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前夕,军队再落一虎。10月21日,经军纪委批准,总后勤部纪委对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原副部长、正军级少将周国泰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此虎虽在军中落网,但其“高官 院士”的双重身份令他的落马原因多了几重疑云。
退休后依然高调
以少将兼工程院院士的身份落马,周国泰是第一个。有媒体用“迷失方向”来形容他的晚节不保。40年军旅生涯,周国泰从士兵到将军,从进修生到院士,高升顺畅,退休7年后被查处,恐怕不是“迷失”二字能够一言概括的。
追究周国泰被查的原因,多数人还是聚焦在他科研或学术造假方面,近几年业界的质疑声不绝于耳。《环球人物》记者就此询问总后勤部一位知情人士,得到了他的肯定。该知情人士透露,学术造假可能是周国泰被查的主要原因,但不排除还有其他腐败情节。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2008年,他从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的位子上退下来,本该过上清闲的退休生活,但他并没闲下来。同年,他高调宣布所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终于解决了电源技术的瓶颈问题,这种汽车可以行驶几百公里不用充电,取代油气汽车指日可待。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这一科研进步。在一个电视专题片中,周国泰称:“(退休后)我拿自己的工资,一个月4000块钱租了一套房子,在那里做实验。”
这阵喧嚣直到2012年才被泼上冷水。在当年举办的中国(国际)锂电新能源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质疑称,所谓的“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性能很“一般”,更不是“电动车电源的一个新突破”,产业化风险太大。“科技工作者要实事求是地做事,媒体不要夸大其词”。
网络上也开始涌现质疑周国泰的言论,冲垮了他的“信用大厦”,更多的人开始怀疑他以往的研究也有造假。2013年,在科普作家方舟子创办的知名打假网站新语丝上,有文章指出,在获得2002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的公开材料中,周国泰所获的3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都名不副实:1985年的“热熔粘结絮片生产工艺和热熔粘结剂”、2001年的“多异多重复合长丝织物理论研究与应用”两个项目,他的排位分别为第五完成人和第七完成人,但却自称主持了项目研究;1998年,为了评院士,称自己是“弹药防静电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的第三完成人,实际只是领导挂名。
此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军用头盔系统技术基础及系列化装备研究”,也被知情人爆出造假。总后勤军需装备研究所的一名退休老干部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周国泰连英语都不太行,院士之位恐怕来得有点‘水’。”不过,最受非议的还属2010年他研制的一种高科技中药产品。此产品号称“对治疗艾滋病、肝炎、肺炎等各种病菌性感染都具有特殊疗效,是中华医药界的一次重大突破”。
横跨军界与学术界
周国泰的半辈子都在跟军需装备打交道。1973年,他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进入中山大学化学系学习高分子化学。3年后,他回到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从事军队后勤保障研究。在研究所,周国泰研究的关键词是“防护”。他曾说:“别人研究矛,我想研究盾,保护人类。”后来,他被称为中国“防弹衣之父”。
关于周国泰和防弹衣,还有一个故事在圈内流传。在一次国际技术交流会上,他第一次见到了世界一流的美国芳纶防弹衣。他伸手刚想摸一摸,却被拒绝了。这一经历刺激了周国泰,让他决心攻克防弹衣这一研究课题。为此,他攻读了中国纺织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还带领科研组造出了中国第一批顶级防弹衣,取名“护神”,并毛遂自荐用于当年亚运会的防护工作。为了取代原定进口的美国产“凯夫拉”防弹衣,周国泰提议进行实弹测试。结果,10枪打完后,“凯夫拉”上留下两个弹孔,而“护神”仅是擦伤了皮。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任期间,周国泰先后主持研制了防弹背心、防弹头盔、新型防护服装,把防风防水透湿层压织物用于作训服、防寒服、南极考察服和运动服等。这些防护用品被装备到各个驻边部队、执法人员、各大油田,甚至出口到美国等10余个国家。除此之外,周国泰还是现行07式军装的总设计师。
这一切,使周国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荣誉满身,获得了“八五”科技攻关重大贡献奖,被评为“科技金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2年,他又获得了“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
知天命之年,周国泰登上人生顶峰。1999年,50岁的周国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6年,由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履新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
周国泰横跨学术界与军界,站得稳而风光。
功成名就后的迷失
周国泰出生于吉林省镇赉县,是典型的东北人性格——敢说敢干、快人快语,并不时有“金句”蹦出。2011年,一位记者问他,如何做科研项目的领头人。他说:“科研领头人不能像狗撒尿,走几步就撒,宣示这地盘是我的却没有下一步动作;而要像蜘蛛织网,联合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团队,协同攻关,否则,很难出成果。”这个比喻引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这样的性格让周国泰在领导面前很吃香。19岁时,他被调入总后勤部,负责看管果园。后来因做事认真,得领导赏识,他被调到了罗布泊的原子弹试验基地。在基地,他的主要任务是驯养做实验的狗,一个人就得照顾36条狗,每天要打扫狗笼子,放狗、喂狗。据他回忆:“当时人少,我也年轻,而且插过队,什么苦都吃过,不觉得累。况且,比起我插队时大冬天4点就起床刨粪、刨河道淤土要轻松多了。吃得也比插队时好,部队有大米和白面。”
可惜,功成名就之后的周国泰早已忘了大米白面般单纯的生活。“高官 院士”这样的身份叠加,使周国泰在权钱造假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人在高位,又占有最优质的学术资源,这是极易滋生腐败的。”国家行政学院纪检监察室主任竹立家对《环球人物》记者分析道,“学术体制行政化、官僚化的现象严重,行政科研对项目、资金等各种资源的侵占相当严重。有的官员挂个教授名号,找几个硕士、博士,就敢开工作室、申请项目。最后,项目资金被用在行政工程上,赚上一笔。”他表示,要肃清这一类腐败,最根本的是把官员与科研人员分开,这样才能释放学术力量,也可杜绝行政权力把科研当作摇钱树。
有评论称,周国泰被查处表明,涤清腐败是盘大棋,没有死角。如今,反腐风暴深入学术领域,势头不减。像周国泰这样左手拿权、右手抓名,把公共资源玩弄于股掌的落马老虎,不会是最后一个。
退休后依然高调
以少将兼工程院院士的身份落马,周国泰是第一个。有媒体用“迷失方向”来形容他的晚节不保。40年军旅生涯,周国泰从士兵到将军,从进修生到院士,高升顺畅,退休7年后被查处,恐怕不是“迷失”二字能够一言概括的。
追究周国泰被查的原因,多数人还是聚焦在他科研或学术造假方面,近几年业界的质疑声不绝于耳。《环球人物》记者就此询问总后勤部一位知情人士,得到了他的肯定。该知情人士透露,学术造假可能是周国泰被查的主要原因,但不排除还有其他腐败情节。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2008年,他从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的位子上退下来,本该过上清闲的退休生活,但他并没闲下来。同年,他高调宣布所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终于解决了电源技术的瓶颈问题,这种汽车可以行驶几百公里不用充电,取代油气汽车指日可待。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这一科研进步。在一个电视专题片中,周国泰称:“(退休后)我拿自己的工资,一个月4000块钱租了一套房子,在那里做实验。”
这阵喧嚣直到2012年才被泼上冷水。在当年举办的中国(国际)锂电新能源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质疑称,所谓的“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性能很“一般”,更不是“电动车电源的一个新突破”,产业化风险太大。“科技工作者要实事求是地做事,媒体不要夸大其词”。
网络上也开始涌现质疑周国泰的言论,冲垮了他的“信用大厦”,更多的人开始怀疑他以往的研究也有造假。2013年,在科普作家方舟子创办的知名打假网站新语丝上,有文章指出,在获得2002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的公开材料中,周国泰所获的3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都名不副实:1985年的“热熔粘结絮片生产工艺和热熔粘结剂”、2001年的“多异多重复合长丝织物理论研究与应用”两个项目,他的排位分别为第五完成人和第七完成人,但却自称主持了项目研究;1998年,为了评院士,称自己是“弹药防静电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的第三完成人,实际只是领导挂名。
此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军用头盔系统技术基础及系列化装备研究”,也被知情人爆出造假。总后勤军需装备研究所的一名退休老干部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周国泰连英语都不太行,院士之位恐怕来得有点‘水’。”不过,最受非议的还属2010年他研制的一种高科技中药产品。此产品号称“对治疗艾滋病、肝炎、肺炎等各种病菌性感染都具有特殊疗效,是中华医药界的一次重大突破”。
横跨军界与学术界
周国泰的半辈子都在跟军需装备打交道。1973年,他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进入中山大学化学系学习高分子化学。3年后,他回到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从事军队后勤保障研究。在研究所,周国泰研究的关键词是“防护”。他曾说:“别人研究矛,我想研究盾,保护人类。”后来,他被称为中国“防弹衣之父”。
关于周国泰和防弹衣,还有一个故事在圈内流传。在一次国际技术交流会上,他第一次见到了世界一流的美国芳纶防弹衣。他伸手刚想摸一摸,却被拒绝了。这一经历刺激了周国泰,让他决心攻克防弹衣这一研究课题。为此,他攻读了中国纺织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还带领科研组造出了中国第一批顶级防弹衣,取名“护神”,并毛遂自荐用于当年亚运会的防护工作。为了取代原定进口的美国产“凯夫拉”防弹衣,周国泰提议进行实弹测试。结果,10枪打完后,“凯夫拉”上留下两个弹孔,而“护神”仅是擦伤了皮。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任期间,周国泰先后主持研制了防弹背心、防弹头盔、新型防护服装,把防风防水透湿层压织物用于作训服、防寒服、南极考察服和运动服等。这些防护用品被装备到各个驻边部队、执法人员、各大油田,甚至出口到美国等10余个国家。除此之外,周国泰还是现行07式军装的总设计师。
这一切,使周国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荣誉满身,获得了“八五”科技攻关重大贡献奖,被评为“科技金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2年,他又获得了“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
知天命之年,周国泰登上人生顶峰。1999年,50岁的周国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6年,由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履新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
周国泰横跨学术界与军界,站得稳而风光。
功成名就后的迷失
周国泰出生于吉林省镇赉县,是典型的东北人性格——敢说敢干、快人快语,并不时有“金句”蹦出。2011年,一位记者问他,如何做科研项目的领头人。他说:“科研领头人不能像狗撒尿,走几步就撒,宣示这地盘是我的却没有下一步动作;而要像蜘蛛织网,联合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团队,协同攻关,否则,很难出成果。”这个比喻引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这样的性格让周国泰在领导面前很吃香。19岁时,他被调入总后勤部,负责看管果园。后来因做事认真,得领导赏识,他被调到了罗布泊的原子弹试验基地。在基地,他的主要任务是驯养做实验的狗,一个人就得照顾36条狗,每天要打扫狗笼子,放狗、喂狗。据他回忆:“当时人少,我也年轻,而且插过队,什么苦都吃过,不觉得累。况且,比起我插队时大冬天4点就起床刨粪、刨河道淤土要轻松多了。吃得也比插队时好,部队有大米和白面。”
可惜,功成名就之后的周国泰早已忘了大米白面般单纯的生活。“高官 院士”这样的身份叠加,使周国泰在权钱造假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人在高位,又占有最优质的学术资源,这是极易滋生腐败的。”国家行政学院纪检监察室主任竹立家对《环球人物》记者分析道,“学术体制行政化、官僚化的现象严重,行政科研对项目、资金等各种资源的侵占相当严重。有的官员挂个教授名号,找几个硕士、博士,就敢开工作室、申请项目。最后,项目资金被用在行政工程上,赚上一笔。”他表示,要肃清这一类腐败,最根本的是把官员与科研人员分开,这样才能释放学术力量,也可杜绝行政权力把科研当作摇钱树。
有评论称,周国泰被查处表明,涤清腐败是盘大棋,没有死角。如今,反腐风暴深入学术领域,势头不减。像周国泰这样左手拿权、右手抓名,把公共资源玩弄于股掌的落马老虎,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