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环节相对较少的情况,引入了“模块式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模块式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模块式教学“的引入、开展及不足。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模块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36-01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涵盖了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等多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注重理论知识讲授,更加重视实践过程的教学。而“模块式”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也可称为“任务模块”。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模式,即在理论讲授的同时,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开展“模块式”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 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要求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员要具有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和工程师资格证。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更加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利用“模块式”教学的现场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过程中的兴趣与积极性。这不仅与教学大纲相吻合,又可以提高课程与实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结合,改变以前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符合国家和学校提出的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因此,将“模块式”教学模式用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2.“模块式”教学方法的引入
“模块式”教学方法是以现场教学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大多数学校实践教学环节很少或者没有,那么如何引入“模块式”教学方法呢?在学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提出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即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一是增加案例教学内容,对于每一环境要素的理论内容讲解完成之后,引入案例将枯燥的使枯燥的理论环节更具理解性。二是增加课外教学内容,讲完每一章节之后,留给学生一些课外作业,给定学生相关项目内容,让学生分组去现场调查,然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这样逐渐的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使其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为以后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3.“模块式”教学方法的开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分为准备阶段,工作阶段和报告书的编写阶段三个阶段。而“模块式”教学方法则贯穿了工作程序的整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一个具体项目开始,分三个阶段去完成每个具体任务。例如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即研究相关文件、法律法规以及资料收集整理过程,教师需告诉学生需要收集哪些资料;现场踏勘过程都需要了解哪些内容,收集哪些与项目有关资料等,这些都要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收集资料、进行现场踏勘等。第二个阶段即工作阶段,教师要告诉学生都需要做哪些工作,例如环境现状调查内容、方法等,根据各环境要素受影响情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应进行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模型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最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我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本科生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理论课程相对较长,实践过程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制定了如下方案来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法。我们将学生5-6人分为一个小组,在讲解各章节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专业知识对学校附近的建筑工地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调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而对于运行中的项目,我们要求学生对校内的生活污水产生情况及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还有学校食堂的污水特点及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情况以及处理处置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再有校内产生的生活垃圾等产生情况调查分析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几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合成为一个高等学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到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要求各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教师要集中收上来进行批改,然后再发放下去进行讲解。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带任务去学习的过程,并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并且克服了实践学时少的缺点。
所以“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结合实践将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的讲解给学生,并且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最新的方法法规、技术导则与标准以及评价模式方法等。
(2)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讲解完成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分组,并且根据具体任务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要求学生学期末前完成各自任务,并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收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且逐一进行深入讲解,使整个实践过程得以圆满完成。
4.“模块式”教学方法的不足
“模块式”教学方法是从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一种工作管理模式,非常注重实践过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期间理论课时相对较长甚至没有,因此将其引入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存在一些弊端:
(1)由于实践课时较短,教师没有足够时间的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质量难以保证。
(2)由于课程内容较多,而课时较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学生本身素质的差异导致教学效果差异较大。
5.结束语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但鉴于各学校理论课程安排较多,而实践课程安排较少的实际情况,将“模块式”教学方法引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将实践过程放到课下,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老师的讲解内容根据具体项目编制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既客服了实践课时少的困难,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由于教师对实践指导较少而导致实践过程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去研究、去探索,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喜红.高职高专院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消费导刊,2007,(2):88.
[2] 陸书玉.环境影响评价[M].2003,(2),10-11.
[3] 牛晓霞.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高教论坛,2010(4):81-83.
[4] 蔡艳荣.基于适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4):71.
基金项目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J24)。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模块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36-01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涵盖了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等多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注重理论知识讲授,更加重视实践过程的教学。而“模块式”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也可称为“任务模块”。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模式,即在理论讲授的同时,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开展“模块式”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 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要求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员要具有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和工程师资格证。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更加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利用“模块式”教学的现场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过程中的兴趣与积极性。这不仅与教学大纲相吻合,又可以提高课程与实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结合,改变以前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符合国家和学校提出的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因此,将“模块式”教学模式用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2.“模块式”教学方法的引入
“模块式”教学方法是以现场教学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大多数学校实践教学环节很少或者没有,那么如何引入“模块式”教学方法呢?在学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提出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即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一是增加案例教学内容,对于每一环境要素的理论内容讲解完成之后,引入案例将枯燥的使枯燥的理论环节更具理解性。二是增加课外教学内容,讲完每一章节之后,留给学生一些课外作业,给定学生相关项目内容,让学生分组去现场调查,然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这样逐渐的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使其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为以后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3.“模块式”教学方法的开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分为准备阶段,工作阶段和报告书的编写阶段三个阶段。而“模块式”教学方法则贯穿了工作程序的整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一个具体项目开始,分三个阶段去完成每个具体任务。例如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即研究相关文件、法律法规以及资料收集整理过程,教师需告诉学生需要收集哪些资料;现场踏勘过程都需要了解哪些内容,收集哪些与项目有关资料等,这些都要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收集资料、进行现场踏勘等。第二个阶段即工作阶段,教师要告诉学生都需要做哪些工作,例如环境现状调查内容、方法等,根据各环境要素受影响情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应进行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模型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最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我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本科生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理论课程相对较长,实践过程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制定了如下方案来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法。我们将学生5-6人分为一个小组,在讲解各章节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专业知识对学校附近的建筑工地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调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而对于运行中的项目,我们要求学生对校内的生活污水产生情况及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还有学校食堂的污水特点及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情况以及处理处置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再有校内产生的生活垃圾等产生情况调查分析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几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合成为一个高等学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到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要求各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教师要集中收上来进行批改,然后再发放下去进行讲解。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带任务去学习的过程,并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并且克服了实践学时少的缺点。
所以“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结合实践将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的讲解给学生,并且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最新的方法法规、技术导则与标准以及评价模式方法等。
(2)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讲解完成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分组,并且根据具体任务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要求学生学期末前完成各自任务,并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收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且逐一进行深入讲解,使整个实践过程得以圆满完成。
4.“模块式”教学方法的不足
“模块式”教学方法是从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一种工作管理模式,非常注重实践过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期间理论课时相对较长甚至没有,因此将其引入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存在一些弊端:
(1)由于实践课时较短,教师没有足够时间的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质量难以保证。
(2)由于课程内容较多,而课时较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学生本身素质的差异导致教学效果差异较大。
5.结束语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但鉴于各学校理论课程安排较多,而实践课程安排较少的实际情况,将“模块式”教学方法引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将实践过程放到课下,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老师的讲解内容根据具体项目编制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既客服了实践课时少的困难,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由于教师对实践指导较少而导致实践过程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去研究、去探索,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喜红.高职高专院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消费导刊,2007,(2):88.
[2] 陸书玉.环境影响评价[M].2003,(2),10-11.
[3] 牛晓霞.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高教论坛,2010(4):81-83.
[4] 蔡艳荣.基于适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4):71.
基金项目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J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