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趋势与对策研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十二五”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在这个机遇期内,如何又好又快又安全地发展国民经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基础:粮食安全发展,面临诸多威胁,因此能否防止粮食危机出现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以农业灾害为主要考量因子来预测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走向,并结合专门的知识和原理分析得出应对措施,为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建言献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粮食安全;走向预测;农业灾害;对策分析
  一、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概况
  对于传统农业大国中国来说,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第一重要的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以人地矛盾为核心的土地问题促使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其中, 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了将近一成。与此同时,我国总人口不断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明显减少。我国自2004年以来,从粮食净出口国转而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另外,我国粮食储存总量在不断减少,在世界总粮食储存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更加令人堪忧的是,我国粮食消费量在不断递增,而自主粮食产量在持续递减,这种供需矛盾表明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必然进一步增强,这势必导致我国粮食的安全受到巨大威胁。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多农业灾害的国家,因此,未来数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仍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国家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然而,在新科技革命的带动下,生物技术不断进步,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研发高产作物、寻找更多粮食替代品,都为我国粮食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来保生产、促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二、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走向预测
  (一)“新时期”历史定位的总体解读
  新时期主要是指公元2011年至二十一世纪中叶这个时间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机遇期,是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时期,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若不能在这一时期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生存的基础必将动摇,更不要期待国家一系列长远发展战略能够得以顺利实现。
  “十一五”时期,国家经济结构得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优化,农业的发展极有成就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紧接而来的新时期,是我国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稳定化的关键时期,将对后面较长一个时期的国家农业发展大局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走向,分析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找出积极应对的方案措施,是十分具有价值和意义的。
  (二)粮食安全的含义
  粮食安全问题虽然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进程,但是真正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学术课题,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二战以后, 1972年到1974年出现了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巨大,推动了全球粮食安全的大讨论,不久,联合国等组织连续召开世界粮食大会,从而掀开了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新篇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三)新时期我国粮食发展走向预测
  1.需求预测。(1)人口持续增长,粮食需求势必大幅增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47%,按照这种速度计算,到十二五末期,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亿多,按照我国正常消费水平计算,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总量约为400公斤(其中包含原粮消费和粮食加工产品消费),那么,到2015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大致为5600亿公斤。(2)消费结构将有所变化,肉食类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原粮直接消费将有所减少,但是提供给产出肉类产品的肉禽饲养业的粮食总量将有所增加,我国新时期的粮食总需求量仍会保持在5600亿公斤-6300亿公斤之间。
  2.供给预测。粮食供给主要包括自主产粮和粮食进口两大方面,而能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是自主粮食生产,因此,对我国粮食自主生产能力在新时期的基本水平做一个科学判断,有助于科学预测这一时期我国的总体粮食自给能力。
  我国是一个跨自然带、气候带较多的国家,农作制区划体系庞大,由十个大区和41个亚区组成。在我国农作制区划基础上,运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开发的“农业生态区划”(Agro-Ecological Zone,简称AEZ)模型可以计算出我国41个农作制分区的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6大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根据我国农作制分区的主要生产特点,可以推算出我国“十二五”末期粮食总供给,如果现有耕地总量保持不变,且各作物面积比例基本不变,6大作物的总产能大致是6000-6200亿公斤。基本上和需求相近。
  3.供求平衡分析。根据以上对需求和供给的预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在“十二五”期间粮食供求总体上是平衡的,但是仍有一定的缺口,如果再加上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势必导致国家粮食安全受到较大威胁。例如农业灾害等会导致粮食减产,进而造成粮食总体的供求失衡,很可能会引发国家粮食危机,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4.新威胁预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要素会导致粮食安全受威胁之外,转基因等要素越来越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转基因技术所生产出来的食物本身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另外,由于转基因食物在外形口味价格上会比较具有优势,因此在粮食市场上,很容易战胜传统粮食作物,因而导致国家粮食体系受到冲击。
  (四)影响因子分析
  1.农业灾害因子。(1)农业灾害的种类。农业灾害和自然灾害有所不同,农业灾害专指对农业有所影响的各种灾害,主要是包含自然灾害类的旱灾、水灾、虫灾、冻灾、雪灾、盐碱化、荒漠化等,还包括社会经济原因造成的一些灾害;(2)农业灾害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判断依据。根据地理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论,可以推测出我国今后几年的农业灾害将有多样化、频繁化发展的趋势。因为受到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油燃烧、化工废弃物排放等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影响整个大气环流状况,造成水热状况的异常变化,从而导致各种灾害的不断发生;(3)农业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农业灾害的存在和发展,势必导致农业生产的退化,无论是产量还是产能都会有所降低。这就致使我国粮食自给不能如愿达成目标,国内供给减少,就需要进口粮食,这就会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制于人,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在政府出台科学政策并有效执行的情况下农业灾害不会对粮食总体安全产生太大影响的,因此对农业灾害的治理和预防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摘要: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大学生道德意识不容乐观,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家庭环境、其他学生的影响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应通过树立开放式的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英模先进教育、正面性引导、提高文化修养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  爱因斯坦曾告诫:“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
期刊
摘要:运用“四维-双层-感官”教学模式将视、听、触、觉、嗅等感官因素包括在理论教学当中,在整个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通过空间定位和感官体验使两者在学习体验、教学质量和理论知识的积淀中更加深刻。“四维-双层-感官”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类型分为流水型、流沙型、扬尘型、原石型四中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归为五大类,从而通过媒介接触分析学生学习知识的反映来进一步改进教学形式。  关键词:理论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由此可见,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心理特点是吻合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也应得到更高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课堂;心理健康;兴趣教育;健康发展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博士曾带领一批研究生,作了一个关于中学生心理调查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谈针对大一年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一些方法,通过摒弃中学的学习方法、抓好三个环节、以及做适量的习题不搞题海战术等方法来力争把这门课学好。  关键词:摒弃中学的学习方法;抓好三个环节  高等数学是高等工科学校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在现代自然科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工程技术知识的基础。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而老师在一堂课中所传授的知识,常常是穷尽
期刊
摘要:文章所要探讨的中心内容是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韧性这两者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70名中学生的研究测试,得出了一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其次,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第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正常再加上少数轻微心理问题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95%以上;第四,心理韧性能够很好地预测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心理韧性影响着心
期刊
摘要:研究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走向,它要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本文通过《政治学基础》研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具体探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与课下作业方式,来培养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方面的能力,以期成为提高《政治学基础》课程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政治学基础》;研究式教学;教学方法;作业方式  研究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政治理论
期刊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1条规定删除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12条第1款规定中的“但书”,这一修改是值得质疑的,其忽略了婚姻住房对婚姻家庭的重要性,危及着一方的生存权,并且其在善意取得制度基础不完备以及无婚内赔偿制度的情况下对婚姻住房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不符合实质公平的。  关键词:婚姻住房;善意取得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进行字形和造字特点上的分类研究,考察它的文化意蕴和汉民族女性观念的变迁,进而得出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说文解字》;“女”部字;文化意义  汉字与汉民族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汉字反映汉民族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汉字对汉民族的文化又有着反作用,这种双重关系使得汉字可以反映出汉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征,也可以反映出汉民族整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
期刊
摘要:民族自决原则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是国际法的一大原则。进入后非殖民化时期,民族分离主义染指自决权,使其面临挑战。南苏丹公决宣布独立,根据苏丹特有的模式分析民族自决原则,引出对“nation”、自决的方式多样化的认识,呼吁各民族理性地运用该原则。  关键词:南苏丹;后非殖民化;民族自决;多样化  2011年1月9日,苏丹南部地区约400万选民参加投票,最终结果是98.83%的选民支持分离,苏
期刊
摘要: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认为影响司法裁判的因素主要包括法律知识、法律适用能力、法律思维和逻辑、诉讼的证据、诉讼的技巧、法律等。实际上,通过对“落水案”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知正向文化对于司法裁判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如果没有一种能够引导人们追求公平正义、倡导和谐宽容、尊重常理常识常情、勇于肩负责任的社会性精神力量来影响司法裁判主体,那么法官在面对一些疑难案件时是无法作出高质量的司法裁判的。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