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的家校协同策略探究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果说家庭是劳动教育的初始场域,那么学校则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场域,劳动教育需要家校共同在场方能落到实处。然而,当前小学劳动教育中普遍存在劳动观异化、劳动教育失位以及衔接断裂等问题。为此,首先,需要明确家校协同对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家校劳动价值观的统一;其次,学校需回归劳动教育主场,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最后,家庭需全力保障配合,真正发挥家校协同的教育力量,由此构建以学生为纽带、家校协同的劳动教育场域。
   [关键词] 劳动教育;家校协同;策略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劳动素养已成为个体适应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此背景下,我国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如2019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场域,把握育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知行合一。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进一步强调“中小学要推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形成共育合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在人的塑造这一历史命题中,学校和家庭缺一不可。”基于此,通过家校协同构筑劳动教育的联合阵线,不仅积极响应了强化劳动教育的国家号召,而且是培养学生劳动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迫切需要。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家校困境
  (一)家校劳动观的异化
  当前家校劳动观的异化,给劳动教育造成极大的阻碍。这里所说的“劳动观”是指人们对待劳动实践所持有的价值取向和个体倾向。正确的劳动观能够激励人们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而错误的劳动观则会诱导人们不务正业、一事无成,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
  错误劳动观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家长们曾经认为,孩子考上好学校、取得好成绩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认为读书的最高目的就是摆脱体力劳动,成为“天之骄子”。所以孩子犯错,父母会将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来管教孩子,诸如“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要去送快递、扫大街”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家长过分宠爱孩子,使其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有的学生三年级仍需要父母喂食,初三仍不会系鞋带,大学仍不会洗衣服,无论是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还是生活常识都异常缺乏。在学校中,劳动教育也异化为一种奖惩手段,成绩好的学生手握劳动“豁免权”,可以不参加值日劳动、免于劳动大扫除,而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还要“加罚”,承担额外的劳动任务。
  此外,学校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给人一种劳动教育看上去只与学校有关的假象。实际上,劳动教育是一场家庭和学校的接力比赛,没有哪一方能独善其身。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和学校秉持的对立异化的劳动价值观,不仅扭曲了学生正确劳动观念,也会损害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背道而驰。受过去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家长和学校仍固执地认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一切事物都要为知识让步。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学校和家庭仍秉持这种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只会适得其反。
  (二)家校劳动教育失位
  显然,一项完整的教育需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单就劳动教育而言,不仅是劳动技能的学习,还包括学生劳动意识的树立、劳动情感的培养以及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勤劳是刻在中华民族精神深处的文化基因,开展劳动教育正是对中华民族劳动美德的彰显。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中重要的教育场域,通过家校联合开展劳动教育,确立清晰一致的愿景,并在劳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等层面上协同推进、相互配合,实现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勞动情感—劳动价值观的层层递进,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当前,家校双方在劳动教育上的失位体现在:一方面,学校制定的劳动教育目标过于片面,仅仅是截取相关文件的只言片语,缺乏对学校自身情况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考量。不少学校把劳动教育窄化为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例如:整理个人内务、打扫卫生、完成手工作业等。很多学校害怕发生学生事故,学校相关劳动聘请专人负责,而劳动课成为主流课程的附属品。另一方面,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多局限在帮助家里做简单的家务,很多家庭的家务劳动甚至由智能洗碗机、扫地机器人“代劳”。从劳动形式的角度来说,这些内容过于单一;从劳动复杂性的角度来说,这些内容过于简单。由此可见,家校劳动教育的失位阻碍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三)家校劳动教育衔接断裂
  由于劳动教育在家庭和学校中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在学校场域抑或是家庭场域,其都应该得到重视。然而当前家校劳动教育衔接断裂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要将劳动课纳入课程体系,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课程。基于此,一些学校组织的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等辅助性学科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劳动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实践中过于注重知识而忽视劳动价值、思维方式、社会适应等问题,导致儿童对劳动的认识发生了偏差。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许多儿童在幼儿园时争抢着做擦黑板、收放板凳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孩子们看来,为老师和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上光荣;而到了小学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却产生了厌恶劳动的倾向,甚至将劳动视为“下等事”。
  此外,家庭与学校在劳动价值观培养上的矛盾更加尖锐。首先是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因家长对劳动成果的不尊重而被挫伤。其次是家长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抵触,使得孩子变成了在校积极参加劳动的“小能手”,而回家秒变养尊处优的“小皇帝”“小公主”,成为名副其实的“双面人”。最后是部分家长和老师人为制造了劳动和学习的对立和矛盾,他们主观要求孩子“只要学习,不要劳动”,导致劳动教育成为学校的独角戏。毋庸置疑的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要经过实践的过程。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通过劳动实践作为中介和桥梁,而当前部分家长和学校不仅不为学生创造劳动机会,还向学生灌输“只要学习,不要劳动”的错误观念,阻断了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养成劳动习惯的中介和桥梁,扮演不光彩的“拆桥人”角色。家庭和学校曲解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剥夺青少年劳动的机会,导致劳动教育的合力难以形成。   二、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协同策略
  (一)转变劳动价值观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劳动教育正面临着从形式到实质的新变化。但是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目标不会变,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也不会变。因此,学校和家庭必须转变劳动价值观,才能适应新变化。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其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至关重要。首先,身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中,需要积极更新劳动教育价值观,领会和吃透《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政策文本,看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特别是在公民价值体现、道德精神提升、创新创造能力等层面的价值;其次,要树立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识,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抓住主题班会的教育契机进行劳动教育;最后,引导、鼓励、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参加社区劳动。实现劳动教育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多层次、宽口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学习劳动知识、练习劳动技能,培养良好劳动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劳动观。
  (二)学校需回归劳动教育主场
  我们正处于“全域教育时代”,学校教育的时空边界已经不囿于学校场域之内,而是拓展至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场域。在家校协同劳动教育中,学校应当改变以往大包大揽、单打独斗的做法,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向家长普及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家庭树立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通过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劳动教育相关培训,帮助家长们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锤炼开展劳动教育的能力,明确各自在劳动教育中的职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的劳动教育活动要适应学生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不仅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且应该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小学的劳动教育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1~3年级的低年龄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劳动教育重点落在劳动意识、劳动兴趣以及劳动习惯培养上,通过简单化、生活化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第二阶段是3~6年级的中高年龄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劳动教育主要以基本的劳动技能训练、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为重点,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一些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提升。
  学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开齐开足独立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确保劳动课有专门且专业的教师授课,要让学生在劳动课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二是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有针对性地整合各学科中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积极向学生传达劳动教育思想、理念。三是学校要加大校本劳动课程的开发。一方面,梳理本校发展历程中涌现的劳动先进事迹,结合地方的风土人情,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劳动课程;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融合,将农事劳作课程与传统文化课程、科学常识课程融合,将家务劳动课程与思品课程、写作课程融合,将社会劳动课程与思政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融合等。四是安排课外劳动实践。充分利用社团组织、志愿活动开展劳动教育,通过社团组织开展与劳动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等。
  (三)家庭需全力配合保障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应通过家校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配合,使家长成为孩子进行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家校协同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家务劳动不仅是孩子的生活技能,也是孩子适应未来独立生活、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家务劳动能力与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在家庭场域中进行劳动教育,要注重用自觉教育和模仿教育兼顾的方式进行。家庭劳动教育中,子女的认知过程往往是从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开始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要求家长,有意识地给子女树立熱爱劳动的模范和榜样。具体而言有几个要点:
  第一,强化劳动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向孩子渗透“家务劳动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的观念,注重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第二,制定劳动教育家规,一份清晰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家规应当具体化、可操作,内容可以涵盖家庭吃穿住行各个方面。
  第三,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开展家庭劳动,通过生活经验、生活技能的传递,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第四,在锻炼生存能力的同时,注意劳动教育的适切性。家长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数量不宜过多,应建立在不影响孩子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此外,家长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难度不宜过大,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
  第五,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创设愉快的劳动氛围,为孩子准备合适的劳动工具,从而有效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
  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开展劳动教育,达成劳动教育共识,确立共同的劳动教育愿景,在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时间、空间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将学校劳动教育的文化浸润与勤劳持家的家风家训熏陶相结合,让学生在家庭劳动中成为父母的好帮手,在学校劳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岗位,这将有助于形成同频共振的劳动教育场域,助力中小学生涵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劳动美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07-07)[2020-07-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
  8.html.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M].蔡汀,王义高,祖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0-07-3
  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
  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4]李红莲.为“劳动育人”织起生活之网[N].中国教育报,2018-11-7(005).
  [5]徐新颖.家校合作视角下的中小学劳动教育[J].江苏教育,2020(15):53-56.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总习惯于在表面上滑行,不具备深度学习所应获得的语言发展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解读单元的语文要素,以细化的语文要素训练要求为重点教学目标,在多种言语实践中,与学生的生活资源相链接,与文本学习融为一体,让深度学习契合认知规律,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要素;深度学习;思维发展  高耗低效是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为人所诟病的
一部电影带给我深刻的启示:要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校长,不能让学生当“病毒”把自己删除.作为校长,首先要点燃学生兴趣的火把,让学生享受被关注和欣赏;其次要运用弹性评价机制,让学生找到成长的坐标;最后要注意培育别样精神气质,让学生收获成功的愉悦.
[摘 要] 通过对我校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结合新时期的发展形势,明确办学的主要方向,为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 文化;精细;质量  新时期,基础教育更重视均衡优质、持续纵深发展。聚焦学校内涵发展,关注学校内在品质,在理念文化、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软件”层面上的提升已成为一种共同的趋势,成为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办学水平的主攻方向。在认真梳理我校十年来的办学历程、
[摘 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生物课程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中学生物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理性思维习惯、建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构建科学的学习思维等四大部分,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在生物实验活动中的参与度。校园社团是由自愿参与的学生组成的,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创设。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在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性格,可采取以下方法:一、保持完整的家庭结构,是幼儿良好性格养成乃至行为健全发展的根本.二、融洽和谐的家庭气氛和民主式教育,是幼儿良好性格养成的必要条件三、父母的表率作用潜移默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四、教会孩子感恩和爱,更是幼儿健全良好性格形成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凸显重要,农村水环境污染整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水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特点,有利于农村人居环境和水环境精准治理.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可推动生活污水的高效处理,加大对畜禽养殖和农业投入品等污染源头的控制,让农村水环境整治的再上新台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摘 要]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贯彻执行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中小学校长应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的特点,不断提升依法治校水平:增强法治意识,促进教育公平;强化责任担当,坚守教育信仰;提升研究能力,推进教育创新。   [关键词] 依法治校;教育公平;教育信仰;教育创新  近年来,教育界发生了几起引人关注的事件:教育部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初见成效;某省教育厅高考“加权赋分”受到批评;
[摘 要] 世界观,是人对自然的发现与感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理性认识。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因而,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探索有效的世界观教育途径,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只有看过世界的人才有世界观”,应成为世界观教育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世界  世界观是人们在真实的世
随着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发展,我国进入社会发展新时期.在此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促使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根据最新课程改革要求,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开展大学生育人机制的重要渠道.由此,文章主要从课程思政内涵入手,研究新时期课程思政融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时代意义与关键环节,并提出相关创新路径,以期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摘 要] 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重要领域。一所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品质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品质必须管好关键事,盯住关键人,做实关键处,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态度精心,过程精细,才能使办学成果出精品,让学校的发展更有深度、高度和温度。   [关键词] 学校;精细化管理;维度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言:“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