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秦岭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joyjoy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从地理环境与构造格局两方面对陕西小秦岭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在断裂、褶皱构造、侵入体构造和单斜构造方面表现出的区域构造特征进行了分类阐述,进而总结出该区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扩张收缩的脉动式运动。
  【关键词】陕西小秦岭;地质构造;侵入体构造;演化特征
  1.陕西小秦岭地区地质构造背景
  1.1地理环境
  小秦岭地处华北陆台南缘、东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北缘、新华夏系太行山隆褶带西南端,是我国重要的黄金地之一。小秦岭山势由北向南依次变缓,南坡水系源远流长,沟谷切割较深。该区气温较低、无霜期短,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气候。该区交通较为便利,区内有陇海铁路自北穿过,南部盆地区有312国道、洛华公路穿过。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铁、铅、煤、石墨和大理石等。
  1.2构造格局
  小秦岭地区地壳组成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特征,并以上太古界出露于北部太华台拱的太华岩群为蓄晶基底。盖层出露于南部金堆城台凹,其组成分为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小秦岭地区经过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即早期的粘塑性变形变质、中期的塑性变形变质和晚期的脆性变形叠加,最终形成三大构造格局,即北部的太华隆起带、中部的石门坳陷带和南部的北秦岭北缘构造带。
  1.2.1太华隆起带
  太华隆起带分布于小秦岭构造带周围,主要经过四期变形褶皱而成,但对于各期的褶皱形式目前的学者众说纷纭,林宝钦(1989)、吴文奎(1989)等认为第一期为平卧褶皱,第二期为同斜褶皱,第三期为倒转褶皱,第四期为开阔褶皱。蔡乃仲(1989)认为该区为三期同褶皱,每次主应力方向都发生变化,主要变化形式可总结为:南北向-东西向-南北向,并使褶皱轴面反复弯曲。
  从岩相分布来看,太华岩群可分为上太华岩群和下太华岩群,其中前者含有一套孔兹岩系特征的副变质岩,原岩为各类沉积岩、火山沉积岩;后者为变质岩浆岩,原岩为斜长角闪岩。
  1.2.2石门坳陷带
  石门坳陷带地处小秦岭构造带中部,包括巡马道断裂至石门断裂之间的地区。主要是由第三、四纪的山地复背斜受到侵蚀而成,主要有路家街向斜和石门背斜,前者表现为高耸的向斜山地,形成机理为:坚硬的石英岩多集中在轴部附近,出露位置较高,且小断裂与节理均不发育,构造活动弱,抗侵蚀能力强。而石门背斜位于山地边缘,轴部张节理发育,大断裂切割、岩体破碎现象显著,极易受到侵蚀。但随着山地隆起的不断折叠、侵蚀作用不断积累,进而形成了背斜山与向斜山并存的局面。
  在岩相分布方面,该区主要由早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中晚元古代及寒武纪海相沉积岩、新生代陆相沉积组成。
  1.2.3北秦岭北缘构造带
  北秦岭北缘构造带包括铁炉子断裂以北, 石门断裂以南区域,该区构造单元与华北地块差别较大,但与南北两大地质体及其相似,主要由陶湾群、寒武系和青白口系、震旦系组成,其中以陶湾群的构造最为年轻,且主要经过三期变形,其中前期为主变形,表现形式为推覆-平卧褶皱,主要岩相为大理岩、砾岩以及含砾岩;中期叠加的平卧褶皱变形,并发育小规模推覆构造,岩相表现为片理化绢云绿泥大理岩;后期为为开阔褶皱变形。
  2.陕西小秦岭区域构造特征
  陕西小秦岭的区域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褶皱构造、侵入体构造和单斜构造,各构造类型的构造特征如下所述。
  2.1断裂构造
  小秦岭地区最明显的两大断裂带是小秦岭山脉南麓深大断裂带和北麓深大断裂带,其中后者的活动性大于前者。由于区域应力场和重力均衡的作用,两大断裂带不断发生间歇性隆起,对褶皱山地的影响较大,如促进了一部分谷地的发育;形成山地阶梯、峪内断层三角面;使老第三纪夷平面发生变形。
  此外,小秦岭北麓断裂不断进行左旋运动断裂位移,使断层线的转弯部位受到剪切挤压,当左旋运动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挤压部位抬升形成程村隆起,而其两侧由于引张应力作用下降形成潼关与灵宝两个次级隐伏断陷盆地。与程村隆起机理相类似的还有渭河地堑盆地里的朝邑、临潼和渭南等。
  2.2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不仅促进了背斜山与向斜山的发育,还对山地水系的发育和顺向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于背斜山与向斜山的发育过程在前文已有描述,这里重点对山地水系的发育和顺向河的形成进行简要阐述。
  小秦岭山地水系的发育和顺向河的形成主要表现为:
  (1)小秦岭山地北坡各支流在五里村背斜与七树坪向斜轴部附近都形成了分支,前者轴部在附近形成了各河流的宽谷段,而后者在轴部附近河流宽度甚至变小。
  (2)小秦岭山地河流一般是沿着山地复背斜内部更次一级褶曲的曲率半径最大处的联线发育而成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次级褶皱构造。具体说来,五里村北部因受小秦岭北麓大断裂的影响,形成了了宽度很大的断层破碎带和糜棱岩带,且背斜轴部有密集的张节理以及次级甚至更次一级的褶曲发育,为河流宽谷段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更次一级褶曲轴线附近张节理等其它小构造十分发育,岩体较为破碎容易率先受到侵蚀的缘故,山地河流的发育以顺向河为主。
  2.3侵入体构造
  侵入体构造主要形成环形构造和嵌入式山地构造两种地貌结构,前者的水系、 侵入体构造地貌和侵入体构造地貌内部地貌均呈环形,其主要是由于花岗岩山地断块隆起促使构造地貌由北向南更替而成;后者形成面积较大的谷地,且呈中间高、两侧低的趋势、谷坡不对称性较明显、坡度变化梯度较大,其主要是由于褶断山地的连续性因文峪和梁捻侵入体的挤压变形而遭到破坏,形成侵入体构造山地、褶皱断块山地及二者之间的过渡类型三者并存的山地镶套式构造地貌结构[1]。
  3.陕西小秦岭地质演化特征
  从上述陕西小秦岭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区域构造特征的分析来看,该区域的地质演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华北地块南缘及秦岭构造带之间呈波浪状构造演化,该区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其中太华群区经历了四期变形,陶湾群区经历了三期变形。
  (2)该区的原始洋壳起源于太古宙时期,主要发源地为灞源-华山-潼关一带。太古宙末期,朱家沟-巡马道断裂带与铁炉子断裂带发生规模较大的洋-壳波浪演化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平卧褶皱,同时也结束了朱家沟一巡马道以北的太华地区的原始大洋地壳转变为大陆陆壳的演化过程。该时期形成的岩相有早期的拉斑玄武岩序列和晚期的基性-酸性火山喷发和粘土质岩浆岩。
  (3)到了早元古代,朱家沟-巡马道断裂带又出现活化,继而形成了太华隆起带的邹形及由南向北展开的海岸线。北陆南海的构造形成于早元古代早期,而到了末期,由于灞源-黄龙铺-洛南及邻区的熊耳山地区遭受拉张作用,造成弧后裂陷槽的出现。至此形成了北部的太华隆起带,中部的熊耳裂陷槽(弧后盆地)和南部的洛南隆起(岛弧或陆缘弧)这三大构造格局。该时期的岩相主要表现为滨海相海湾亚相石英砂岩和边缘浅滩亚相石英砂岩及含砾石英砂岩和后期的高铝玄武岩及大陆拉斑玄武岩为主的熊耳群火山岩组合。
  (4)中元古代主要以华北地块南缘陆棚海-边缘海发育为主,早期在在高山河-洛南一带,华北地块南缘发育石门坳陷,北部太华隆起带持续上升,石门坳陷提供浅海陆棚的陆屑物质。长城纪末,石门坳陷一度上升,遭受剥蚀中元古代晚期-蓟县纪时期、石门坳陷向南扩大,沉积碳酸盐岩建造,属潮坪相的潮间带和潮下带。北部太华隆起带持续发育[2]。
  (5)晚元古代早期太华隆起带持续上升,南部坳陷扩大,洛南隆起带消失,并迁移到石门以西地区。晚元古代以来,过渡型地壳更趋南移,北秦岭北缘构造带的转化是到早古生代才得以完成的。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扩张收缩的脉动式运动。
  【参考文献】
  [1]张震宇.小秦岭地区构造地貌形成机制的初步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9(7):73-75.
  [2]吴文奎,魏刚锋,胡健民,郭涛.陕西小秦岭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J].陕西地质,1990,8(2):34-41.
其他文献
新课标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变化,课堂离学生越来越近了,离生活越来越近了,课堂越来越有生气了。这样的变化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学生的练
【摘 要】双瓣抓斗具有工作可靠、装卸效率高的特点,在港口大宗散货装卸船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随着抓斗使用年限增长,抓斗周期性出现刃板、筋板、颚板以及各铰点轴磨损、座孔松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抓斗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本文就如何革新维修工艺,提高维修效率,确保维修质量和效果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双瓣抓斗;磨损;维修;座孔;修复  1.双瓣抓斗使用、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源于西方,我国作为承载千年服饰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在近代以来的社会进程中,严重的历史与文化断层以致服饰文化发展的脚步屡次停滞不前.如今随着我国文化事
【摘 要】目前煤矿岩巷掘进85%以上仍以爆破法为主。传统炮掘施工正规循环率低,工序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过程中对围岩破坏大,后期巷道修护工程量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走专业化和机械化之路。某矿采用岩巷综掘机施工替代传统炮掘施工,同时优化劳动组合和作业循环,大大提高了岩巷掘进速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本文结合某大巷综掘作业线施工情况,阐述了综掘作业线的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技术保障、设备改进等,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不再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的生产方式进行发展.虽然城市化的脚步发展仍然很快,但是在现在城市化建设的工程中,人们更加注重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在现阶段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的环境必须是协调的,不然这样的发展是行不通的。而且国家对现在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很多,对于因为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处理的非常严肃,在城市中因为绿化带的面积是相当少的
【摘 要】随着锚杆支护已被煤矿掘巷广泛应用,在发挥锚杆支护技术众多优点的同时,这种支护在实际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选择支护理论方式的确定,锚杆材质、长度、间排距、地质条件、爆破方法,施工质量等锚杆失效几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确定锚杆参数,合理匹配锚固剂及杆体直径之间的尺寸,确定锚固力,是控制锚杆失效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锚杆长度;锚杆间排距;锚固力;失效  0.引言  巷道支护是煤矿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影响离子交换树脂再生酸、碱耗的各种因素和对策分析,详细阐述了我厂酸、碱耗高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在防止和减少离子交换树脂污染方面,提出了应用超声波结合传统化学药剂的清洗方法,来提高离子交换树脂工作交换容量,降低再生酸、碱耗量。  【关键词】树脂;酸、碱耗量;污染;再生工艺;再生方式;超声波清洗  0.前言  火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一般均采用离子交换除盐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
【摘 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起着重要地位,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深入核电站内部操作机器人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对我国核工业中遥控技术与机器人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核工业;遥控技术;机器人技术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起着重要地位,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深入核电站内部操作机器人
【摘 要】变电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或整个地区的电力供应,变电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会对其涉及地区的生活状况和生产等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而在变电运行中,比较容易发生的故障就是跳闸故障,跳闸故障的影响可大可小,它可以使一个城市的所有电气设备停止工作,也可以干扰到整个电力系统,从而导致城市中所有地域都停电。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变电运行中对于变电运行人员的工作要求,然后探讨了变电运行跳闸故障的产
【摘 要】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铁路建设突飞猛进,大型施工设备在铁路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设备运行监控、设备检修保养要求越来越高,推行视频监控可以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提高效率,并可提供远程专家指导。  【关键词】过程控制;设备;视频监控;计算机应用  0.概述  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铁路建设的突飞猛进,铁路施工技术的大幅度的提高,施工设备不断更新,以满足铁路建设的需要,大型、智能的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