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已成为影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教师其对生存状态的满意度。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从幼儿园工作的六个主要方面:一日生活;环境创设;卫生保健;家园共育;业务学习和研究活动;定期总结评估检查,着力于探索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现状,试图从这一视角,分析对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工作量 生存状态 农村幼儿教师
一、研究综述和研究意义
笔者通过搜索整理文献资料发现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和工作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
杨莉君,周玲(2010)关注的是幼儿教师的身份、工作压力、工资待遇、职业幸福感及专业成长。李颖丽(2013)关注的是性别、婚姻、学历情况;工资水平;工作强度等。基于研究者对生存状态的内涵解读不同,其研究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认为,工作量对生存状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有研究者關注了农村民办园教师的生存状态。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唐海燕(2007)发现幼儿教师工作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对生存状态的满意度。工作量越大,对生存状态的满意度越低。董微(2014)认为工作时间过长和工作量较大,加重了锦州市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负荷。
(二)有关幼儿教师工作量的研究
高蕾(2015),董梦婷(2015),马广荣(2014)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幼儿教师工作量过大产生的影响。一部分学者,如于子丽(2011),李晴虹,张智敏(2012),陈文秀(2014)等,则从导致幼儿教师工作量问题的原因入手,进行研究探索。
纵观国内关于幼儿教师工作量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反映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教师工作量偏大,在较多方面对教师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工作量对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影响的研究较少,且不深入。
基于此,笔者认为从工作量视角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还没有形成系统化。本课题从工作量视角研究西部(内江市)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同于已有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生存状态是生物体在生存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及外界因素的复合影响而形成的综合状态。本研究所探讨的教师生存状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因此,教师的生存状态具体包括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工作条件、专业能力与成长、职业声望与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与社会关怀、社会支持与社会保障、发展期待与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的内容。工作量,是指分配给雇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的多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从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两方面探究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的对生存状态产生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选取内江地区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6(93%)份。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已婚114人,未婚72人,在编94人,非在编92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制问卷《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含农村幼儿教师每日工作内容和每日工作时间两部分。其中每日工作内容的划分依据是基于国家教育部2016年1月5日颁布的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作出要求,主要有六大板块: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严格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与家长共同完成教育任务;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定期总结评估接受检查。该问卷的编制是在大量的文献检索和前期访谈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并征求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以及学前教育专家的意见后,最终确定的,确保了问卷能够反映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现状。
三、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现状
(一)一日生活工作量出现两极分化
幼儿的一日生活一般分为:集体教育环节和生活环节。集体教育环节,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安排,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课时(40分钟)作为集体教学活动。从农村幼儿教师所属的幼儿园性质来看,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园教师花费在教学实施工作上的时间差异性较小,大部分教师教学实施的工作量集中在一或二课时,且教师数量相差不大。这说明了,在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的引领下,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实施工作量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承担了平均每天1-2节课集体教育活动工作量的农村幼儿教师,对这样的现状表示满意。这也是较为合理的集体教育工作量现状,利于农村幼儿教师有充分的精力组织好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活动,保障了农村幼儿园教学质量。
生活环节主要分为入园、盥洗、进餐点、喝水、入厕、自由活动、午睡和离园八个环节。这八个环节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幼儿习得生活经验,培养生活能力,增强独立性的必要环节。农村幼儿教师的一日生活组织工作量调查中,有169人次认为午睡是八个环节中工作量最大的,居第一位,入园和离园环节则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名。其他五个环节:盥洗、进餐点、喝水、入厕和自由活动的选择人次相对前三个环节大量减少,但五个环节相互之间的人次数量差别不大。可见,农村幼儿教师的一日生活工作量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环节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另一部分环节则相对轻松。由于一日生活组织工作是幼儿园的常态化工作,每天都会重复,日复一日,就可能使得农村幼儿教师在完成工作量大的那几个工作环节的时候出现抵触情绪。教师的负面情绪也会直接传递给幼儿,降低保育质量。
(二)环境创设工作量任务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有效的利用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发展。
经统计,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用于环境创设的工作时间明显大于民办园教师。这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去小学化”非常有帮助,但是有不少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表示,希望能减少环境创设的工作量。环创工作量是除了保教工作量以外,占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如果环创工作量安排不合理,势必会影响保教工作的正常开展。 此外,被试样本在被要求将环创工作量由多到少排序时,将区角环创工作量排在首位,其次是墙面环境创设、公共环境创设和生活环境创设。可见,区角环境创设是农村幼儿园环创的主要部分,需要农村幼儿教师投入更多的工作量去完成。被试教师有58.3%人表示,由于幼儿园的区角环创基本是每月一换,所以在月初和月底交界的时段,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会相对增加。
(三)卫生保健工作量部分缺失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将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内容分为一日生活安排、儿童膳食、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与消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常见病预防与管理、伤害预防、健康教育和信息收集。鉴于农村幼儿教师主要从事的卫生保健工作,笔者对以上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以上六项卫生保健工作内容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中有尚未完成的情况。换言之,农村幼儿教师只完成了一部分卫生保健工作。例如,有69人次的农村幼儿教师没有在每学期为幼儿制定一日生活安排计划,有118人次没有完成对幼儿入园健康检查工作。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被试教师全部完成了组织幼儿进行体格锻炼工作。在完成的时间花费上,体格锻炼是消耗被试教师工作量最多的一项任务,卫生与消毒则是消耗被试教师工作量最少的工作。
农村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工作量部分缺失的现象,不能全方位的为幼儿提供卫生保障,降低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不利于为集体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也不利于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习惯,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四)家园共育工作量分布不均
根据笔者在调查中的了解,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主要采用了幼儿园开放日、家长例会、亲子活动以及家园联系四种活动形式。
通过对四种家园共育活动主要形式的工作量调查,乡镇中心园教师的家园共育工作量总体多于民办园教师。调查中有103名农村幼儿教师实施了至少一次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占比55.4%。
家长例会既能让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畅所欲言,维护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又保障了孩子的受教育权,还增进了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联系。调查中有135名农村幼儿教师实施了至少一次家长例会,占比71.8%。
亲子活动是发挥幼儿教育整体功能的重要桥梁,能够促进幼儿、家长以及教师的发展。调查中有133名农村幼儿教师实施了至少一次亲子活动,占比84.2%。
此外,实施以上三项家园共育活动次数在两次或以上的教师最多达到24人,占比12.8%,且均没有实施三次或以上的教师。然而,在整个一学期的工作中,都没有实施过以上三项家园共育活动的教师所占比例却不小,最多达到了48人,占比25.5%。
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这三方面的工作量是较少的,鉴于这三项家园共育活动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的工作量现状是远远不够的,不利于提升家园共育的质量和效果,也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而在家园联系方面,比前三项家园共育活动的实施频率高出许多,也许是因为这项活动是家园共育活动中最容易实施的,随时可以进行的。只有7.8%的农村幼儿教师没有进行过家园联系工作,有15.3%的农村幼儿教师一学期内的与每一位幼儿家长进行家园联系超过了三次。以此推算,这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与所有幼儿家长进行家园联系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五)業务学习和保教研究工作量存在群体差异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农村幼儿教师每周用于业务学习和保教研究的时间,有71%的人超过了一小时。而进一步统计,花费时间在1到2小时的,大部分是青年教师,花费时间在2到3小时的以骨干教师居多。业务学习和保教研究时间在每周一小时以下的,中年教师占的比例最多。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幼儿教育的质量。业务学习和保教研究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师质量,从而保障幼儿园教育质量。但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学习和保教科研工作量,没有实现全面和全员,即大部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时间充足,而普通教师和中年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学习和保教研究工作量少于一小时,时间较短,不利于充分的学习和研究。
(六)定期总结检查工作量阶段性变化
通过问卷对农村幼儿教师开学、期中、期末、月末、平时五个特定时期定期总结检查工作量的调查,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认为期末的定期总结检查工作量最多,占45.2%,其次是开学和月末的工作量相对较多,分别占24.7%和21.6,认为期中的总结检查工作量最多的农村幼儿教师人数最少,占13.8%。
这种特定时期工作量集中增加的现象,可能会使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失衡,在忙于应付定期总结检查的同时,无暇顾及保教工作,不利于幼儿园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
四、小结
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且呈现不均衡分布,且工作内容繁多,一些工作内容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上班时间,甚至加班,牺牲休息时间,这无疑会影响教师的生活质量。从另一方面,工作内容繁多,负担重,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完成相应的工作,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条件不理想。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农村幼儿教师对工作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她们对职业发展的期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专业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
由此可见,工作量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主管部门、幼儿园和农村幼儿教师自身需要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共同探讨改善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公燕萍.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牛利华.教育应关注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J].教书育人,2003,(8)
【3】 左瑞勇. 民办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其生存状态、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
作者简介:陈卓(1985-),女,汉族,四川隆昌,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学前教育。
本文系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基于工作量视角下的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研究——以内江地区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NYZ2018B22)
【关键词】:工作量 生存状态 农村幼儿教师
一、研究综述和研究意义
笔者通过搜索整理文献资料发现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和工作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
杨莉君,周玲(2010)关注的是幼儿教师的身份、工作压力、工资待遇、职业幸福感及专业成长。李颖丽(2013)关注的是性别、婚姻、学历情况;工资水平;工作强度等。基于研究者对生存状态的内涵解读不同,其研究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认为,工作量对生存状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有研究者關注了农村民办园教师的生存状态。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唐海燕(2007)发现幼儿教师工作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对生存状态的满意度。工作量越大,对生存状态的满意度越低。董微(2014)认为工作时间过长和工作量较大,加重了锦州市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负荷。
(二)有关幼儿教师工作量的研究
高蕾(2015),董梦婷(2015),马广荣(2014)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幼儿教师工作量过大产生的影响。一部分学者,如于子丽(2011),李晴虹,张智敏(2012),陈文秀(2014)等,则从导致幼儿教师工作量问题的原因入手,进行研究探索。
纵观国内关于幼儿教师工作量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反映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教师工作量偏大,在较多方面对教师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工作量对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影响的研究较少,且不深入。
基于此,笔者认为从工作量视角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还没有形成系统化。本课题从工作量视角研究西部(内江市)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同于已有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生存状态是生物体在生存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及外界因素的复合影响而形成的综合状态。本研究所探讨的教师生存状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因此,教师的生存状态具体包括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工作条件、专业能力与成长、职业声望与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与社会关怀、社会支持与社会保障、发展期待与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的内容。工作量,是指分配给雇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的多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从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两方面探究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的对生存状态产生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选取内江地区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6(93%)份。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已婚114人,未婚72人,在编94人,非在编92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制问卷《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含农村幼儿教师每日工作内容和每日工作时间两部分。其中每日工作内容的划分依据是基于国家教育部2016年1月5日颁布的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作出要求,主要有六大板块: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严格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与家长共同完成教育任务;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定期总结评估接受检查。该问卷的编制是在大量的文献检索和前期访谈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并征求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以及学前教育专家的意见后,最终确定的,确保了问卷能够反映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现状。
三、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现状
(一)一日生活工作量出现两极分化
幼儿的一日生活一般分为:集体教育环节和生活环节。集体教育环节,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安排,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课时(40分钟)作为集体教学活动。从农村幼儿教师所属的幼儿园性质来看,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园教师花费在教学实施工作上的时间差异性较小,大部分教师教学实施的工作量集中在一或二课时,且教师数量相差不大。这说明了,在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的引领下,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实施工作量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承担了平均每天1-2节课集体教育活动工作量的农村幼儿教师,对这样的现状表示满意。这也是较为合理的集体教育工作量现状,利于农村幼儿教师有充分的精力组织好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活动,保障了农村幼儿园教学质量。
生活环节主要分为入园、盥洗、进餐点、喝水、入厕、自由活动、午睡和离园八个环节。这八个环节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幼儿习得生活经验,培养生活能力,增强独立性的必要环节。农村幼儿教师的一日生活组织工作量调查中,有169人次认为午睡是八个环节中工作量最大的,居第一位,入园和离园环节则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名。其他五个环节:盥洗、进餐点、喝水、入厕和自由活动的选择人次相对前三个环节大量减少,但五个环节相互之间的人次数量差别不大。可见,农村幼儿教师的一日生活工作量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环节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另一部分环节则相对轻松。由于一日生活组织工作是幼儿园的常态化工作,每天都会重复,日复一日,就可能使得农村幼儿教师在完成工作量大的那几个工作环节的时候出现抵触情绪。教师的负面情绪也会直接传递给幼儿,降低保育质量。
(二)环境创设工作量任务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有效的利用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发展。
经统计,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用于环境创设的工作时间明显大于民办园教师。这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去小学化”非常有帮助,但是有不少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表示,希望能减少环境创设的工作量。环创工作量是除了保教工作量以外,占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如果环创工作量安排不合理,势必会影响保教工作的正常开展。 此外,被试样本在被要求将环创工作量由多到少排序时,将区角环创工作量排在首位,其次是墙面环境创设、公共环境创设和生活环境创设。可见,区角环境创设是农村幼儿园环创的主要部分,需要农村幼儿教师投入更多的工作量去完成。被试教师有58.3%人表示,由于幼儿园的区角环创基本是每月一换,所以在月初和月底交界的时段,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会相对增加。
(三)卫生保健工作量部分缺失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将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内容分为一日生活安排、儿童膳食、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与消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常见病预防与管理、伤害预防、健康教育和信息收集。鉴于农村幼儿教师主要从事的卫生保健工作,笔者对以上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以上六项卫生保健工作内容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中有尚未完成的情况。换言之,农村幼儿教师只完成了一部分卫生保健工作。例如,有69人次的农村幼儿教师没有在每学期为幼儿制定一日生活安排计划,有118人次没有完成对幼儿入园健康检查工作。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被试教师全部完成了组织幼儿进行体格锻炼工作。在完成的时间花费上,体格锻炼是消耗被试教师工作量最多的一项任务,卫生与消毒则是消耗被试教师工作量最少的工作。
农村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工作量部分缺失的现象,不能全方位的为幼儿提供卫生保障,降低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不利于为集体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也不利于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习惯,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四)家园共育工作量分布不均
根据笔者在调查中的了解,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主要采用了幼儿园开放日、家长例会、亲子活动以及家园联系四种活动形式。
通过对四种家园共育活动主要形式的工作量调查,乡镇中心园教师的家园共育工作量总体多于民办园教师。调查中有103名农村幼儿教师实施了至少一次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占比55.4%。
家长例会既能让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畅所欲言,维护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又保障了孩子的受教育权,还增进了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联系。调查中有135名农村幼儿教师实施了至少一次家长例会,占比71.8%。
亲子活动是发挥幼儿教育整体功能的重要桥梁,能够促进幼儿、家长以及教师的发展。调查中有133名农村幼儿教师实施了至少一次亲子活动,占比84.2%。
此外,实施以上三项家园共育活动次数在两次或以上的教师最多达到24人,占比12.8%,且均没有实施三次或以上的教师。然而,在整个一学期的工作中,都没有实施过以上三项家园共育活动的教师所占比例却不小,最多达到了48人,占比25.5%。
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这三方面的工作量是较少的,鉴于这三项家园共育活动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的工作量现状是远远不够的,不利于提升家园共育的质量和效果,也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而在家园联系方面,比前三项家园共育活动的实施频率高出许多,也许是因为这项活动是家园共育活动中最容易实施的,随时可以进行的。只有7.8%的农村幼儿教师没有进行过家园联系工作,有15.3%的农村幼儿教师一学期内的与每一位幼儿家长进行家园联系超过了三次。以此推算,这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与所有幼儿家长进行家园联系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五)業务学习和保教研究工作量存在群体差异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农村幼儿教师每周用于业务学习和保教研究的时间,有71%的人超过了一小时。而进一步统计,花费时间在1到2小时的,大部分是青年教师,花费时间在2到3小时的以骨干教师居多。业务学习和保教研究时间在每周一小时以下的,中年教师占的比例最多。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幼儿教育的质量。业务学习和保教研究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师质量,从而保障幼儿园教育质量。但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学习和保教科研工作量,没有实现全面和全员,即大部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时间充足,而普通教师和中年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学习和保教研究工作量少于一小时,时间较短,不利于充分的学习和研究。
(六)定期总结检查工作量阶段性变化
通过问卷对农村幼儿教师开学、期中、期末、月末、平时五个特定时期定期总结检查工作量的调查,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认为期末的定期总结检查工作量最多,占45.2%,其次是开学和月末的工作量相对较多,分别占24.7%和21.6,认为期中的总结检查工作量最多的农村幼儿教师人数最少,占13.8%。
这种特定时期工作量集中增加的现象,可能会使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失衡,在忙于应付定期总结检查的同时,无暇顾及保教工作,不利于幼儿园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
四、小结
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且呈现不均衡分布,且工作内容繁多,一些工作内容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上班时间,甚至加班,牺牲休息时间,这无疑会影响教师的生活质量。从另一方面,工作内容繁多,负担重,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完成相应的工作,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条件不理想。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农村幼儿教师对工作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她们对职业发展的期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专业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
由此可见,工作量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主管部门、幼儿园和农村幼儿教师自身需要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共同探讨改善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公燕萍.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牛利华.教育应关注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J].教书育人,2003,(8)
【3】 左瑞勇. 民办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其生存状态、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
作者简介:陈卓(1985-),女,汉族,四川隆昌,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学前教育。
本文系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基于工作量视角下的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研究——以内江地区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NYZ2018B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