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组织原则初探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在课内课外组织大大小小的语文活动来进行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一讲到底的传统形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组织语文活动可以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学生把学习当做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组织语文活动还可以适应中学生的情感需求。中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他们希望在别人面前施展才华,表现其存在的价值,但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这种有益的心理状态日趋闭锁,而语文活动可为他们疏通宣泄思想感情的决口,提供施展才华的天地,赐予表现存在价值的舞台。因此,经常组织语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志,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但组织语文活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双引向”原则
  
  即把课内语文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结合起来的原则。根据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我们把课内教学引向课外活动,这样既可以使课内语文教学对课外活动起指导作用,又可配合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外语文活动;我们也把课外活动引向课内,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语文训练更有针对性。例如我们教学文学作品,就运用了“鉴赏•创作•评议”这一基本形式:①教师在课堂上简介文体知识及鉴赏该类文体的方法,再按单元教学目的,示范赏析课文;②发给学生同类型的课外文章,让其揣摩;③课堂小组讨论,推举代表发言,分析评价;④学生课堂写作,边写边指导修改;⑤班级评优,由全班学生评议比较,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优,最后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奖。这种以课内教学指导课外活动的形式,深受学生欢迎。
  
  二、群体性原则
  
  以往的课外活动,不过是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无法获得大面积丰收。因此,我们决定不论何项活动,一律组织全体同学参加。如办墙报,一年来全班共出刊二十多期,刊出380多篇作品,每次出刊,有近一半人数的习作上墙。由于发表作品的人数多,每次作文同学们都精心创作,以冀选中出刊。每期墙报更换之日,观者如堵,品评指点,颇为壮观。
  
  三、多层次原则
  
  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系统的多层次,决定了我们开展的语文活动的多样化。如果我们只局限于某一方面开展活动,就会导致学生“偏食”,不利于全面培养语文能力。因此,从语文知识系统的特性出发,我们遵循传授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教材内容,开展了语文知识竞赛活动。从语文能力系统的特征出发,我们遵循听说读写全面展开的原则,开展了以下活动:听,有听讲座、听录音(如“亚洲大专辩论会”实况)等;说,有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读,有手抄报、背诵比赛等;写,有周记、语文常规笔记、创作竞赛等。
  
  四、系统性原则
  
  开展语文活动有三忌:一忌活动过频,挤占课时,加重负担,学生厌烦;二忌胸无规划,临时动议,仓皇上阵,草草收兵;三忌一哄而起,少数人活动,多数人不动。因此,我们按照系统性原则,对全年的语文活动进行了统筹规划,严密组织。系统性原则有三个主要特点:①讲求实际。根据大纲与学生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规划。具体要求做到:长远目标与近期打算结合;班级大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如举行演讲比赛之前,先在小组举行预讲,自我练习之后,再举行全班比赛。②讲求实效。每次活动都周密部署,务求人人参加,控制好活动过程,完成预定任务,并及时公布活动结果。③讲求实行。提前向学生公布活动规划,让他们早做准备,然后逐项实施,以免失信于学生,挫伤积极性。
  (作者联通:331200江西省樟树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一套语文教材,就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如:气势非凡的《钱塘江大潮》,奇异壮美的《五彩池》,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这一篇篇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卢沟桥的狮子》,表现出的是“艺术美”。那激动人心的抢险场面,馄饨店的小姑娘纯真的微笑,体现出了催人奋进的“社会美”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讲课艺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所表现的美,恰当
期刊
何为“快速高效的阅读”呢?“快速高效的阅读”指的就是快速度、高成效的阅读。它是以现代阅读学、心理学、脑科学、语言学等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开发人的左右脑智力为核心,以全面发掘和调动人的身心资源为主体,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快速吸收和处理有用信息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全新的阅读品质。全国中语会副会长张定远教授对快速高效的阅读作了这样的评价:“快速高效的阅读,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阅读领
期刊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有许多字难以理解,记不住或容易出错。这时候,如果老师能运用恰当方法,就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识字教学中,“拨”与“拔”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一对易错字。我是这样来教学的:“拨”与“拔”是一对亲兄弟,你看它们长得像不像?你们能看得出谁是哥哥吗?学生们先一愣,然后豁然开朗,争先恐后地说:“拨!”老师问:“为什么?”学生们回答:“因为‘拨’比‘拔’多一短竖。”老
期刊
近日,我校组织年度考核听课,我随听课组听了六年级平行班的三堂语文课。偏巧,有两位教师讲的都是《一夜的工作》。两厢对比,二位教师的教法截然不同,两位老师在把握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上大有差距。现一一列出,兴许给同行或多一点启示。  第一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是: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简介周总理——检查预习,教认生字词——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指导分段,概括段意——讲解第
期刊
【摘要】首先,在例题或习题课的教学中,将问题巧妙设计,创设情境,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对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上)P12例2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发现,归纳证明。最后,教师小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关键词】例题 情境    在例题或习题课的教学中,准确把握问题的特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探究问题,将问题恰当拓展、延伸、巧妙设计、创设情境,可以较好地发现例题或习题的
期刊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拿起一篇课文如何开头讲授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谈谈教学中语文新课导入的点滴体会。    一、导入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龙头”的作用    导入语简称导语,是教师上新课的“开场白”,亦称“开讲”。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迅速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联系“旧知”,进入“新知”。授课者如果习惯于拿起课本就课题而开讲,虽可避免离题甚远的“
期刊
低年级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仍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一、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做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为整个课堂的教学打好基础。因此,设计好并讲好导言,这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好的历史课导言应当集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于一体。如果用寥寥数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求知欲,活跃课堂的气氛,那么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有了基础。下面将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使用的导言献给同行,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期刊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