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1问:
龙老师您好,在诗歌界您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外号“诗痴”。您对诗歌到了怎样的一种痴迷程度呢,能结合生活实例讲讲吗?
龙郁:
现在21点半。朗诵会结束后,与朋友小酌,酒酣耳热。刚到家,你们突然抛给我九问,并要当晚交卷!有点回不过神来,但也只好遵命,昏头转向提刀上马,乱侃一气了:“诗痴”这一称谓,最初出于著名诗人马及时发在《作家文汇》上的一篇文章《诗生命—诗痴龙郁印象》。后多方转载,在我生日宴上,牛放先生赠书“诗痴”将其黑字落在白纸上。再加之此次大型朗诵会,这顶铁帽子龙郁是甩也甩不掉了!
现马及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再次说:“龙郁作为中国传统诗歌融合现代诗的民间代表人物,在诗歌流派如繁星闪烁的当下,他对这一自我诗歌觉醒的亡命追求和执著坚守,令人惊讶万分!谁叫龙郁是个千呼万唤不回头的‘诗痴’呢!他对诗歌的真爱、痴爱,足可以羞涩人世间无数假诗人!”
应该说牛放兄和及时兄过誉了。“痴”字在字面上讲是傻和呆的同义词,让人想到范进中举;不过,痴也谓之痴情,这就释然了。我想,无论对女人和诗,都应当有这份执着和痴迷。再说,我这人胸无城府,口没遮拦。不做生意,不炒股,不打麻将。除了诗,身外之物都看得很淡。其实,许是早年生活的磨难吧,自认为还心灵手巧,会一手木工活,厨艺也不错。我们这代人大多生存能力极强。能吃苦耐劳,少有非分之想。比如:开一辆破夏利还底气十足地自以为开的是宝马、奔驰。自从与诗结缘,更是从一而终。乐山有一位作者曾问我:“诗对你意味着什么?”我张口答道:“生命和宗教。”是的,这是我的真情流露,不需要思考。也有人说:龙郁只知道诗,别的人情世故全不懂。我笑了,是的,我是通过诗来看人生和世界。
记者2问:
如何让自己诗歌审美、写作水平得到提升,这是所有诗歌写作者需要面对的难题。您是怎样做的,仅仅是靠对诗歌的痴迷吗?在您多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对您影响至深的诗人有哪些?他们在哪方面影响了您?
龙郁:
我是个好诗崇拜者。凡看到让我折服的好诗,必一笔一画地誊抄下来,抄诗如抄经。然后,认真拜读学习,无论他是名人还是无名作者;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认为:学诗之道重在—学会赞美,学会服气,必须懂得尊重好诗,承认别人的好。古人云:融百家所长为一炉。传统是诗的必由之路,也是诗的必弃之路;对于翻译的外国诗,也同理。关键是炼出属于自己的一炉好钢!大师太多了,所以,我不想引用几位老外的大名来装渊博,只能说以好诗为师。对于年轻人来说,模仿是必要的,这就如书法的描红,描着描着你的笔就自己走了。千万不要盲从。我常对弟子们说:要当一个好诗人,必先当一个好的鉴赏家。连什么是好都不知道,你怎样写出好诗呢?这也是审美修养。所以我要求他们一定要订《诗刊》《星星》《绿风》,这也是我的必读刊物。习诗最关键的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奇怪吗?自己找自己?人,由于性格、情趣、经历、学识的差异,行文方式和思维方式自然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这样说吧:当你读到一首能打动你并能领会其中妙处的诗时,说明这首诗与你的心灵靠得最近。这就是你寻找自己的方向。
记者3问:
读您的诗歌,从表面上看语言朴实无华,非常散文化,似乎没有太多技巧,但整篇读下来却又明显是诗,而且读来荡气回肠、十分享受。您能就您个人的经验谈谈诗歌语言与诗歌技巧的运用吗?
龙郁:
无技巧乃是最高技巧,我还达不到。你觉得我的诗散文化吗?可能不是吧。在习诗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形象思维,但,以此物比彼物的初级阶段早已不在话下,而意象、变形、通感也仅仅只是手法。说什么诗到语言为止,有人曾自以为是地对人说:写诗就是要把形象和意象玩转!听后,我哭笑不得,语言不过是载体,是感情和诗思的外在表现,我最讨厌的是玩文字游戏!你抱住的不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美人,而是一个绣花枕头!连硅胶娃娃都算不上。诗到一定阶段,比的是境界,看重的是整体形象、是风骨和气场。
请注意,上面的话决不是说语言不重要,而是太重要了,重要得让人敬畏!一首诗要如何表现得独到、新奇,让人耳目一新,就考你的文字功力了。在写作中,我就力求出手不凡,争取尽可能在三行内抓住读者!这需要诗人有独到的眼光!比如:写一片小景,你写得越像就越失败,再像你能像过照相机么?世界是怎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不少人之所以失败,就因为太四平八稳,把诗写得太像诗,让你在语法修辞上挑不出毛病。可缺少的恰恰是自己的东西。写诗一定要拒绝平庸,要尽可能给人意外,若再在意外后加上惊喜,你就成了。所以写诗尽量不要使用公众语言,更不要使用公众的思维方式。不过,只要用得恰当,一句乡俗俚语也能出奇制胜。概括力、表现力是对才气的考验,一首诗若缺少机智和智慧又怎能引起读者读下去的兴趣呢。
记者4问:
当代诗歌发展到现在,审美标准已经非常多元化。不仅读者一脸懵懂,很多诗人也会感到疑惑。您有着40多年的诗歌阅读、写作经验,能谈谈您心中好诗的标准嗎?
龙郁:
这问题上面我已涉及。是诗和诗人的尴尬。诗因读者而存在。当然,诗人本身也是读者。我只能回答你说我是个独立写作者,从不介入派系纷争。它让人想到拉大旗作虎皮;想到造反派、红卫兵、文革……因为对缪斯的敬重,所以讨厌故作高深、装神弄鬼、玩弄文字。阿赫玛托娃曾说过:把诗写得晦涩难懂是不道德的。我想这话与含蓄、底蕴无关。诗人首先应当诚实,应当尊重读者,不要太自以为是。否则当心被开除出理想国……
而今,常挂在诗人嘴边最时髦的话是文本、陌生化。所谓文本不就是母语的各自表述么。而陌生化在我看来应该是表述的别致、新奇、意外,无论是构思或行文,体现在书面上都应该精准、传神,耳目一新。诗可以破语法,但不是胡乱搭配、信口开何,似是而非。
至于诗歌的多元化,不就是百花齐放么?好啊!唯其如此更显出诗歌的魅力。不过请注意:多元不是乱套,随便打一杆旗子你就占山为王?拿好作品来让我们服气呀!当然,流派是存在的,但无论什么元,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出好诗。就不要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类的托词来诓老百姓了。好诗是金子,在仁者眼中是金子,在智者眼中还是金子,所不同的是这金子是打成手镯,还是打成项链。而破铜烂铁翻来覆去只能是烂铁破铜,如此而已。那些写给后代人看的诗,就留到后代去发表吧。我不屑与之理论。
龙老师您好,在诗歌界您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外号“诗痴”。您对诗歌到了怎样的一种痴迷程度呢,能结合生活实例讲讲吗?
龙郁:
现在21点半。朗诵会结束后,与朋友小酌,酒酣耳热。刚到家,你们突然抛给我九问,并要当晚交卷!有点回不过神来,但也只好遵命,昏头转向提刀上马,乱侃一气了:“诗痴”这一称谓,最初出于著名诗人马及时发在《作家文汇》上的一篇文章《诗生命—诗痴龙郁印象》。后多方转载,在我生日宴上,牛放先生赠书“诗痴”将其黑字落在白纸上。再加之此次大型朗诵会,这顶铁帽子龙郁是甩也甩不掉了!
现马及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再次说:“龙郁作为中国传统诗歌融合现代诗的民间代表人物,在诗歌流派如繁星闪烁的当下,他对这一自我诗歌觉醒的亡命追求和执著坚守,令人惊讶万分!谁叫龙郁是个千呼万唤不回头的‘诗痴’呢!他对诗歌的真爱、痴爱,足可以羞涩人世间无数假诗人!”
应该说牛放兄和及时兄过誉了。“痴”字在字面上讲是傻和呆的同义词,让人想到范进中举;不过,痴也谓之痴情,这就释然了。我想,无论对女人和诗,都应当有这份执着和痴迷。再说,我这人胸无城府,口没遮拦。不做生意,不炒股,不打麻将。除了诗,身外之物都看得很淡。其实,许是早年生活的磨难吧,自认为还心灵手巧,会一手木工活,厨艺也不错。我们这代人大多生存能力极强。能吃苦耐劳,少有非分之想。比如:开一辆破夏利还底气十足地自以为开的是宝马、奔驰。自从与诗结缘,更是从一而终。乐山有一位作者曾问我:“诗对你意味着什么?”我张口答道:“生命和宗教。”是的,这是我的真情流露,不需要思考。也有人说:龙郁只知道诗,别的人情世故全不懂。我笑了,是的,我是通过诗来看人生和世界。
记者2问:
如何让自己诗歌审美、写作水平得到提升,这是所有诗歌写作者需要面对的难题。您是怎样做的,仅仅是靠对诗歌的痴迷吗?在您多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对您影响至深的诗人有哪些?他们在哪方面影响了您?
龙郁:
我是个好诗崇拜者。凡看到让我折服的好诗,必一笔一画地誊抄下来,抄诗如抄经。然后,认真拜读学习,无论他是名人还是无名作者;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认为:学诗之道重在—学会赞美,学会服气,必须懂得尊重好诗,承认别人的好。古人云:融百家所长为一炉。传统是诗的必由之路,也是诗的必弃之路;对于翻译的外国诗,也同理。关键是炼出属于自己的一炉好钢!大师太多了,所以,我不想引用几位老外的大名来装渊博,只能说以好诗为师。对于年轻人来说,模仿是必要的,这就如书法的描红,描着描着你的笔就自己走了。千万不要盲从。我常对弟子们说:要当一个好诗人,必先当一个好的鉴赏家。连什么是好都不知道,你怎样写出好诗呢?这也是审美修养。所以我要求他们一定要订《诗刊》《星星》《绿风》,这也是我的必读刊物。习诗最关键的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奇怪吗?自己找自己?人,由于性格、情趣、经历、学识的差异,行文方式和思维方式自然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这样说吧:当你读到一首能打动你并能领会其中妙处的诗时,说明这首诗与你的心灵靠得最近。这就是你寻找自己的方向。
记者3问:
读您的诗歌,从表面上看语言朴实无华,非常散文化,似乎没有太多技巧,但整篇读下来却又明显是诗,而且读来荡气回肠、十分享受。您能就您个人的经验谈谈诗歌语言与诗歌技巧的运用吗?
龙郁:
无技巧乃是最高技巧,我还达不到。你觉得我的诗散文化吗?可能不是吧。在习诗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形象思维,但,以此物比彼物的初级阶段早已不在话下,而意象、变形、通感也仅仅只是手法。说什么诗到语言为止,有人曾自以为是地对人说:写诗就是要把形象和意象玩转!听后,我哭笑不得,语言不过是载体,是感情和诗思的外在表现,我最讨厌的是玩文字游戏!你抱住的不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美人,而是一个绣花枕头!连硅胶娃娃都算不上。诗到一定阶段,比的是境界,看重的是整体形象、是风骨和气场。
请注意,上面的话决不是说语言不重要,而是太重要了,重要得让人敬畏!一首诗要如何表现得独到、新奇,让人耳目一新,就考你的文字功力了。在写作中,我就力求出手不凡,争取尽可能在三行内抓住读者!这需要诗人有独到的眼光!比如:写一片小景,你写得越像就越失败,再像你能像过照相机么?世界是怎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不少人之所以失败,就因为太四平八稳,把诗写得太像诗,让你在语法修辞上挑不出毛病。可缺少的恰恰是自己的东西。写诗一定要拒绝平庸,要尽可能给人意外,若再在意外后加上惊喜,你就成了。所以写诗尽量不要使用公众语言,更不要使用公众的思维方式。不过,只要用得恰当,一句乡俗俚语也能出奇制胜。概括力、表现力是对才气的考验,一首诗若缺少机智和智慧又怎能引起读者读下去的兴趣呢。
记者4问:
当代诗歌发展到现在,审美标准已经非常多元化。不仅读者一脸懵懂,很多诗人也会感到疑惑。您有着40多年的诗歌阅读、写作经验,能谈谈您心中好诗的标准嗎?
龙郁:
这问题上面我已涉及。是诗和诗人的尴尬。诗因读者而存在。当然,诗人本身也是读者。我只能回答你说我是个独立写作者,从不介入派系纷争。它让人想到拉大旗作虎皮;想到造反派、红卫兵、文革……因为对缪斯的敬重,所以讨厌故作高深、装神弄鬼、玩弄文字。阿赫玛托娃曾说过:把诗写得晦涩难懂是不道德的。我想这话与含蓄、底蕴无关。诗人首先应当诚实,应当尊重读者,不要太自以为是。否则当心被开除出理想国……
而今,常挂在诗人嘴边最时髦的话是文本、陌生化。所谓文本不就是母语的各自表述么。而陌生化在我看来应该是表述的别致、新奇、意外,无论是构思或行文,体现在书面上都应该精准、传神,耳目一新。诗可以破语法,但不是胡乱搭配、信口开何,似是而非。
至于诗歌的多元化,不就是百花齐放么?好啊!唯其如此更显出诗歌的魅力。不过请注意:多元不是乱套,随便打一杆旗子你就占山为王?拿好作品来让我们服气呀!当然,流派是存在的,但无论什么元,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出好诗。就不要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类的托词来诓老百姓了。好诗是金子,在仁者眼中是金子,在智者眼中还是金子,所不同的是这金子是打成手镯,还是打成项链。而破铜烂铁翻来覆去只能是烂铁破铜,如此而已。那些写给后代人看的诗,就留到后代去发表吧。我不屑与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