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构建开放型教育新格局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uehe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坚持把深化教育对外开放作为促进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最大发展机遇,依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一战略平台,树品牌、建机制、提效益,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特色的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对外开放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在“特”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开放品牌效应
  有为有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倡议,兰州大学作为秘书长单位牵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借助(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常设分论坛平台,成功举办四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年度论坛,有力促进了中外高等教育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经过4年多的发展,联盟成员总数达到173个,涵盖了亚、欧、非、北美等27个国家和地区。
  多措并举,打造“留学甘肃”品牌。设立“甘肃省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每年500万元,已资助上千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留学甘肃。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要求逐步落实,“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甘肃省“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人才。开展“感知中国”“留动甘肃”等活动,丰富来甘国际学生文化体验,提升培养质量。
  活动为媒,实施“百校结好”项目。2016年起,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甘肃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甘肃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推动实施“百校结好”项目,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实力的中小学借助“友好省州”“姊妹城市”等平台,与国外学校建立姊妹学校,通过海外研学旅行、师生互访、知识竞赛、教学交流、夏(冬)令营、体育比赛等多种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与国外学校有来有往、常来常往。成功举办2019“一带一路”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暨“百校结好”项目学校交流会,推动中外中小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校园足球外籍教师支持项目,聘请巴西、西班牙等国家外教开展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工作。
  在“优”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互联互通机制
  稳步发展中外人文交流。2018年4月,中国教育部与挪威教育研究部共同签署了“教育行动计划”,同年10月,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一行在甘肃省敦煌市出席“学前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开幕式,有效推動了中挪两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做好中美友好志愿者项目,推动中美人文交流,自2000年以来,共接收19批中美友好志愿者来我省高校任教,目前共有34名中美友好志愿者在我省20所院校开展教学工作,为我省高校开展对美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打下良好基础。
  推动省内高校积极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机制、中美人文交流机制、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海外人才交易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国家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广泛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实施“春晖计划”,拓展高校人才引进工作视野,鼓励支持高校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有步骤地实施线上线下人才引进、国内国外推介项目、省内省外宣传甘肃,提升甘肃教育科技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逐步确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持续办好兰州大学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等已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西北师范大学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举办化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9年上半年获得教育部审批办学。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全省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趋增强。
  持续完善国家公派留学全链条管理工作机制。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有序实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出国留学项目。2016年以来共有1千余人被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录取,留学人员层次不断提升,出国留学项目趋向多样化。稳步提高出国留学工作质量,对接国家和我省科技创新亟需,进一步做好出国留学服务工作,加强“选、派、管、回、用”全链条管理,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汉语国际推广成效突显。充分发挥我省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作用、中外人文交流的窗口作用、甘肃对外交流的桥梁作用、学术研究的基地作用,进一步提升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依托甘肃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一带一路”汉语普通话推广培训基地(西北中心),鼓励省内院校积极选派孔子学院院长和优秀对外汉语教师,推动汉语国际推广。目前,兰州大学与西北师范大学共建有5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1万余人,累计培训各类汉语学员3万余人。甘肃中医药大学依托甘肃中医药资源优势,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等国家建立8所岐黄中医学院,广泛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积极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做好港澳台侨教育合作交流工作。2017年承办了第24届“华夏园丁大联欢”,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华人教师330余人齐聚敦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促进了华文教师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各种港澳台侨项目和活动,培养友华知甘人士,为拓宽全省对外交往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合作共赢效益
  持续创新合作模式。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走出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文莱技术教育学院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为文莱大摩拉岛石化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该项目入选2018年中国-东盟国际教育交流周职业教育成果展。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8所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之一,围绕焊工、钳工、电器等相关工种开设7个培训班,面向赞比亚三家企业的100多名当地雇员开展技能培训。
  提升英语师资质量。以开阔教师国际视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为目标,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持续加强贫困地区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共组织400多名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参加为期3个月的出国研修项目,先后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研修学习。每年暑期组织协调高校外籍教师,为中小学英语教师举办暑期英语培训班,突破欠发达地区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瓶颈,整体提高贫困地区学校英语教学水平,10万余名贫困地区学生受益。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建设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天水师范学院高加索研究中心、兰州财经大学中亚商学院、兰州文理学院中塔文化交流中心、甘肃省白俄罗斯研究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平台,选优配强研究人员,有重点、分层次、分领域开展重点国家政策研究工作。2016年以来,甘肃省内高校多次组织召开国别研究高端论坛,承担有关“一带一路”研究的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00余项,形成多份政策研究报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入选中国大学智库100强。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甘肃智慧,提供了甘肃方案。
其他文献
甘肃地势狭长,跨度大、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成为教育现代化的瓶颈。为此,甘肃依托“互联网+教育”,借助信息化技术补短板、促均衡,推动“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持之以恒,精心下好教育信息化“先手棋”  甘肃是新中国电化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南国农先生在陇原大地上从理论到实践树立起“电化教育”的旗帜。2002年甘肃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2003年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成甘肃省基础
期刊
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推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近年来,我省整合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形成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挖掘应用数据和汇聚教育资源,提供精准化服务,提升教育治理及民生服务水平。  云平台采用“重体系、搭平台、抓数据、接应用、建服务”理念
期刊
路易·艾黎先生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十大国际友人”之一,山丹培黎石油学校的创始人。多年来,甘肃省以继承发扬艾黎精神为抓手,以兰州城市学院、山丹培黎学校为范例,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发展机遇,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为平台,不断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持续推动中新教育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  一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深化与新西兰各界务实交流合作。兰州城市学院以路易·艾黎先生
期刊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暖的房子是教室,教育变化真是太大了!”这是在甘肃省定西市村头、农家院落,每当三五个老百姓凑到一起时经常谈起的一句话。2018年以来,甘肃省政府在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和温暖工程。定西市抢抓机遇,科学规划,投资3220万元在通渭县、渭源县、岷县三个深度贫困县建设教师周转宿舍342套,共计11930平方米,解决578名农村中小学教
期刊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强调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河西学院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发挥区位和学科优势,成立“红西路军研究院”,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弘揚红色基因,唱响时代主题。河西学院党委把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团结奋进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途径。专
期刊
朗朗神州,传祚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这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序列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是中国华夏文明、游牧文化、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特征最为明显、风格最为独特的核心区段,历来有着“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甘肃教育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实际、富有甘肃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
期刊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动来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形成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提供了根本遵循。劳动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实践出真知,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学校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重视青少年动手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趣的培养,用身体
期刊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将教育脱贫攻坚和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打好教育脱贫“组合拳”,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落实责任,着力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压实“省负总责”的政治责任。省教育厅党组和班子成员始终把主要精力用在脱贫攻坚上
期刊
作为地处南梁精神诞生地的综合性本科高校,陇东学院大力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实践红色育人,把南梁精神作为学校最鲜亮的办学底色。  探索思政课“12311”教学模式改革,在“三个进入”上做文章  学院以思政课提质增效为导向,积极探索“12311”课程教学管理模式。“12311”教学模式,即在每一专题教学中,学生以十人为单元编列1个教学小组,课前学生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2篇经典原著,查找3篇与
期刊
武威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72所(小规模学校373所)。其中小学554所(完小353所、教学点201个),初级中学11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60507人,其中小学102867人,初中57464人,特殊教育学校176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寄宿制学校165所(小学71所、初中45所、九年制学校41所,完全中学初中部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寄宿学生28920人。  武威市坚持教育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