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老爸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ay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干的好事,如实招来,若有半点隐瞒,仔细你的皮。”刚要吃晚饭,老婆虎着脸猛地说了这么一句,一听就耳熟,哦,《红楼梦》里的凤姐说过的。可她这是说谁呢?看看屋里没别人了,说我呢?我有什么好事可干?你“家教”如此苛严,就是有那种“好事”,我也是敢想不敢干啊……当然,这些心理活动是万万说不得的,我只好赔了笑脸问:“老婆,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好事啊,也就是在单位替老同志打打水,扫扫地,上下班的班车上,帮大嫂抱抱小孩什么的……”
  “少给我耍贫嘴,我说的是上个星期天的事,快说———”她看起来像是有小辫在握的那种感觉。
  我定了定神,确信自己是清清白白一尘不染的,于是决然道:“你不放过一个坏人,但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吧,上个星期天,你加班,我带孩子啊,在家打了打游戏,上街逛了逛商场……”
  “停!就是商场里的事!”
  “商场里没什么事啊,我一直坚持你说的‘干逛不花钱’的原则,拉着儿子逛了不到半个钟头就出来了啊!”
  “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了,”老婆伸手抓住我的一只耳朵,我只好一边告饶,一边咧了咧嘴侧耳倾听,“说!你和哪个女人拉拉扯扯了?还摸人家脸儿?这还不算,还让儿子摸?你也不怕传给我儿子什么脏病?”
  “老婆,慢着,我想起来了,”我的头脑中电光石火般地想起了什么,赶紧追问,“是儿子告诉你的吧?”
  “是又怎样?快说,商场里那女人是谁?现在在哪里?”老婆又伸出一只手,抓住我的另一只耳朵,让我不能顾左右而言他。
  “那儿子没给你说?那女人,还在商场里站着呢,她叫什么我哪里知道?她是里面的塑料模特嘛!”我一五一十地说个明白,儿子去了商场,第一次见这种一动不动的“塑料怪人”,看上去怕怕的,快要哭出来了。我这做老爸的就要教孩子勇敢了,就告诉他:这个阿姨不咬人,不用怕她,不信,你摸摸她……可怜的是,这宝贝儿子怎么就把我这谆谆教导讲成“风流艳史”了呢?儿子啊,你刚刚两岁半的年纪,的确还不能熟练地完全掌握我们民族的语言,可是,你也不能这样把你老爸往火坑里面推啊!
  所幸,老婆还是在充分调查取证之后,很快给我平反昭雪了,并且奖励我烧鸡一只,白酒二两,以做抚恤。时隔不到两周,老婆又一次星期天要加班,还是由我来带儿子。前车之鉴,这次,我连住宿区的大门也不敢出了。只是带儿子上楼下楼,只盼煎熬到下午6点半,平安交接,万事大吉。
  晚饭后,老岳母打来电话,老婆把儿子送了过去,回来时,没想到又是一场刑讯开始了。
  “好啊,我说你怎么不出大门了,原来是约会‘老相好’来着!说,你们都多长时间了?就我蒙在鼓里,等你们什么时候把我给卖了,说不定我还帮你点钱呢!”这次老婆的样子更凶,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两只耳朵,并且说着说着自己的眼圈就红了起来,手劲儿也比上次重了许多。
  我就是有十个脑子一块儿转怎么也想不到这“老相好”是从何而来啊!一面大喊饶命,一面赌咒发誓做权宜之计,不然两只耳朵怕是要被揪下来了。详细一问,还是我那宝贝儿子告的密,这话就不对了,我有什么“密”啊?可这次老婆说得明白,据儿子说,我这“老相好”就是二单元开小卖铺的“二丫头”,这是哪儿跟哪儿啊?那“二丫头”身高不过一米五五,体重足有一百七八十斤,我就是眼神再不好使,审美品位再差,也不至于到那水平吧。可老婆说,孩子不会撒谎,他明明听他“二丫姨”喊我“老相好”的……
  “老相好———老乡好”,幸亏老婆揪这耳朵痛得厉害,我一下子急中生出智慧来了,“老婆慢来,容我分说。我承认‘二丫头’喊我‘老相好’了,但不是‘老相好’,而是‘老乡好’,老婆你是知道的嘛,我们老家都是河北某县的,她喊我一声‘老乡’,问一声‘好’,是很正常的。你再想想,论个头,论体形,论相貌,论文化,论气质,就是论上一百条一千条,她又哪里能比得上你万分之一?我又怎么能和她相好了呢?你怎么能这么不自信呢?就算你不自信也应该相信我嘛!”
  “少给我耍贫!你以为我真拿你当回事呢,谁稀罕你……”老婆用手捅着我的脑门,把我支到一边,又开恩道,“算你老实,明天我再给你买只烧鸡来。”
  “不,这次你揪我耳朵比上次疼多了,我要吃烤鸭。我有理由谈条件。”
  “好好好,烤鸭就烤鸭,反正这几次加班,加班费倒也不少,算是犒赏你了。”
  “不是犒赏,是安抚。”我矫正道,欢喜过后,我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你们这一阵怎么老加班啊?下周还加不加?要再加班的话,打死我也不带孩子了,这是什么儿子啊?我看他非把他老爸整死不可!”
  “你不带,谁带?”
  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让他外公带他去吧,等回来,我问问,看他能说点什么,看是不是他的外公大人,有什么‘老相好’什么的,让外婆好好地修理一下……”
  不等我话说完,老婆在我嘴上拧了一把,自己早已笑得捂了肚子歪倒在沙发上。
其他文献
如果没有明天,如果今夜就是人生的尽头,身处绝地,你还想什么?你还求什么?像所有电影里的俗套,女主角终于不管不顾地说:“我爱你。”   三月中,春暖花开日。人有抛下一切去旅行的冲动,我辞了职,跟他逛街一整天。买新衣,喝咖啡,享受悠闲。仿佛还不够。晚上10点,百货公司都已打烊,他说,想去旅行。我说,好啊,去哪里?提议了几个地方,两人都懒洋洋不肯答应。  在车上,我突然说,不如我们现在去火车站,看有什
期刊
一    我出生在湖南省一个边远偏僻的小山村。童年留给我的记忆是黑色的。爷爷是地主,天天戴着高帽子被人拖着游街。爸爸被高强度的劳动改造压垮了身子,过早离世。当时我们兄妹三人,哥哥12岁,我9岁,妹妹才4岁。妈妈为了养活我们把眼泪咽到肚子里,拼命挣工分。可当时的大队队长欺侮我们孤儿寡母,老找妈妈的碴儿。有一次他诬陷妈妈偷了队里的玉米,把妈妈的上衣脱光,脖子上吊一大袋玉米,在6月的烈日下晒了整整半天。
期刊
一    现在的年代,竟然还有这样的女子,会安安静静地坐着,一针一线在素面的丝绸上绣下斑斓的图样。  江声在认识宜欣之前,已经通过她手绣的精美,对她做过一些小小的设想。文意是江声一个办公室的同事,秋风渐起时,她的一条丝巾使得举座惊艳,那上面的刺绣,便是宜欣的作品。  见到宜欣,已是那年的立冬日。那日,有电话找文意,本来大家是要出去吃火锅的,但文意却要缺席。  电话那边的人就是宜欣。江声对文意说,让
期刊
你生活中是不是常常出现一些被男人追捧不已,但是被女人恨得牙痒痒的“万人迷”?她们往往貌不惊人,但偏偏被几个条件很好的“绩优股”爱得死去活来。怎样才能像“万人迷”一样抓住男人心呢?了解男人心理特点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不信?就往下看看然后试试吧!    1.男人都是爱面子的  女人要虚荣、男人爱面子仿佛是两性之间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不是要你对男朋友盲目崇拜,至少,在他的朋友面前,要给足他面子。  DO:多
期刊
遭遇丧妻噩梦    2002年2月18日,景德镇市还沉浸在刚过完年的喜庆气氛中。这天早上6点半,该市爱兰河化工厂门卫韩雷像往常一样骑着一辆自行车往厂里去换班。可不知为什么,平常车技很好的他这天却奇怪,扶着车把的手老是抖,抖得他差点栽进路边的水沟。  “真是活见鬼了。”韩雷嘟哝着。就在这时,他腰间的手机响了起来,打进电话的是个陌生女人,她焦急地问:“你认识张继兰或者秦河吗?”  “当然认识啊。”韩雷
期刊
逍遥游    绝美的天池:长白山  长白山,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是中朝两国的界山,有“关东第一山”之称。巍巍长白山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具有世界第一流的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主要是由山地垂直景观和火山地貌景观所构成。长白山地势高峻,地形复杂,又濒临太平洋,在东亚季风气候控制下,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随着高度的递增,气候、土壤、生物发
期刊
一研二的时候,丁友善的黑夜要比白天多得多。在通常情况下,他是晚上8点就钻进被窝,上午10点才起身出门,把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床上。同学笑话他是懒虫,他则自嘲说是“窝揽废”,成天过着窝在被子里揽着枕头睡觉的废物般的生活。  其实他也不是真的嗜睡,只因闲着也闲着,更何况只要在宿舍坐着,隔壁同班的黄燕珊每天必进来一次以上,或者借书,或者要水,或者问候,或者闲谈。黄燕珊细细长长的脖子,像豆芽菜一样,一点都没
期刊
在中国数以千万计的打工者中,许多夫妻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双双外出挣钱,这在许多地方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一位四川女孩却从中发现了商机,当起了“空巢”姐姐,不但解决了外出打工的乡邻的后顾之忧,而且她每月的收入竟达到了5000多元……    1    1979年5月,陈秀英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柏林乡青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9年夏天,陈秀英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她回到了家里,帮助父母干农活儿。  
期刊
2004年11月,笔者从南阳的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令人感动的消息:有一位男子愿意出租自己的脸面给人做广告,目的是挣钱拯救自己患病的爱妻!  人常说:人要脸,树要皮。这个男人为什么竟出此下策,愿意卖自己的脸呢?于是笔者找到了这位情可动天的男子——林深,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愿意这样做。下面是林深如泣如诉的叙述。    一    我出生在河南省与陕西省交界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  1990年,在父亲的帮
期刊
本文人物背景:“听腾格尔唱蒙古歌,听刀郎唱新疆歌,听张勇唱藏族歌”。张勇,2004年继刀郎之后的又一个奇迹。他曾经在许多地方游唱,他是漂泊群体中的异数,他执著地追逐着自己的自由和梦想,用尽所有的激情表达自己内心的彷徨和希望,以自身的流浪、爱情、思索为镜子,反射着漂泊者们的命运以及大都市中奋斗青年的面貌。   时间追忆到13年前,16岁的少年张勇离开四川宜宾贫穷的故乡,来到距印度27米的亚东,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