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再生水资源的定义,然后阐述了影响水资源自身再生能力的因素,最后就如何保障水资源的再生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对水资源再生能力的研究将是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核心问题,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可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 自然再生能力; 社会再生能力;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295-01
一、前言
随着水资源重要性的不断提高,研究其再生能力凸显出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水资源再生能力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对水资源形成有效掌控。本文从介绍再生水资源的相关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再生水资源的定义概述
在人们的生活区域,为了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通常会对水资源进行技术处理闭并加工以便能够提供给人们使用。这种水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当利用了水资源之后,为了保证水资源能够继续为人们所利用,保持生态平衡,水资源可以凭借自然平衡来自行恢复和更新。由于水资源具有可以自然循环的独特特质,也就促使其具有可再生能力,可以不断再生,供人们循环持续利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但是,若是人们因此而认为可以毫无节制的过度使用水资源,例如工厂农业为了满足其大量用水需求,不断抽取地下水,并向江河大量排放工业农业污水,不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就会使得水资源面临危机,甚至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尽管水资源具有可再生能力,但是其这种能力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可以有效实现其再生能力。水资源具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水资源其循环和再生的能力和和周期不同。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一定要把充分考虑水资源种类及其再生循环周期放在首位,避免过度使用和开发超过其自然循环能力,以免降低水资源的可再生循环能力,造成水资源危机,破坏生态平衡。
三、目前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在流域的城市群中,大多数城市都是临水而建,通过若干年的建设与发展,从城市功能上基本连成一体,一个城市的下游同时是另一个下游城市的上游。作为良好的水环境并不是局部地域而是整个流域。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目前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不仅使得农作物灌溉、工业生产、甚至连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水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四、影响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
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会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纬度影响年降水量。以吉林省为例,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吉林的降水表现出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也就表明吉林省的降水特点与其所处的经纬度有一定的关系。二是地形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径流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影响。对径流的影响体现为坡度较大的地形会使地表产生径流的能力较强,使汇流时间减少,而坡度较小的地形则相反。对降水量的影响可以通过我国东西部地形的特点以及降水量的差异体现出来。
2.蒸发与河道水量补损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
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减少无效蒸发能够很大程度的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在水资源自然再生的过程中,蒸发与渗漏对再生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实际蒸发量过大很难使地表形成径流,制约着地表水资源的再生,而河道水量补损虽然没有对水资源的总量造成改变,但是由于减少了河川的径流量而对水资源的再生产生不利的影响,直接造成了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减少。
3.土地利用以及植物覆盖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
土地的利用与植物的覆盖同样会影响降水量和径流量,从而造成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土地的利用主要是人类活动对形态的改变,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城市土地不透水面积增加,工业的发展如采矿等人类活动造成径流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使地表的径流、河川的径流、径流系数、蒸发量以及水质发生着变化。植被覆盖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森林以及植被的覆蓋率变化引发对降水及径流的影响,森林虽然会因为截流功能减少径流量,使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下降,但是其在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而植物覆盖率如果下降则直接造成平均降水量的下降,同时也会由于降水直接落到地表而导致径流的增加,但是植物覆盖面的减少会造成气候趋于恶劣,不利于生态平衡。
五、提升水资源再生能力的对策
1.转变用水观念,节约用水
节水具有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和减少水质污染的双重意义,节水是永恒的话题,要在工业和非工业单位以及社区宣传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突出资源型、水质型、工程型缺水并存的缺水城市特点,增强公众对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转变观念,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大节水宣传力度,要将节水措施落到实处,从小做起,形成自觉节水的社会风尚。按照区域内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工农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加强对城镇生活用水的管理,降低输水管网漏失率,采取多种措施改变目前城市公共用水浪费现象,对高耗水产业要制定出严格的管理规范、遏制其盲目发展。
2.加强水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经济建设
首先,要做好预防措施,在做好预防措施的同时,把握各种有效的治理对策。要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评价环境对水资源影响的方案,从而确保环境不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
其次,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共同努力,制定措施,不断的更新环保设备,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确保基础设施能够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再次,针对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制定有效的排污费,抑制污染排放的总量;最后,要发展可循环的产业,提高经济的发展的合理化,不断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严格审核对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逐步淘汰水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对超额用水的企事业单位要实行阶梯水价,从认识上和行动上让他们做好节水的各项工作。
3.调整产业结构,适应水资源地区分布
要不断的发展高科技、高效益和节约资源的工业,不断研究清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提高中水利用的水平,不断的发展环保产业;对于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不够环保的工业企业,应该进行重点整治;提高现代水工业的发展水平,尽可能的实现水的产、供、销、回收与再生一体化的目标;合理的布置农作物的分布点,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建立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喷灌、滴管等微灌技术;建立农民用水协会、使广大用水户都参与到节水的大行列中来,做好节水措施的改造和水量计量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灌溉制度。
六、结束语
通过对水资源再生能力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影响水资源再生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水资源需求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优势条件,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水资源再生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潘争伟,吴开亚.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J].水电能源科学.2011(13):88-89.
[2] 龚艳冰,房道伟.基于信息熵与Theil不等系数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J].水利经济.2010(06):102-103.
[3] 王红芳,王文圣.联系数在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9):10-12.
[关键词]水资源; 自然再生能力; 社会再生能力;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295-01
一、前言
随着水资源重要性的不断提高,研究其再生能力凸显出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水资源再生能力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对水资源形成有效掌控。本文从介绍再生水资源的相关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再生水资源的定义概述
在人们的生活区域,为了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通常会对水资源进行技术处理闭并加工以便能够提供给人们使用。这种水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当利用了水资源之后,为了保证水资源能够继续为人们所利用,保持生态平衡,水资源可以凭借自然平衡来自行恢复和更新。由于水资源具有可以自然循环的独特特质,也就促使其具有可再生能力,可以不断再生,供人们循环持续利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但是,若是人们因此而认为可以毫无节制的过度使用水资源,例如工厂农业为了满足其大量用水需求,不断抽取地下水,并向江河大量排放工业农业污水,不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就会使得水资源面临危机,甚至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尽管水资源具有可再生能力,但是其这种能力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可以有效实现其再生能力。水资源具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水资源其循环和再生的能力和和周期不同。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一定要把充分考虑水资源种类及其再生循环周期放在首位,避免过度使用和开发超过其自然循环能力,以免降低水资源的可再生循环能力,造成水资源危机,破坏生态平衡。
三、目前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在流域的城市群中,大多数城市都是临水而建,通过若干年的建设与发展,从城市功能上基本连成一体,一个城市的下游同时是另一个下游城市的上游。作为良好的水环境并不是局部地域而是整个流域。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目前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不仅使得农作物灌溉、工业生产、甚至连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水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四、影响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
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会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纬度影响年降水量。以吉林省为例,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吉林的降水表现出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也就表明吉林省的降水特点与其所处的经纬度有一定的关系。二是地形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径流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影响。对径流的影响体现为坡度较大的地形会使地表产生径流的能力较强,使汇流时间减少,而坡度较小的地形则相反。对降水量的影响可以通过我国东西部地形的特点以及降水量的差异体现出来。
2.蒸发与河道水量补损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
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减少无效蒸发能够很大程度的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在水资源自然再生的过程中,蒸发与渗漏对再生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实际蒸发量过大很难使地表形成径流,制约着地表水资源的再生,而河道水量补损虽然没有对水资源的总量造成改变,但是由于减少了河川的径流量而对水资源的再生产生不利的影响,直接造成了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减少。
3.土地利用以及植物覆盖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
土地的利用与植物的覆盖同样会影响降水量和径流量,从而造成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土地的利用主要是人类活动对形态的改变,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城市土地不透水面积增加,工业的发展如采矿等人类活动造成径流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使地表的径流、河川的径流、径流系数、蒸发量以及水质发生着变化。植被覆盖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森林以及植被的覆蓋率变化引发对降水及径流的影响,森林虽然会因为截流功能减少径流量,使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下降,但是其在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而植物覆盖率如果下降则直接造成平均降水量的下降,同时也会由于降水直接落到地表而导致径流的增加,但是植物覆盖面的减少会造成气候趋于恶劣,不利于生态平衡。
五、提升水资源再生能力的对策
1.转变用水观念,节约用水
节水具有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和减少水质污染的双重意义,节水是永恒的话题,要在工业和非工业单位以及社区宣传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突出资源型、水质型、工程型缺水并存的缺水城市特点,增强公众对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转变观念,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大节水宣传力度,要将节水措施落到实处,从小做起,形成自觉节水的社会风尚。按照区域内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工农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加强对城镇生活用水的管理,降低输水管网漏失率,采取多种措施改变目前城市公共用水浪费现象,对高耗水产业要制定出严格的管理规范、遏制其盲目发展。
2.加强水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经济建设
首先,要做好预防措施,在做好预防措施的同时,把握各种有效的治理对策。要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评价环境对水资源影响的方案,从而确保环境不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
其次,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共同努力,制定措施,不断的更新环保设备,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确保基础设施能够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再次,针对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制定有效的排污费,抑制污染排放的总量;最后,要发展可循环的产业,提高经济的发展的合理化,不断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严格审核对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逐步淘汰水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对超额用水的企事业单位要实行阶梯水价,从认识上和行动上让他们做好节水的各项工作。
3.调整产业结构,适应水资源地区分布
要不断的发展高科技、高效益和节约资源的工业,不断研究清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提高中水利用的水平,不断的发展环保产业;对于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不够环保的工业企业,应该进行重点整治;提高现代水工业的发展水平,尽可能的实现水的产、供、销、回收与再生一体化的目标;合理的布置农作物的分布点,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建立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喷灌、滴管等微灌技术;建立农民用水协会、使广大用水户都参与到节水的大行列中来,做好节水措施的改造和水量计量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灌溉制度。
六、结束语
通过对水资源再生能力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影响水资源再生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水资源需求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优势条件,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水资源再生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潘争伟,吴开亚.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J].水电能源科学.2011(13):88-89.
[2] 龚艳冰,房道伟.基于信息熵与Theil不等系数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J].水利经济.2010(06):102-103.
[3] 王红芳,王文圣.联系数在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