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贸区迎来半年考,政策落地效果如何?
下一步试验如何进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自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整整6个月。半年来,在这片由东海100公里黄金海岸线串起的28.78平方公里的改革“试验田”里,已经涌入上千家公司。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上海自贸区发展至今开局良好,运行顺畅。
在这半年时间里,上海自贸区里制度创新框架搭建进展如何?究竟带来了哪些创新案例?还将会有哪些突破?
负面清单更顺畅
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主旨演讲中指出,将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而就在当天,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考察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展,并对2014版负面清单制定等重点难点工作提出要求。
英国标准人寿董事长秦智涛在论坛上称,五千年以来中国的每件事情不批准就是被禁止的,关于上海自贸区最基本的是,只要不禁止都可以干,这是思维上巨大的转变。
上海自由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朱民介绍说:“自贸区已经形成了以备案为主的外资准入管理,目前试验区里的外商投资93.5%都是在负面清单以外,按照备案制的方式来设立的。”
朱民表示,2013年版负面清单推出以后提高了政府管理政策透明度,2014年版的负面清单还要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2013年版负面清单有20多条没有写清楚限制措施。“我们的开放是基于事后监管水平,如果监管水平到位,开放水平肯定会提高。”他说,现在包括建立的事中、事后监管都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做准备,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制度支撑,这是提高透明度。
朱民称,上海自贸区还会进一步扩大开放度,同时要和国际惯例进一步接轨,包括表达方式,还有制造业、服务业及农业的结构,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初步的方案现在正在进一步讨论中,因为要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包括企业、协会和有关部门。2014版负面清单争取上半年推出。
除了力推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还将推行一系列转型发展措施。朱民介绍,现在已经有一个制度创新的总体框架。总体方案分四大部分,一是投资领域管理和创新;二是贸易便利化管理方式的创新;三是金融制度的创新;四是政府监管模式的创新。
目前看来,这些措施中落地最顺畅的是金融制度创新。业内人士表示,仅仅20多平方公里的创新实验区,做实业创新空间很小,这亦表明了高层对金融制度创新的期待。
制度框架现形
事实证明自贸区已经成为金融制度创新的高地。制度创新正在朝着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向推进。
不久前,大家将目光都聚焦在“一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30条”意见上。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和跨境人民币借款两项业务已于去年底开始启动试点。今年仅3个多月的时间里,又连续发布了5项自贸区政策实施细则,它们分别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放开区内居民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上限、外汇管理改革和反洗钱反恐融资。
此外,银监会允许获得离岸业务资格的4家中资商业银行授权自贸区内分行开办离岸业务,证监会也将出台相关支持细则;保监会基本同意涉及国际业务的保险条款允许使用英文和国际协会条款,目前正研究如何利用自贸区扩大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事宜。
自此,在制度层面已基本形成了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框架体系、国际金融市场平台稳步推进、金融服务集聚这三大进展。“自贸区挂牌以来,一行三会已经先后出台了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
“这是纲领性的‘51条’,基本形成了一个制度创新的框架。”戴海波进一步解释,去年12月2日央行出台了30条,除此之外,再加上之前“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出台的“8条+5条+8条”,现在一共51条。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早前就上海自贸区制度框架的搭建凝练地概括为“4+1”。所谓“4”:一是资本项目可兑换,二是关于人民币跨境使用,三是利率市场化的安排,四是外汇管理体制的变革,这是去年央行笼统性的4个大方向。“1”是要建立一套适应当前金融服务、金融管理和需要的账户体系。这样“4+1”就构成了上海自贸区里金融为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的体系。
戴海波表示,当前,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关键,是推动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地和实施,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业务模式,进一步做大区内业务规模,为可复制可推广打下基础、积累经验,为此,下一步将再进一步推动政策细则落地。“现在,51条都在逐步出细则,据我所知,证监会‘5条’也正在出细则,针对央行的‘30条’,人民银行今年2月份已经集中发布了5个方面的细则,目前,一部分已经可以做了,而另一部分还需要推出具体细则。”
“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政策细则落地、区内金融交易平台建设,同时发挥现有创新条例的‘溢出’效应,让更多的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知晓和运用,同时不断协调推进创新的金融创新案例,推动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累探索创新,通过以点带面,不断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深化,为自贸区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与实体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郑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交易平台搭建
在创新制度框架的同时,功能性平台的打造也已经成为目前自贸区的重点工作之一。挂牌半年以来,上海自贸区在建设若干个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平台方面也在稳步推进。
近日一重大利好消息传来:日前证监会已经原则上同意上交所在自贸区设立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主任郑杨3月25日向媒体透露,“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自贸区内建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原则批准。”
3月25日,上交所获批在自贸区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消息传出后,一度被外界解读为“换了马甲的国际板”。对此,上交所相关人士回应称,自贸区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主要定位为私募市场,与国际板有所不同。“国际板是公开发行的平台,而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则并非如此。”
“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是希望通过资产交易来提高自贸区内金融的活跃度,其次可能更多的是吸引海外金融市场对本地的关注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
在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看来,要搭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成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背后的“推手”。“从目前来看,我们还是集中在采购和经常性项目下的贸易,未来要想把人民币推向国际,必须包括金融资产交易。搭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能提高人民币使用的频率。”
谈及未来国际资产交易平台可能包含的交易项目,朱宁称:“可能会和产权交易所相类似,主要进行包括大宗股权的交易,流动性较差股权、贷款协议、以及一些比较复杂的非标准化资产股权。”
“从范围来看,会开放大宗商品交易期货和债券。从专业角度来看,应属于流动性不强的公司债券,因为这类金融资产资金流通有限,放开交易能有效避免金融风险。”陈波强调,“相比之下,对于股市的开放则不会太快。”
此外,据悉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在自贸区内设立了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由证监会牵头、十几个部委组成的工作组正在积极研究。
目前,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在内的金融要素市场也都在积极研究建立面向国际的金融服务平台。
创新汩汩而出
有了创新制度和平台,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主体愿意来自贸区,在享受制度红利的同时分得一杯羹。
目前,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股权投资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各类机构先后参与到自贸区金融创新中来。
作为首批入驻自贸区的首家金融企业,弘毅投资在“股权投资企业跨境股权投资审批改备案”制度下毅然走在了前列。
弘毅投资在2月份完成了对PPTV视频网络公司的投资,通过自贸区这个通道完成了3000万美元等额的人民币资金的出境。从上海自贸区“出海”,最快只需要5天时间,就走完原来需几个月的审批流程。
据了解,弘毅投资通过自贸区跨境投资平台,近日成功从上海自贸区向外投资1.86亿元人民币,与苏宁电器共同收购PPTV。成为试验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出海”第一单。一直以来,国内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涉及到的审批部门较多,时间较长,企业往往错过海外竞标良机,私募股权机构也常常遇到同样问题。
“我们享受到了新政策带来的投资便利,和金融创新带来的实惠,因为投资效率大大提高。对于中国的股权投资公司而言,特我们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审批制变成了备案制。”弘毅投资相关负责人称。据了解,在跨境投资方面,上海自贸区截至目前已经办理了23个、总投资4.9万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除了弘毅投资,“快钱”也勇于在新制度下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快钱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快钱已经开始和银行开展深入探讨,目前制定了初步操作方案,快钱利用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和支付结算产品,不断开拓境外的市场。”
银行同样在争食自贸区的创新福利。今年3月起,人民银行放开了自贸试验区内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中国银行即为一名在自贸区内就业的人员办理了首笔个人小额外币存款业务,利率经双方商量确定。
据了解,浦发银行为麦维讯电子公司旗下5家企业办理了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资金调拨共计8000万元人民币。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表示,作为跨国企业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双向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帮助企业将境内外业务的营运资金进行归集整合,甚至与全球资金池自动链接,优化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也提升了人民币在企业内作为主要交易结算货币的地位。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表示:金融行业在自贸区受益面最广,一方面,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展开,它包括四个“化”: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人民币境外使用的扩大化、管理宽松化。另一方面,金融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在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第二步怎么走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中国下一步经济改革的风向标,区内改革意在全国复制,也是应对国际贸易体系变化的战略举措。
万里长征第一步已经成功地走完,第二步怎么走,走向何方,是外界期待的焦点。
朱宁称:“对于大家共同关注的人民币资本账下可兑换项目,还有两个地方至今不明确。首先,是什么样的企业有资格设立资本账户,其次是企业需要怎样的资质可以做这项业务。下一步的具体操作还需要央行以及自贸区外管局的进一步协调制定。”
在陈波看来,涉及到人民币资本账户下可兑换,资本项下的开放,什么时候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以及职能部门具体制定细则。此外,对于“走出去”的企业而言,上海自贸区需要提供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至少是融资咨询。企业如果走出去后想要回笼资金,是否有便捷、合法的渠道。
不少学者表示,央行或许正以上海自贸区为突破口,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在上海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限制就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既定步骤。专家预期,未来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从长期到短期,存款利率浮动空间会进一步扩大,直至完全放开。
陈波说,利率市场化进程,虽然在上海自贸区内已经迈了一步,但就目前来看,这一步迈得不算太大,还需要加快步伐。“目前中国已经扩大了汇率波动范围,从原来的1%扩大到了2%,扩幅是中国汇率体制改革的又一大步,这是中国汇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央行将引入更多浮动,最终实现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主导。相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利率市场化也会逐步全面推进。”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下一步试验如何进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自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整整6个月。半年来,在这片由东海100公里黄金海岸线串起的28.78平方公里的改革“试验田”里,已经涌入上千家公司。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上海自贸区发展至今开局良好,运行顺畅。
在这半年时间里,上海自贸区里制度创新框架搭建进展如何?究竟带来了哪些创新案例?还将会有哪些突破?
负面清单更顺畅
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主旨演讲中指出,将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而就在当天,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考察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展,并对2014版负面清单制定等重点难点工作提出要求。
英国标准人寿董事长秦智涛在论坛上称,五千年以来中国的每件事情不批准就是被禁止的,关于上海自贸区最基本的是,只要不禁止都可以干,这是思维上巨大的转变。
上海自由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朱民介绍说:“自贸区已经形成了以备案为主的外资准入管理,目前试验区里的外商投资93.5%都是在负面清单以外,按照备案制的方式来设立的。”
朱民表示,2013年版负面清单推出以后提高了政府管理政策透明度,2014年版的负面清单还要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2013年版负面清单有20多条没有写清楚限制措施。“我们的开放是基于事后监管水平,如果监管水平到位,开放水平肯定会提高。”他说,现在包括建立的事中、事后监管都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做准备,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制度支撑,这是提高透明度。
朱民称,上海自贸区还会进一步扩大开放度,同时要和国际惯例进一步接轨,包括表达方式,还有制造业、服务业及农业的结构,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初步的方案现在正在进一步讨论中,因为要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包括企业、协会和有关部门。2014版负面清单争取上半年推出。
除了力推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还将推行一系列转型发展措施。朱民介绍,现在已经有一个制度创新的总体框架。总体方案分四大部分,一是投资领域管理和创新;二是贸易便利化管理方式的创新;三是金融制度的创新;四是政府监管模式的创新。
目前看来,这些措施中落地最顺畅的是金融制度创新。业内人士表示,仅仅20多平方公里的创新实验区,做实业创新空间很小,这亦表明了高层对金融制度创新的期待。
制度框架现形
事实证明自贸区已经成为金融制度创新的高地。制度创新正在朝着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向推进。
不久前,大家将目光都聚焦在“一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30条”意见上。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和跨境人民币借款两项业务已于去年底开始启动试点。今年仅3个多月的时间里,又连续发布了5项自贸区政策实施细则,它们分别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放开区内居民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上限、外汇管理改革和反洗钱反恐融资。
此外,银监会允许获得离岸业务资格的4家中资商业银行授权自贸区内分行开办离岸业务,证监会也将出台相关支持细则;保监会基本同意涉及国际业务的保险条款允许使用英文和国际协会条款,目前正研究如何利用自贸区扩大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事宜。
自此,在制度层面已基本形成了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框架体系、国际金融市场平台稳步推进、金融服务集聚这三大进展。“自贸区挂牌以来,一行三会已经先后出台了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
“这是纲领性的‘51条’,基本形成了一个制度创新的框架。”戴海波进一步解释,去年12月2日央行出台了30条,除此之外,再加上之前“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出台的“8条+5条+8条”,现在一共51条。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早前就上海自贸区制度框架的搭建凝练地概括为“4+1”。所谓“4”:一是资本项目可兑换,二是关于人民币跨境使用,三是利率市场化的安排,四是外汇管理体制的变革,这是去年央行笼统性的4个大方向。“1”是要建立一套适应当前金融服务、金融管理和需要的账户体系。这样“4+1”就构成了上海自贸区里金融为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的体系。
戴海波表示,当前,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关键,是推动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地和实施,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业务模式,进一步做大区内业务规模,为可复制可推广打下基础、积累经验,为此,下一步将再进一步推动政策细则落地。“现在,51条都在逐步出细则,据我所知,证监会‘5条’也正在出细则,针对央行的‘30条’,人民银行今年2月份已经集中发布了5个方面的细则,目前,一部分已经可以做了,而另一部分还需要推出具体细则。”
“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政策细则落地、区内金融交易平台建设,同时发挥现有创新条例的‘溢出’效应,让更多的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知晓和运用,同时不断协调推进创新的金融创新案例,推动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累探索创新,通过以点带面,不断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深化,为自贸区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与实体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郑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交易平台搭建
在创新制度框架的同时,功能性平台的打造也已经成为目前自贸区的重点工作之一。挂牌半年以来,上海自贸区在建设若干个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平台方面也在稳步推进。
近日一重大利好消息传来:日前证监会已经原则上同意上交所在自贸区设立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主任郑杨3月25日向媒体透露,“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自贸区内建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原则批准。”
3月25日,上交所获批在自贸区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消息传出后,一度被外界解读为“换了马甲的国际板”。对此,上交所相关人士回应称,自贸区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主要定位为私募市场,与国际板有所不同。“国际板是公开发行的平台,而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则并非如此。”
“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是希望通过资产交易来提高自贸区内金融的活跃度,其次可能更多的是吸引海外金融市场对本地的关注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
在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看来,要搭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成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背后的“推手”。“从目前来看,我们还是集中在采购和经常性项目下的贸易,未来要想把人民币推向国际,必须包括金融资产交易。搭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能提高人民币使用的频率。”
谈及未来国际资产交易平台可能包含的交易项目,朱宁称:“可能会和产权交易所相类似,主要进行包括大宗股权的交易,流动性较差股权、贷款协议、以及一些比较复杂的非标准化资产股权。”
“从范围来看,会开放大宗商品交易期货和债券。从专业角度来看,应属于流动性不强的公司债券,因为这类金融资产资金流通有限,放开交易能有效避免金融风险。”陈波强调,“相比之下,对于股市的开放则不会太快。”
此外,据悉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在自贸区内设立了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由证监会牵头、十几个部委组成的工作组正在积极研究。
目前,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在内的金融要素市场也都在积极研究建立面向国际的金融服务平台。
创新汩汩而出
有了创新制度和平台,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主体愿意来自贸区,在享受制度红利的同时分得一杯羹。
目前,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股权投资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各类机构先后参与到自贸区金融创新中来。
作为首批入驻自贸区的首家金融企业,弘毅投资在“股权投资企业跨境股权投资审批改备案”制度下毅然走在了前列。
弘毅投资在2月份完成了对PPTV视频网络公司的投资,通过自贸区这个通道完成了3000万美元等额的人民币资金的出境。从上海自贸区“出海”,最快只需要5天时间,就走完原来需几个月的审批流程。
据了解,弘毅投资通过自贸区跨境投资平台,近日成功从上海自贸区向外投资1.86亿元人民币,与苏宁电器共同收购PPTV。成为试验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出海”第一单。一直以来,国内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涉及到的审批部门较多,时间较长,企业往往错过海外竞标良机,私募股权机构也常常遇到同样问题。
“我们享受到了新政策带来的投资便利,和金融创新带来的实惠,因为投资效率大大提高。对于中国的股权投资公司而言,特我们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审批制变成了备案制。”弘毅投资相关负责人称。据了解,在跨境投资方面,上海自贸区截至目前已经办理了23个、总投资4.9万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除了弘毅投资,“快钱”也勇于在新制度下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快钱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快钱已经开始和银行开展深入探讨,目前制定了初步操作方案,快钱利用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和支付结算产品,不断开拓境外的市场。”
银行同样在争食自贸区的创新福利。今年3月起,人民银行放开了自贸试验区内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中国银行即为一名在自贸区内就业的人员办理了首笔个人小额外币存款业务,利率经双方商量确定。
据了解,浦发银行为麦维讯电子公司旗下5家企业办理了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资金调拨共计8000万元人民币。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表示,作为跨国企业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双向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帮助企业将境内外业务的营运资金进行归集整合,甚至与全球资金池自动链接,优化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也提升了人民币在企业内作为主要交易结算货币的地位。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表示:金融行业在自贸区受益面最广,一方面,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展开,它包括四个“化”: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人民币境外使用的扩大化、管理宽松化。另一方面,金融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在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第二步怎么走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中国下一步经济改革的风向标,区内改革意在全国复制,也是应对国际贸易体系变化的战略举措。
万里长征第一步已经成功地走完,第二步怎么走,走向何方,是外界期待的焦点。
朱宁称:“对于大家共同关注的人民币资本账下可兑换项目,还有两个地方至今不明确。首先,是什么样的企业有资格设立资本账户,其次是企业需要怎样的资质可以做这项业务。下一步的具体操作还需要央行以及自贸区外管局的进一步协调制定。”
在陈波看来,涉及到人民币资本账户下可兑换,资本项下的开放,什么时候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以及职能部门具体制定细则。此外,对于“走出去”的企业而言,上海自贸区需要提供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至少是融资咨询。企业如果走出去后想要回笼资金,是否有便捷、合法的渠道。
不少学者表示,央行或许正以上海自贸区为突破口,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在上海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限制就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既定步骤。专家预期,未来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从长期到短期,存款利率浮动空间会进一步扩大,直至完全放开。
陈波说,利率市场化进程,虽然在上海自贸区内已经迈了一步,但就目前来看,这一步迈得不算太大,还需要加快步伐。“目前中国已经扩大了汇率波动范围,从原来的1%扩大到了2%,扩幅是中国汇率体制改革的又一大步,这是中国汇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央行将引入更多浮动,最终实现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主导。相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利率市场化也会逐步全面推进。”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