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观念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p685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初中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既想有选择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更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但应试教育的束缚,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往往禁锢了他们个性的发展;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也习惯于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
  1.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们在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我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使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让学生讲,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如,在学习鲁迅小说《祝福》一课中,对于“祥林嫂之死”,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祥林嫂是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害死的”、“是柳妈害死的”、“是恶狼的过错”、“是在庙里捐门槛不成的巨大打击下而死”……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在教学中,我还发现语文活动课是给学生提供成功机遇之一。“活动”二字是语文活动课的灵魂。语文活动课授课的形式、地点、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上课的形式,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学习方案,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可以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文学、语言知识。这样,鲜活的内容和有创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文活动课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因为活动课中没有失败的概念,加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主动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
  3. 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大胆创新
  只是一味表扬也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还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最通俗而又宝贵的教育经验,却被一些老师忽视,从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比如教学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时,因作者表达感情非常到位,我让学生做个小评论家,发挥他们的鉴赏水平,给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品头论足。这样,学生兴趣大增,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不必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自能领悟其中的佳句和作者传达的感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参与的积极性,老师还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品味、感悟。
  4. 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诸如精读课和略读课的不同学习任务及阅读步骤,作品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教给学生阅读知识和方法,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学习工具,这样使学生在遇到不同文体的文章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阅读方法独立地阅读,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奏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乐曲;“学”是创新,“教”是开启创新思维的向导。“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融化为流动、和谐的旋律,勾描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美景。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2-03-29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和国际的接轨要求有更高素质的人才,高中英语教学担起了非常重要的责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本文从思维、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 能力;自觉性;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语言表达    科技迅猛发展的中国,迎来改革开放以来更新的局面,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需要大批高水平的外语人才。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自知责任重大,我
期刊
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中学阶段生物的教学也就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是每个中学生物教师都要极力探索的问题。就生物课如何让学生充实起来,我们的做法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  1.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    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对教材的透彻理解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进行英语教学的重新设计应该成为当今光广大英语教师的使命之一,亦是如何上好英语课的关键和前提。本文就根据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以The Necklace这篇课文教学为例来进行现代英语教学设计的有益尝试,以此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英语教学;尝试;素质教育   随着二十一世纪这个
期刊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笼罩在课堂上的特殊的气氛和情调。能否营造课堂教学艺术氛围,往往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如果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营造课堂教学艺术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构成教学艺术氛围的要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作为教学艺术氛围经营主体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各要素功能,在教学艺术氛围的结构中释
期刊
【摘要】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不同于其他学科,具备了一些独特的特点:1.科学性,2.简明性,3.客观性。而这种职业素养不一定是数学教师天生具备的,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应该着重培养。1.高屋建瓴,构建高水平知识结构,2.做心理学、教育学专家,3.把握新课程,4.做“题库”教师,5.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  【关键词】数学教师;职业素质;着重培养   数学教师的职责是传播人类自然科学文明,对学生的智、德、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电脑作为信息革命的标志,它使人类超越了现实的想象,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崭新的信息世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电脑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也是对信息科学的贡献。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高中化学中,化学实验既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是贯彻新课改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们已经对新教改的教学理念有了比较好的理解,也找到了许多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实验教学这一新课程的精髓还是没能真正走入课堂和教学中,新课程教学下一步亟待突破的重点是如何落实新课改化学教学的灵魂——实验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期刊
【摘要】朗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朗读,就等于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本文探讨的是朗读教学的若干不足。  【关键词】朗读;策略;循序渐进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第一、二册更是颇具特色的强化了
期刊
常言道: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的学生掌握你所教的知识,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我认为我校的做法很值得提倡。那就是:功在课前,重在课上,轻在课后。其中最关键的“功在课前”。也就是课前一定要备好课。那么如何才能备好课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看法:  1. 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   1.1 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
期刊
【摘要】离别古今皆有,然而由于环境、条件、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的限制,在古代人们离别后也许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因此古人在他们的诗词里留下了无数的离情别绪,文章从“灞桥”、“章台”涉及的诗词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灞桥;章台;离别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伤别在古代是一种文化现象,别离的悲哀流传到了后世成了一种传统的情调。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语里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说法。由于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