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与史诗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哪
  延安,延安
  又是一个
  艳阳高照的清晨
  伟岸的思想者
  一身布衣
  健步行走在黄土高坡
  行走在农民,战士之中
  问寒问暖,答疑解惑
  谈笑风生
  匆匆又是一天啊
  忽而夜幕降临
  延河奔腾
  宝塔静穆
  一万年太久哟
  只争朝夕
  思想者目光如炬
  聚精会神
  在清净的土窑洞
  在炽烈的油灯下
  挥动如椽巨笔
  废寝忘食,昼夜疾书
  关于紧迫时局
  关于人民战争的滔滔雄文
  发出
  胜利最终必将属于中国的坚定预言
  看哪
  延安,延安
  山沟沟里长成了
  思想的巨树
  土坡坡上建成了
  民主的乐土
  一时引来天下英才前往
  群贤毕至,斗志昂扬
  众手书写一卷
  东方磅礴的传奇与史诗
  作者简介:曹有云,男,1972年12月生。青海省作家協会副主席,著有诗集《时间之花》《边缘的琴》《高地大风》等。在《诗刊》《文艺报》《民族文学》《十月》《北京文学》《星星诗刊》《绿风诗刊》《扬子江》《诗选刊》等文学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随笔、评论等文学作品。入选多种权威年度诗歌选本。
其他文献
在面对马玉珍的作品时,我发觉性别问题不只基于作者的身份背景,而且直接作用于作品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成了不可绕开的要旨。尽管围绕她的创作,可以论及的角度不乏地方性知识、民族心理、散文化美学追求,诸此种种,但我仍试图从并不熟悉的女性话题打开理解,并预感这是最贴切的打开方式。我在内心几经翻转的感叹是,马玉珍的确是为女性而生、为女性而写。  以西北五省区为例,可供圈点的回族女性小说家寥若晨星,除马金莲外
期刊
当人类作为智能生物从大自然进化而出的时候,就在形成自我认知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观照周围的世界。“自然”便成为与人类伴生,让人类依赖、恐惧且奋力征服的“他者”。人类对自然从“荜路,以启山林”的神性崇拜到无往不胜的开发掘取,不过几千年的时间,这在地球30亿年的生物演化中只不过倏忽一瞬,而这一瞬却改变了地球的样貌。  自然文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动物志》和古罗马时
期刊
我出生在门源县浩门镇西关街一条巷子里,一个朴素洁净的回族家庭。我母亲是独女,我父亲是上门女婿,我是母亲的第二个孩子,在我三岁的时候,我就跟外婆外公住在了一起。  外婆家和母亲家前后相邻而居,都有一个大庄廓院,母亲家是前院,后墙开了一扇小木门,方便着两家人的来往。我们兄妹四人,在这两个大庄廓院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我父亲是煤矿工人,我外公是机关食堂的炊事员,因为他们稳定的收入,我们的童年至青年都
期刊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地处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县域海拔4500米以上,是万里黄河流经第一县,是亚洲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动物天堂”的美誉。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环境严酷,年均气温零下4℃,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在这里却活跃着一群二十出头的少男少女,时而纵情欢歌,时而激情狂舞,宛若仙子,犹如使者
期刊
2020年11月24日晚上7点,我准时打开电视机看新闻联播,得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不断移动的镜头中看到赵新录熟悉的身影。晚上微信朋友圈里不断出现赵新录身披“全国先进工作者”绶带,手捧大红封面上有烫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字样的获奖证书,在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留影的照片。同日,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的2020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在央视科
期刊
每次进入可可西里,普措才仁总是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翻过一座山,或者绕过一片湖泊,在某一处安静的拐角处,他的舅舅杰桑·索南达杰和他的阿爸奇卡·扎巴多杰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在他的想象里,他们盘膝坐在地上,轻松愉快地聊着什么,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就像是他最后一次见到他舅舅的那个晚上——那天晚上的情景,定格在他的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白炽灯下,他的阿爸和舅舅相谈甚欢,他们不断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一种快乐的气
期刊
编者按 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开启全国公益巡演,这是贯彻和执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发挥文艺引领、思想启迪,寓教于艺术欣赏,“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和黄河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铸牢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的共同体意识,推动和发展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更是挖掘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且切实可行的有力抓手。  汤声声,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
期刊
青海广播电视台拍摄的四集文献纪录片《定昆仑》在多个频道播出之后,得到了观众广泛的好评。作为一部反映历史的主旋律纪录片,《定昆仑》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内涵的挖掘、把握和呈现上,显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迄今为止反映青海解放这一题材内容最为丰富、史料最为翔实、表现最为完整的一部文献纪录片,是一部影像化的青海解放史,填补了青海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空白。  《定昆仑》彰显了信仰之美,
期刊
巍巍昆侖曜苍穹,横空出世见英雄。昆仑不仅是横亘崛起在中国西部横跨多省的一座大山,也是沉潜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最为强大的精神脊梁。昆仑立,人心齐;昆仑平,四海定。昆仑更像一本映世的相册一直在见证和记录着整个中国的西部沧桑,隐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青海广播电视台磨剑四年而推出的四集文献纪录片《定昆仑》大气磅礴,从容谋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青海解放那一段峥嵘岁月的真实面目,而且是那
期刊
由青海广播电视台历时四年拍摄并于近期推出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定昆仑》由《曙光初现》《拨云见日》《落地生根》《定鼎昆仑》四集组成。这部系列纪录片以翔实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影像档案,历史的亲历者、知情者,专家学者的讲述,记录和还原了七十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北、解放青海及青海建政的跌宕起伏的壮阔历史。可以说,这是一部第一次以全景记录的方式,通过生动的影像展现青海解放的伟大历程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