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辩证法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年,哥白尼的父亲染上了瘟疫,母亲赶紧请来了教士。只见教士虔诚地跪在圣像前,一面划着十字,一面念叨着:“慈悲的主啊!赦免这个可怜的罪人吧!”可是折腾了好长时间,父亲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教士见自己的招数根本不灵,就伪善地对哥白尼的母亲说:“夫人,请原谅!病人的罪孽实在太重了,天主不肯饶恕他,要把他的灵魂带上天去审判了。”母亲恳求教士再求求天主,可是教士直摇头,拿了母亲的钱就走了。
   小哥白尼疑惑地问母亲:“爸爸是坏人吗?”母亲摇摇头说:“你爸爸一向待人宽厚,从来不做坏事。”“这就奇怪了。”小哥白尼说,“天空那么空旷,天主怎能住在上面?他又怎么能管到人間的事情呢?教主们说天主惩罚邪教徒,可爸爸笃信天主,从没干过坏事,天主又怎么会惩罚自己的信徒呢?那教士肯定是在胡说八道。我长大后一定要把这件事弄清楚。”
  口语小技巧
   哥白尼是16世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从小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在与母亲的谈论中,他知道父亲是好人,既然天主是保护好人的,现在笃信天主的父亲却受到了惩罚,天主怎么会惩罚自己的信徒呢?可见教士的说法是荒谬的,从而怀疑天主的存在。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揭露了教会的罪恶,同时立志“要把这件事弄清楚”。
其他文献
奇奇:学习了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小练笔”要求我们仿照课文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呢?  老师:“仿照课文的写法”,首先要品析课文的写法,从中学习写法。  奇奇:是不是像我们写记叙文一样举例子来表达情感或说明观点呢?  老师:议论文中的事例和记叙文中的事例是有区别的。从目的性上来说,记叙文中的事例是把生活中的细节和感人之处详细描写出来,引起读者情感
期刊
原文  告我以吾过者,吾之师也。  (出自韩愈《答冯宿书》)  解说  古人很重视结交朋友。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就说明交朋友对任何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那就是应该交“诤友”。“诤”的意思是直言规劝。“诤友”就是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就是韩愈说的能向我指出过失的人,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  
期刊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那次春游,我看到了粉红、绿、黄色的春天。(设问句开头,引领读者领略五彩缤纷的春天。)   春天到了,爸爸开车带着妈妈和我一起去春游。我们先来到了果园,看到春天的桃花是粉红色的。一朵朵粉红色的桃花像一只只小精灵一样站在桃树枝头,一朵、两朵、三朵……真美啊!看!一只粉红色的小精灵正朝我们招手。(把小花比作“小精灵”,描绘出了桃花特别的美。)爸爸笑眯眯地说:“看这一朵朵小粉花,既可爱
期刊
“今天,我要带面包去学校。”我对妈妈说。   “可是会被老师批评。”   “应该不会,每天下午到第二节课,我都会饿,都没法专心上课。”(习作开篇用一组简洁的对话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   经过一番对话,妈妈勉强同意我带几个面包到学校。   “你带了面包。”我的同桌当着另一个同学的面喊了出来,“我要告老师!要是不想我们告老师,就给我们一人一个面包。”他俩异口同声地吐出了这几句话。(遇到了两个霸道的同
期刊
一  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我开始后悔起来,真不应该跟着弟弟跑出来。  妈妈说,女孩子长得白一点,才漂亮。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整个夏天我都宅在家里写作业、听音乐,甚至是一个人望着窗外的鸟儿发呆半天。  风,一定是夏天最宝贝的物什了,要不然,这几天连风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呢!只有那不知道休息一会儿的知了,扯着嗓子叫着,好在它比较精明,了解我的心思,当我走近那棵树时,它就隐藏起自己的身形,闭上了烦人的
期刊
《匆匆》一文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时光飞逝、虚度年华的叹惋和思考,引发读者共鸣。除了语言十分精当,运用修辞手法来叙述,也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排比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以此反衬时光的流逝是“一去不复返”,以此来说明时间的弥足珍贵,我们应当格外珍惜。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期刊
我们刚到姥姥家,姥姥就出来迎接。她非常疑惑:“你们怎么突然來了?”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是来打枣的!您能带我们去打枣吗?”姥姥爽快地答应了。   到了枣田,我们看到地上已经铺了一大片被风吹落的红枣,边上还有一圈被吹落的黄色枣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是镶着金边的红宝石,奇妙无比。   我们拿起竹竿,踮着脚尖来到了枣树下。我举起竹竿,重重地给了枣树一击。这时,姥姥突然大喊:“快跑!”说时迟那时快
期刊
衬托描写法,就是对主要景物不只是单一地进行描写,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从侧面加以渲染强化,使这一主体景物显得更加圆润丰满,多姿多彩。这种方法,借助于此景物与彼景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互相陪衬,主次共存,相映成趣。   请看“雾”的片段描写:   入冬的早晨,走出村外,好大的雾啊!这雾似乎异常神秘,霎时间,大地处处被蒸腾的灰白色迷迷茫茫的烟气蒙蔽了,像凝滞在一起的浓密的云,又像漫卷在大地上的汹涌潮涨的洪水
期刊
原文   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出自宋·苏洵《太玄论上》)  解说   三句话连起来,说明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完整过程:经过思考得到的认识,说出来自然就深刻;经过感知得到的体会,说出来自然就真切;经过实践得到的觉悟,说出来自然就清晰。  品读   这三句话句式相同,句中“焉”是代词,相当于“之”,依次指代了思考、感受和接触的对象。   首先是“思”。孟子曾说:“
期刊
上小学时,同村大舅家后院竹园里,一排松散篱笆,与西面一户人家隔开。就在这篱笆墙中,有一棵枣树。枣树可能是大舅家的,也可能是隔壁小脚老太家的,两家人从未说起谁是它的主人。每年青枣挂梢,我和弟弟放学路过抬头眼馋而瞅,那夕阳墙角熬活的小脚老太就吱出声来:“看上枣了?这可是我家的枣树。”我和弟弟加快脚步,哧溜而去。   当青枣渐次现出红脸之时,我和弟弟总是瞅准机會,或合围摇树,或扳转紧挨枣树的高竹刮打树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