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本中一道例题的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在例题或习题课的教学中,将问题巧妙设计,创设情境,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对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上)P12例2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发现,归纳证明。最后,教师小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关键词】例题 情境
  
  在例题或习题课的教学中,准确把握问题的特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探究问题,将问题恰当拓展、延伸、巧妙设计、创设情境,可以较好地发现例题或习题的潜在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题(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P12例2:已知a,b,m都是正数,并且a<b,求证:a+m/b+m>a/b.
  此例题实用性很强,与生活密切相关。老师适当拓宽,会使学生受益匪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愉快的情境下学习,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充分展示此例的情境,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设置:
  情境1、要求全班每人写一个真分数后,分子、分母分别加上同一正数,比较新分数与原分数的大小关系,使学生对此例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情境2、现有b克糖水中含有a克糖(b>a>0)若再在糖水中加入m克糖(m>0),问所得糖水是变甜了还是变淡了,并根据这个事实提炼一个不等式。使学生对此例有直观的认识。
  情境3、建筑学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应不小于10%,并且这个比越大,采光条件越好。如果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请说明理由。
  至此,教师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层层深入设置不同的情境,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如化学,建筑学等)有机结合起来,身临其境,实际说明一个道理。教师给学生提供刺激性的数学信息材料,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发现欲,引起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的目的,从而,使数学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2、引导发现,归纳证明
  设计好三个情境后,让学生实验、观察、猜想、交流,建立数学模型,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问学生对情境1的回答,许多学生积极举手,找其中一位进行回答。
  学生1:我写了几个真分数,分子、分母同加上一个正数后,发现其分数值变大,例如1/3<3/5,3/4<6/7等。
  笔者及时表扬,激励他们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情境2的回答。
  学生2:糖水当然变甜了,请学生2坐下,点头赞许,教师继续追问:能否用不等式来表示呢?学生3:应该是a+m/b+m>a/b(0<a<b,m>0)
  我肯定后,提问学生对情境3的回答。
  学生4:采光效果是变好了!可通过设未知数,设窗户面积为a,地板面积为b,增加相同的面积为m,利用学生3的结论。
  水到渠成,写出例题,提出如何证明呢?(经过学生思考,共同探讨)
  学生5:利用比较法,作差。
  学生6:利用比较法,作商。
  学生7:利用反证法。
  学生8:通过构造函数f(x)=a+m/b+m,x∈(0,+∞)
  先证明f(x)是增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证明。
  我让这四位学生把证明过程写在黑板上,适当点评,最后小结:同学们的证明方法都非常好!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证明不等式时,从多种方法入手,达到一题多证。此例题的结论实际是真分数放大原理,应用比较广泛。
  最后让学生思考:在题中把条件“b>a”变为“b<a”,则结论成立吗?如果不成立,则结论如何?请说明理由。
  (作者联通:725000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中)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口语交际是新课程中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欢看色彩鲜明的图画,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富于想象,对现实与幻想还没能明确区分,只要情境与他们的
期刊
新课改要求老师教学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教学方法,要指导学生勤动脑、细观察、多动手、靠自学来获取大量知识。改过去“知识单向传递”的“教堂”为现在的“知识双向传递”的“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铭记叶老先生“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主张,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中我们大胆探索,总结出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五环课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指导思想中提到的公民的创新精神,开放的视野,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现代技术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都必须依靠人们在不断学习和实践
期刊
新课程实施几年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生冲撞。  许多老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一种将传统教学方法简单否定抛弃的倾向。实际上这些简单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做法是不对的。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应是“扬弃”,在创新中灵活运用。现就思想品德课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
期刊
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增强体质,使身心得到发展,更在于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组织要素,使教学成为与学生个性不断成熟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内在于他们自身需要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一套语文教材,就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如:气势非凡的《钱塘江大潮》,奇异壮美的《五彩池》,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这一篇篇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卢沟桥的狮子》,表现出的是“艺术美”。那激动人心的抢险场面,馄饨店的小姑娘纯真的微笑,体现出了催人奋进的“社会美”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讲课艺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所表现的美,恰当
期刊
何为“快速高效的阅读”呢?“快速高效的阅读”指的就是快速度、高成效的阅读。它是以现代阅读学、心理学、脑科学、语言学等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开发人的左右脑智力为核心,以全面发掘和调动人的身心资源为主体,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快速吸收和处理有用信息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全新的阅读品质。全国中语会副会长张定远教授对快速高效的阅读作了这样的评价:“快速高效的阅读,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阅读领
期刊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有许多字难以理解,记不住或容易出错。这时候,如果老师能运用恰当方法,就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识字教学中,“拨”与“拔”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一对易错字。我是这样来教学的:“拨”与“拔”是一对亲兄弟,你看它们长得像不像?你们能看得出谁是哥哥吗?学生们先一愣,然后豁然开朗,争先恐后地说:“拨!”老师问:“为什么?”学生们回答:“因为‘拨’比‘拔’多一短竖。”老
期刊
近日,我校组织年度考核听课,我随听课组听了六年级平行班的三堂语文课。偏巧,有两位教师讲的都是《一夜的工作》。两厢对比,二位教师的教法截然不同,两位老师在把握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上大有差距。现一一列出,兴许给同行或多一点启示。  第一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是: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简介周总理——检查预习,教认生字词——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指导分段,概括段意——讲解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