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来源 :广州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412319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考查的重要途径。结合近五年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毕业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学生、教师和管理三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取得一定的成效,提高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对实现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具有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支撑作用。
其他文献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化学类、生物类、材料类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根据广西民族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围绕“思政教育”背景下加强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本科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来开展关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活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养以及师资水平的全面提升。
生物制品分析不同于一般的药品分析:与其他药品关联少、方法不易相互借鉴;生物制品发展迅速,课本内容相对滞后;其检验需要指定的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学生实践的机会少等。为提升教学效果,文中提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式多样化及考核多元化等手段,包括利用雨课堂增加互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起来、实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获得满意效果。
通过《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PBL等多种教学方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完善课程评价方式,以人才培养效果为核心建立多元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教师的思政能力建设可通过资源共享、教学培训、集体教研等途径得以提升,为课程思政持续且有效地实施提供保障。
随着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以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工程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质量教学标准为导向,对学生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通过对实践教学方案的修订和认真地贯彻执行提高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线课程作为新的教育形式备受关注,已经被教育部纳入“金课”体系,但是如何构建在线课程体系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本文以《食品添加剂》在线课程建设为例,探讨了远程教育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以理论(慕课、直播)+实验(虚拟仿真技术)+互动+评价反馈机制为模式的在线课程建设体系,以期为在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现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存在教学内容落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基于产教融合的PBL教学法不仅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还突出和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个主体、两个目标、三个元素”的“1+2+3”实践机制。期望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高校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室的管理方法反应出高校的管理水平。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指出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程度低、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实践的方法,并以武夷学院实验室管理中心为例,探讨相关举措所取得的成果,为地方高校实验室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复杂物质剖析课程需让学生掌握应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复杂样品,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因内容广泛且具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应用难度,采用传统模式教学该课程存在局限。为培养学生能应用综合知识剖析样品,本文将案例教学及案例库法引入复杂物质剖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决策和创造技能。
科学的药品管理在基础实验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质量。本文详细介绍当前药品管理在制度、购买、使用、回收及处理的流程,包括普通药品和危险化学品,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足之处。同时,针对当前的药品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人才建设、科学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对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安全进行,创建一流的实验室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枣庄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作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能够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与新工科的内涵,分别从培养目标的制定、毕业要求的分解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课程大纲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以期经过持续改进能够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建设成一流的新工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