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泡膜-ATP酶与P-糖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0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液泡膜-ATP酶(Vacuolar-H+-ATPase,V-ATPase)与P-糖蛋白(P-glyeoprotein,P-gp)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结肠癌组织、20例结肠腺瘤组织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V-ATPase与P-gp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的相关性及其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V-ATPase和P-gp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2%和80%)高于结肠腺瘤组阳性表达率(40%和35%)及正常结肠黏膜组阳性表达率(20%和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肠癌组织中V-ATPase蛋白表达与P-gp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67,P<0.01),V-ATPase蛋白和P-gp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V-ATPase蛋白高表达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P=0.023),5年复发率高于低表达者(P=0.024).结论 V-ATPase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V-ATPase蛋白高表达患者的预后不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接受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并发腘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共纳入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388例初治的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436例患肢,均接受了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在手术开始及结束时造影评估是否存在腘动脉栓塞.统计腘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388例患者的436例患肢中,共发生远端栓塞事件15例(3.4%,15/436),其中10例为腘动脉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虽然在急性期经积极治疗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的发生率,但仍有1/4 ~1/3的患者最终演变为PTS.随着血管腔内治疗的广泛开展、技术日趋成熟,PTS的腔内治疗技术亦为越来越多的医师所掌握.然而,与动脉闭塞性疾病相比,PTS患者的年龄相对较轻,Wahlgren等
期刊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大小不同肝癌结节射频消融治疗中残留判定的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55例(共69个病灶)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分为实验组(采用术中超声造影)20例(共30个病灶)和对照组(未采用术中超声造影)35例(共39个病灶),治疗结束后定期采用增强CT判定疗效,并对肿瘤大小进行分层后分析2组患者的肿瘤残留率及24个月内的复发率,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肝脏射频消融残留判定中价值. 结果
由中华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11月14—16日在上海举办。本次大会将围绕“传承、创新、循证、共识”,共同分享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临床与转化研究的丰硕成果。
期刊
患者男,75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半月余,加重2d”入院.患者半月余前饱食后感上腹部疼痛不适,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疼痛缓解,经抗炎、抑酸治疗后好转.2d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自觉加重.查体: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腹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shy征(-),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实验
期刊
患者女,29岁.因体检发现腹部包块3个月余于2011年12月5日入院,当地体检行腹部CT检查时发现腹膜后占位病变,考虑腹膜后淋巴管瘤,转我院诊治.查体:T:36.5℃,P:75次/min,R:20次/min,BP:100/85 mmHg,心、肺检查未见异常,患者无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自发现病变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均可,体重无明显改变.CT检查:见腹膜后不规则囊样灶,其内见多发点状钙化,病变包绕
期刊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在临床上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多数学者认为AP发病的早期就存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的级联瀑布反应,从而促进胰腺病情的加重,是SAP急性反应期的核心问题[1-2].本文通过检测AP患者血
期刊
目的 比较胰胃和胰肠吻合对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间97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胰胃吻合52例,胰肠吻合45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 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如胆瘘、腹腔感染、出血及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瘘发生率(B级以上),胰胃吻合组少于胰肠吻合组(6
患者,女,50岁,以"便血伴全腹疼痛4d"为主诉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伴有意识模糊、乏力.胃镜、肠镜未见阳性检查结果,考虑肠道毛细血管破裂.之后间断出现黑便,伴有腹痛,乏力,心悸.4d前患者再次出现黑便,伴有新鲜血液排出.查体:腹部未触及包块,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4次/min.急诊CT检查:腹腔积气、积液,符合消化道穿孔改变(图1)。
期刊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个体化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5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后行TSH抑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304例):未进行双风险评估直接行术后TSH抑制治疗;B组(252例):按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危险度分层条件和TSH抑制治疗的不良反应风险分层条件进行风险评估,按照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DTC术后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