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植物墙”遇有害气体会变色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對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和细菌非常敏感,科学家计划利用基因改良植物在室内建造一堵“植物墙”。
  当基因改良植物探测到有害气体和病毒时就会自动变色。具体实现过程中,科学家人为地增加植物气孔,允许气体进入植物细胞,再从细胞中释放,能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
  科学家的目的是将植物作为生物传感器,对家庭空气状况起到早期预警作用。
  小编趣谈:有了这堵“植物墙”,居住者的幸福指数就会噌噌地往上升。
其他文献
教材解读就是教师对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的开发和利用,最主要是指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和开发。新课程倡导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证。然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使用教材中确确实实存在着随意性过大的问题,同一课内容,不同的教师会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准确解读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教学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和研究
两年前,当人们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效教学”的理论建构、实践模式和策略的探索时,《“有效教学”概念之批判》(载《教学与管理》2010年10月20日,以下简称《批判》)一文却直逼“有效教学”研究的起点,作者“基于自身的困惑”,对“有效教学”概念本身进行“批判”,“希望得到前辈的指点”。初读《批判》一文,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作者这种学术勇气是非常可嘉的。  两年后,作者“自身的困惑”未能得到消除,“有效
2006年高考有16省市单独命题,再加上3套全国卷,英语试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综观各套试题的单项填空题,其中体现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测试的重点、热点语法项目大致相同,其题干语境丰富,注重了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下面针对高考测试的热点语法项目,精选部分试题,供同学们欣赏与借鉴。    一、 交际英语    [考例]  ①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s
生物实验课通常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对于刚接触显微镜的中小学生来说,要快速、准确地找到被观察的目标具有一定难度,眼睛长时间对着显微镜的目镜容易疲劳,教师做的示范镜也不方便进行直观演示。目前虽然有些学校配有“高大上”的数码显微镜,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但专业数码显微镜的价格非常昂贵,对很多经费不足的学校来说不太现实。  也有一些老师直接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显微镜的目镜拍照,或
学校的课堂上,他是学生眼中“很会出点子”“不走寻常路”的“逗趣老师”;《走进科学》的舞台上,他是胸有成竹、出口成章的“创意表演者”;自制教具的大赛上,他是创意与动手能力俱佳的“全能选手”……作为长沙市雷锋学校“长沙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负责人,谢玉胜的时间总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随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过不论怎样的转变,他“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的初衷,始终未变。  “创新教育必须进入主课
随着教师在学校变革中主体性地位的不断增强,自上而下的、“他律”的规范管理显然已不适应教师发展的需求,作为对教师规范管理的补充和超越,追求教师自我管理的理念也逐渐被学界认同。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味着什么?教师的自我管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如何?通过哪些途径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我管理?也许,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更有助于我们拓展对教师管理的认识,有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自主提升。    一、对教师自我管理的解
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是课文。从形式上来看,每一本语文教材都由若干模块或单元构成,每一模块或单元又由若干篇体裁或主旨相近的文章构成;从内容上来看,组成语文教材的模块或单元的那几篇课文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无明显的知识加深、能力渐高的迹象。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或许只有语文教材才有的现象:同一模块或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内容比较艰深,理解的难度较大;而有的课文则相对浅显,易于把握。  站在语文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在其《历史的观念》一书中称:“历史的过去并不像是自然的过去,它是一种活着的过去,是历史思维活动的本身使之活着的过去。从一种思想方式到另一种的历史变化,并不是前一种的死亡,而是它的存活被结合到一种新的、包括它自己的观念的发展和批评在内的脉络之中。”[1]柯氏的这段话中包含着一种洞见:历史之所以是“存活着的过去”,是因为有“历史思维活动”,有当下的“思想方式”。“一切历史都是思
城区教师驻校模式应芝加哥城区薄弱学校的困顿状态而孕生。在城区学校领导学院、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和伊利诺伊州州立大学领导下,城区教师驻校模式通过专门的教师培训和系统的学校改革来引导薄弱学校转型。经过十余年的运行,该模式已经帮助25所薄弱学校实现转型。该模式启示我们应该将重建作为薄弱学校转型的核心,要以校长作为薄弱学校转型的灵魂,把社会支持当做薄弱学校转型的基础。  芝加哥 薄弱学校 城区教师驻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