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探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udboy_linux_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作业方法进行了实质性的探讨和分析,重点介绍了绝缘杆作业法和绝缘手套作业法的安全防护要求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杆作业法;绝缘手套作业法;安全防护要求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5-0205-02
  目前,安全开展带电作业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GB/T 18857—2008)《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中,将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划分为绝缘杆作业法(也称为间接作业法)和绝缘手套作业法(也称为直接作业法)。前者是以绝缘工具为主绝缘、绝缘防护用具为辅助绝缘的间接作业法;后者是以绝缘斗臂车的绝缘臂或绝缘平台为主绝缘、绝缘防护用具为辅助绝缘,作业人员戴着绝缘手套直接接触带电体的直接作业法。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直接作业”并非人体的直接接触,只是划分而异。作业时,要求带电作业人员穿戴着绝缘防护用具对人体进行安全防护和隔离,不仅要将人体与带电体隔离,而且要求与接地体进行隔离。这一划分方法突出了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特点,区别于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按作业时人体“电位”的划分方法。如果需要从“电位”的角度来理解的话,这两类作业方法就人体电位而言,既不是地电位,也不是等电位,而是处于带电体与接地体中间的某一悬浮电位。严格意义上应该是在原理上类似于“中间电位作业法”。同时,由于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空间狭小”,在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不允许作业人员穿戴屏蔽服,采用等电位方式进行作业。绝缘手套法也不应混淆为等电位作业法。
  一、绝缘杆作业法(也称为间接作业法)
  按照GB/T 14286-2008《带电作业工具设备术语》中的术语定义:绝缘杆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与带电部分保持一定距离,用绝缘工具进行作业。这里的“一定距离”是指相应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也就是说,作业人员远离带电体,中间依靠绝缘工具作为主绝缘,相导线的高电压才不致于通过人体对地发生短路放电。配电线路由于作业空间狭小,作业人员还必须穿着绝缘防护用具,相对地和相与相之间的导体也必须进行必要的绝缘遮蔽,才能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按照GB/T 18857-2008《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中绝缘杆作业法的规定:
  (1)绝缘杆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靴,通过绝缘工具进行作业的方式。
  (2)在杆上作业人员伸展身体各部位有可能同时触及不同电位(带电体和接地体)的设备时,作业人员应对带电体进行绝缘遮蔽,并穿戴全套绝缘防护用具,即“除要求作业人员至少戴绝缘手套和绝缘帽外,还要求作业人员进行站位较高的工作如更换直线中相绝缘子还要求穿戴绝缘服”。
  (3)绝缘杆作业法中,绝缘杆为相地之间主绝缘,绝缘防护用具为辅助绝缘。
  (4)绝缘杆作业法既可在登杆作业中采用,也可在斗臂车的工作斗或其他绝缘平台上采用。其中,登杆作业是指作业人员通过登杆工具(脚扣等)登杆至适当位置,保持与带电体电压相适应的安全距离,作业人员应用端部装配有不同工具附件的绝缘杆进行作业。
  1)杆上作业人员虽然穿着一般意义上的绝缘鞋(现实情况是作业人员最少应戴绝缘手套和绝缘帽),但身体其他部位还是会和电杆碰触,可以看做是处于“地电位”状态,故这种登杆作业可“视为”地电位作业。
  2)以绝缘工具(绝缘杆)、绝缘手套、绝缘鞋等(作业人员最少应戴绝缘手套和绝缘帽)组成带电体与地之间的纵向绝缘防护,其中绝缘工具(绝缘杆)起主绝缘作用,绝缘手套等起辅助绝缘作用,形成后备防护。这时,人体与带电体的关系(泄流电流回路):带电体→绝缘杆→人体→大地。由于绝缘工具(绝缘杆)是主绝缘,只要绝缘杆的绝缘性能良好,并在作业中保持足够的有效绝缘长度(大于0.7m)就能保证作业安全。
  3)在相与相之间,空气间隙是主绝缘、绝缘遮蔽罩等起辅助绝缘作用,组成不同相之间的横向绝缘防护,避免因人体动作幅度过大造成相间短路。这时,人体与带电体的关系(泄流电流回路):(操作相或邻相)带电体→空气→人体→大地。由于空气是主绝缘,只要作业人员在电杆上站位合适,保持足够的距离(大于0.4m)就能保证作业安全。
  4)保证绝缘杆作业法安全的基本条件:一是绝缘工具的可靠绝缘性能和有效绝缘长度;二是足够的安全距离(空气间隙)。对于10kV架空配电线路:绝缘杆作业法(间接作业法)应保持人身与带电体之间不得小于0.4m的安全距离;绝缘操作杆的有效绝缘长度不得小于0.7m,绝缘承力工具和绝缘吊绳的有效绝缘长度不得小于0.4m。安全距离不能保证时,作业人员应按照“从下到上、从近到远”的原则,对带电体或接地体做好绝缘遮蔽措施以及采用必要的个人绝缘防护用具。
  二、绝缘手套作业法(也称为直接作业法)
  按照《带电作业工具设备术语(GB/T 14286-2008)》的术语定义:绝缘手套作业是指作业人员通过绝缘手套并与周围不同电位适当隔离保护的直接接触带电体所进行的作业。在《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GB/T 18857-2008)》中第6.2.1条:绝缘手套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使用绝缘承载工具(绝缘斗臂车、绝缘梯、绝缘平台等)与大地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穿戴绝缘防护用具,与周围物体保持绝缘隔离,通过绝缘手套对带电体直接进行作业的方式。第6.2.2条:采用绝缘手套作业法时无论作业人员与接地体和相邻带电体的空气间隙是否满足规定的安全距离,作业前均需对人体可能触及范围内的带电体和接地体进行绝缘遮蔽。
  其一,在绝缘手套作业法中,绝缘手套是不能作为主绝缘的;作业人员必须借助于绝缘斗臂车或绝缘平台等作为主绝缘,而作业人员穿着的绝缘服或绝缘披肩、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只能作为辅助绝缘。由于配电线路的作业空间狭小,作业人员还必须穿着绝缘防护用具。同时,还要对相对地和相与相之间的导体、邻近的接地体进行绝缘遮蔽,这样才能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其二,采用绝缘手套作业法作业时,应保持作业人员对地(如电杆或横担)大于0.4m的安全距离,与作业邻相带电体(导线)之间不得小于0.6m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不能有效保证时,应对作业中可能触及的带电体、接地体进行绝缘遮蔽。
  其三,作业人员在绝缘斗臂车的绝缘斗或绝缘平台上作业时,作业人员在空中接触带电体或接地体(如电杆、横担等)与邻近的其他电位物体间的主绝缘是空气,绝缘斗臂车或绝缘平台此时起不到保护作用,而作业人员穿着的绝缘服或绝缘披肩、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具对作业安全尤为重要。
  其四,作业人员在作业的整个过程中动作应轻缓和规范,要注意其作业时的技术动作和幅度,要注意防止形成相对地和相与相之间的触电回路,要注意作业空间以及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若安全距离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时,必须对作业中可能触及的带电体、接地体进行绝缘遮蔽。设置绝缘遮蔽用具时,应按照“从近到远、从下到上”以及“先带电体后接地体”的原则依次对作业中可能触及的带电体、接地体进行绝缘遮蔽。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之所以强调由主绝缘工具和辅助绝缘用具所组成的多层后备防护的安全理念,提倡越绝缘越好,就是为了防患于万一,杜绝一切可能的隐患,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其五,作业人员在绝缘斗臂车的绝缘斗或绝缘平台上进行作业时,除了对带电体(如导线)和接地体(如横担等)进行绝缘遮蔽外,人体对非接触的带电体(如导线)或接地体(如横担等)间还应保持一定的空气间隙。此时,绝缘斗臂车(或绝缘平台)已起不到主绝缘保护的作用,空气间隙才是主绝缘,而作业人员穿着的绝缘服或绝缘披肩、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具对作业安全尤为重要。即人体“除了只有”戴着绝缘手套直接接触带电体外,人体的其他部位务必对接地体、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空气间隙),这一点尤为重要,务必养成好的作业习惯,务必引起重视“多层后备防护”的重要性。例如:2009年、2010年和2012年发生的三起典型事故中都存在着一个共性问题:在遮蔽不严的前提下,作业人员忽视了绝缘手套作业法还有对接地体、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空气间隙)的要求,作业的中间又因为各种原因擅自违章摘掉绝缘手套,引起误碰接地体、带电体,形成放电回路,致使三名作业人员当场身亡。另外,对于已设置的绝缘遮蔽措施,作业人员虽然戴着绝缘手套,穿着绝缘防护用也禁止长期接触,只能允许偶然的“擦过接触”,并且禁止接触绝缘遮蔽措施保护区以外的部分,如绝缘遮蔽隔离工具的边沿部分。
  三、结束语
  推动和发展带电作业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安全地开展带电作业必须保证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必须把人身安全保障放在首要位置,这是开展带电作业的前提和基础。在配电带电作业中,虽然采用了绝缘斗臂车、绝缘遮蔽用具和个人绝缘防护用具,使其作业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但真正的安全是要建立正确的安全思想意识、行为意识和严谨的规章制度管理去体现,而不能机械地依赖某些工具去保证作业的安全。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自适应性专家系统(self-adaptive expert system)体现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交互,已被现代社会诸多领域使用,该系统传统上基于规则对已知事物进行推理,呈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也存在缺陷。随着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信息化程度的增强,专家系统的运用正进入一个关键阶段。旨在分析专家系统的特征及运用,并尝试从教育信息管理的角度,遵循原则性、对象性及启发性原则,通过建立机制以促使
期刊
摘要: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在线教育模式,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MOOC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平台,更注重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且有考试认证考核环节。以MOOC课程的学习环节为主线,结合MOOC平台功能分析,探索MOOC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法,重点探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
期刊
摘要:通过比较PBL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在电路课程教学中将PBL和LBL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并结合电路课堂教学对如何应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经过实践表明,PBL与LBL双轨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电路;PBL;LBL;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
期刊
摘要:以当代教育为背景,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结合地方社会环境和经济文化环境,针对现代教育转型职业化教育的内在需求,对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初步探讨,提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紧密结合高校、企业和社会,从三者对接措施和培养途径具体阐述,构建独具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产学对接、校企协同、社会支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期刊
摘要:通过对大量毕业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进行考察,发现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所在是改变毕业生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科研素养;学校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奖罚措施;学院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指导老师直接负责督促每个环节的开展、质量把控。这样“四管齐下”能大大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关键词:新建本
期刊
摘要:鉴于电力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本文将Multisim仿真软件引入课堂。通过对软件的简要介绍,结合电力电子课程教学中的困难,分别以整流、斩波、逆变、交交变换四种电路中的典型应用为例,重点探讨了Multisim应用于电力电子课程的方法和功能。通过该软件的应用,可形成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电力电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Multisim软件;电力电子课程;仿真教学 
期刊
摘要:“热工过程自动控制”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与工程应用联系密切,实践性较强。针对目前教学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脱离、缺乏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搭建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实验、引入企业实践等方式,对原有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等学校学生如何与迅速发展的经济、科技及社会状况相适应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论述了大学生实践的重要性、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构建现代大学生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案,目的在于能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5
期刊
摘要:废旧物资管理对电力集体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规范废旧物资管理工作,实现了废旧物资回收的集中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始终是各级领导和员工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引入成熟度模型,通过建立废旧物资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评价电力集体企业废旧物资管理能力,进而提出废旧物资管理能力提升策略,实现电力集体企业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优化提升。  关键
期刊
摘要:基于LabVIEW的继电保护实验平台的开发将虚拟仪器技术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相结合,以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为支撑,搭建具有信号采集与分析的多功能虚拟继电保护实验平台,充分利用实验室教学实验装置,突破硬件不足对实验教学的限制,是目前高校实验教学的迫切需要。同时该平台可以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虚拟仪器技术;LabVI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