在对外开放中暂时还处于劣势,教育输入与输出没有对等,教育服务贸易主要以输入的形式来进行,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基本的开放策略。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国际化等手段来增强竞争能力,其目的是建设自己的国家,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应是维护国家教育主权和促进民族繁荣。
  笔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策略有三个层面。
  1.坚持在交流途径上彰显教育主权
  教育主权是一个主权国家固有的处理其国内教育事务和在国际上保持教育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利,它来源于国家主权。我国的国家基本主权原则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平共处原则、平等原则和反对霸权原则。
  教育主权体系中有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督权、投资权、审批权等,其中立法权、司法权属于核心教育权,其他则属于国家的教育权力,相对地表现为外延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彰显教育主权,就要坚持教育主权的分层观,保证核心教育权的不可让渡性和非核心主权的有条件让渡,这样,既有利于巩固教育主权,又能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取得国际理解和认可。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途径有很多,根据交流主体可分为四种。
  一是通过政府间的协议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二是通过社团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三是通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四是通过其他混合途径进行交流与合作。
  坚持交流途径上彰显教育主权主要是要把握好非核心教育主权让渡的三个原则,即平等性、自主性、共享性。
  平等性指教育交往中的国家不分大小、强弱、教育水平高低,其交往身份是平等的,不能相互歧视和敌视,它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自然延伸。自主性指每个主权国家让渡教育权利的行为是基于自愿基础上的自由行动,既可让渡,也可收回。共享性指所有参与教育权利让渡的国家在某个国际框架内(如WTO)可以共享让渡出来的权利,即权利和义务对等。
  我国政府通过与外国政府进行协商,与他国形成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协议。这种协商是在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上进行的,从根本上说并不影响国家的主权独立与主权的尊严。我国政府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就是将WTO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转化为一部国内法规,制定国内法就是将教育对外开放的最高权力掌握在我国政府手中。
  2.坚持交流形式上的互利互惠
  高等教育交流的形式很多,目前主要的几种形式是:互派留学生、交换访问学者、互派代表团或访问小组、开展合作研究、中外合作办学、图书资料和信息的交流等。主导性开放表现在交流形式上就是能够坚持互惠互利,而不是单方面获利。
  第一,增强高校办学实力,努力改变留学生流向不平衡的现状。目前,全世界95%的留学生就读于美、英、法、德、俄、澳、日、加八大工业国,其中美英两国就获得全球留学生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基本上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我国高等教育应加紧积蓄实力,提高教育质量,创设适合留学生的相对宽松的环境,开设国际化的教育教学内容,早日实现人才标准国际化和国际间的学位相互认证,满足国际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吸引来源广泛、数量众多的国际生源。
  第二,扩大交换学者的国家范围和学科覆盖面。改革开放以来,派遣学者、专家出国访问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国际交流形式,其中以派往美国的学者人数最多。这些在海外访问的学者大多数回国服务,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从1978年起,我国高校开始邀请外国专家来我国进行讲学活动,30多年来,许多世界知名科学家陆续访问我国高校,为我国高校带来许多先进思想和经验。在交换访问学者方面的一个成功典范就是美国与中国开展的《富布莱特交流计划》(Fulbright Exchange Program),从1980年起,双方根据协定互派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开展了长期的合作。今后,我国与外国在交换访问学者方面,要扩大交换国的范围,学者的学科背景构成上也要从自然科学、管理科学为主,转向增加人文社科学者的比例。
  第三,经常地互派代表团或访问小组。互派高等教育、科学技术或文化方面的代表团组是高等教育交流的重要方面,特别是高级别官方代表团的考察访问,为高等教育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和模式,制定高等教育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半官方的、民间的、校际的教育团组互访更是发展迅速,国内团组的出访或国外团组的到访已成为我国高校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效途径。今后,校际的教育团组互访应该成为我国高校经常性的开放项目。
  第四,开展互利互惠的合作研究。现在许多高校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这证明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在一些学科与国外同行在同一层次上进行合作研究,这种合作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今后应更加开放。但也应该看到,人文社会领域的合作还是薄弱的,为了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人文社科成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合作研究。
  第五,鼓励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办学实体的中外双方共同经营的高等教育机构,另一类是两所高校在自愿的基础上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分担专业课程和提供实习及研究条件。从现状来看,第一类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层次的办学机构,相对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专业集中于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信息技术类和经济学类,而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应在政策上进行引导,扩大在这些地区兴办中外合作高等教育机构。第二类高校之间的中外联合办学,应是政府鼓励、高校积极参与的事业,这种形式能帮助国内高校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国际化。
  第六,加强对外图书资料与信息交流。从现状看,国际知识体系由工业化国家控制,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世界知识的中心,全世界主要的学术著作、研究报告等重要科学知识书籍集中在工业化国家出版。据统计,全世界有62%的社科杂志是在美国、英国和法国出版的,而且国际上重要的学术杂志大都采用英文出版。这就为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平等的图书资料与信息交流设置了一定障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及时迅速地将国内的科技、教育、文化图书翻译出版,向世界推介中国科技文化成果,也要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教育、文化图书。
  3.坚持教育输入与输出的双渠并进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既有教育输入也有教育输出,带动教育输入或教育输出的动力是相对优势的教育。一国对外输出是优质教育、输入的也是相对优势的教育,处于劣势的教育没有输出的能力,不会被输入国所接受。一国选择性输入的也一定是优于本国的教育,或在某些方面有相对的优势。
  我国高等教育的开放既要输入发达的、先进的国际高等教育理念、方法、内容等,也要输出有一定特色的、有相对优势的教育。
  迄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还是以输入为主,因此,要充分发挥我国高等教育的优势,挖掘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教育项目,向国际市场输出中国高等教育。
  首先是要充分利用我国高等教育独有的优势学科,如中文、历史、哲学、中医、建筑等学科,这些学科力量雄厚,形成了特定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其次是在国际科技教育领域明显占有一席之地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包括一些新兴学科,我国高校在这些领域的师资、设备、教学经验等方面名列前茅,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大批的国外学者。最后,在一些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学科,如机械、水电、能源等应用性强的学科,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比较优势,对这些国家而言,具有吸引力。
  特别要用好汉语教学的优势,向国际市场输出教育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和国际贸易的开展,国际上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主要的消费群体有:与我国有经常性贸易往来国家的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拜者和海外华侨子女,因此要在海外广设汉语语言学院。纵观能广泛吸引外国留学生的国家,无不是大力扶持本国语言在海外的教学,并在海外广泛设立语言考点,以用于广招天下人才到本国来留学。我国要吸引海外留学生,语言是一道重要的关口,如果能在世界各地广泛设立语言学院,就是为我国高校培养了潜在的留学生。
  
  参考文献:
  [1]UNESCO.World Declar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Vision and Action[Z].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educprog/wche/declaration_eng.htm#world%20declaration/.
  [2]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29.
  [3]克拉克,B.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87-288.
  [4]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5]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6]靳希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研究──理论、规划与行动[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7]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建议书专集[M].赵建中,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应用领域更新教学内容,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提出对本科阶段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进行研究和系统化设计,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课程衔接和学习兴趣。详细论述了差别化教学模式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为“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不同专业;差别化教学  作者简介:焦竹青(1983
期刊
摘要:技能培训是提高班组成员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有效的途径。然而,以往的技能培训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在提升班组成员技能水平方面效果不理想。河南三门峡供电公司变电检修部根据班组自身实际,紧密结合现场工作情况,开创性地提出了“岗位代理”培训法,并将该方法用于班组的技能培训中。该模式不仅能够保证班组工作的顺利完成,而且能够充分激发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升成员的技能水平,缩小班组成员的技能水平
期刊
摘要:“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是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对“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阐述了实施过程。实践表明,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实践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职业能力;实施过程  作者简介:卢艳(1976-),女,江苏徐州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陈卫君(19
期刊
摘要: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条件下,电费拖欠和电费风险已经成为困扰供电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根据多年的电费回收管理经验,提出一些创新手段以破解电费回收难题。  关键词:电费回收;服务;风险  作者简介:吴月红(1979-),女,江苏盐城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三水供电局,工程师;刘绍敏(1980-),男,广东河源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三水供电局白坭供电所营业部主任,工程师。(广东三
期刊
摘要: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电力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安全运行,因此对变电所的电气设备进行正确安装调试是保证工程质量以及今后安全的重要措施。文章主要围绕实际探讨了如何做好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维护。  关键词: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作者简介:黄前卫(1973-),男,陕西乾县人,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工程处,工程师;李文荣(1978-),男,宁夏银川人,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
期刊
摘要:为了有效开展电力营销抄表微机红外抄表等培训工作,对电费抄表培训环境模拟的整体构架进行了研究及分析,实现了抄表微机红外抄表、模拟用电负荷的设置等抄表环境的再现,并对总体电费抄表培训流程进行了模拟试验,满足抄表培训及技能鉴定的需求。  关键词:电力营销;抄表培训;电能表;数据设置;模拟负荷  作者简介:王晓玲(1982-),女,河北永年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王伟红(1970-),男,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对太阳能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的利用越来越重视。以传统的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为基础,研究和设计了并网型太阳光伏发电控制系统。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  作者简介:熊巍(1983-),男,湖北红安人,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讲师;周海波(1972-),男,湖北武汉人,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讲师。(湖北武汉
期刊
摘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其改革重点是实践教学。按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详细分析了目前在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基本思路,且深入研究了一系列主要改革措施。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作者简介:冯磊华(1980-),女,安徽
期刊
摘要:“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课程已成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在培养电气工程专业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说明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叶秀丽(1982-),女,浙江瑞安人,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机电系,一级实习指导教师
期刊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不能互相取代  谢明荣等在《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文章中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作为两种教育形态,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内涵、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和运行过程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但两者在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上又存在联系和交叉的关系。在教育对象上,成人教育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所有以成人为教育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