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也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作为小学阶段必修科目的信息技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既然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要联系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
1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是,填补了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往的教学方法过于关注“教”,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营造一个体验性较强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其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书本知识,更能够增加自身素养,获得一箭双雕的效果。二是,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率逐渐提高,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上涨,小学生正处在知识储备的绝佳时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教授学生信息技术课可以为小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三是,教学知识具体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较抽象的知识实际化、具体化,增加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效率。
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1安排丰富的生活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科学、丰富,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较为晦涩难懂,同时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多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难以理解,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进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和编排,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师不妨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生活化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文件管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玩一个小游戏,就是快速地在自己的书桌中找到某份试卷。有的学生很快找到,而有的学生则花费很多时间。教师让找的最快(慢)的学生总结一下自己速度快(慢)的原因,他们认为找的速度跟自己书桌的条理性有关,这时教师可以导入教学内容:电脑就像一个书桌一样,电脑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就相当于书桌,打开“我的电脑”里面包含C、D、E等不同硬盘,这些就相当于学生不同科目的学习资料,每个硬盘中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清楚才能更好地查找,就像整理书桌一样,只有将不同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整理好,才能在查找时做到迅速准确。这样一来,将抽象的计算机存储和文件管理知识,以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书桌为例进行讲解,学生可以轻易地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习效率。
2.2经验教学生活化
就是将生活中的常识、经验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带入抽象性较强的计算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要比“填鸭式”课堂讲授更加直观,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理解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之路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发送邮件》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打电话、发短信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熟悉的短信互传来解释发送邮件的相关概念,还可以让学生把传统的信件邮寄及电子邮件进行比较,从发送速度、发送安全值等角度出发分析两者的利弊,有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促使小学生与课堂学习产生更多的共鸣。
2.3结合生活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现阶段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快速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要求进行转变,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讲述信息技术,如进行《幻灯片制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小学生提出将生活中的常见的电器做成图片,然后运用信息技术将其制作成幻灯片播放,能够使小学生更容易掌握幻灯片的制作方法,从而使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产生学习兴趣,以此来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
2.4利用生活事物引导教学
虽然学生的年龄还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处于比较浅显的层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动画,教师可以将动画融入到教学中,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例如,在教学“彩色世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彩虹有关的动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上。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利用涂色工具给一张黑白的图画涂色,看看哪个小组的涂色又快又好。教师可以将涂得比较好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并且对这个小组进行表扬,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
2.5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学生感興趣的生活化生情境导入新课,这是一堂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开端。教师可以以一个生活情景作为教学引导,给学生营造一种熟悉亲切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有兴趣了解和探索信息技术时,才会有兴趣去学习和应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对各门学科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如果在这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力够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新课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信息技术学习,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可以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进而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结语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各种生活化素材,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陈三林.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习方式转变的尝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
[2]王小林.怎样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9).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
1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是,填补了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往的教学方法过于关注“教”,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营造一个体验性较强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其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书本知识,更能够增加自身素养,获得一箭双雕的效果。二是,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率逐渐提高,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上涨,小学生正处在知识储备的绝佳时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教授学生信息技术课可以为小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三是,教学知识具体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较抽象的知识实际化、具体化,增加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效率。
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1安排丰富的生活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科学、丰富,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较为晦涩难懂,同时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多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难以理解,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进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和编排,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师不妨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生活化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文件管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玩一个小游戏,就是快速地在自己的书桌中找到某份试卷。有的学生很快找到,而有的学生则花费很多时间。教师让找的最快(慢)的学生总结一下自己速度快(慢)的原因,他们认为找的速度跟自己书桌的条理性有关,这时教师可以导入教学内容:电脑就像一个书桌一样,电脑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就相当于书桌,打开“我的电脑”里面包含C、D、E等不同硬盘,这些就相当于学生不同科目的学习资料,每个硬盘中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清楚才能更好地查找,就像整理书桌一样,只有将不同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整理好,才能在查找时做到迅速准确。这样一来,将抽象的计算机存储和文件管理知识,以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书桌为例进行讲解,学生可以轻易地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习效率。
2.2经验教学生活化
就是将生活中的常识、经验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带入抽象性较强的计算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要比“填鸭式”课堂讲授更加直观,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理解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之路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发送邮件》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打电话、发短信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熟悉的短信互传来解释发送邮件的相关概念,还可以让学生把传统的信件邮寄及电子邮件进行比较,从发送速度、发送安全值等角度出发分析两者的利弊,有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促使小学生与课堂学习产生更多的共鸣。
2.3结合生活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现阶段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快速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要求进行转变,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讲述信息技术,如进行《幻灯片制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小学生提出将生活中的常见的电器做成图片,然后运用信息技术将其制作成幻灯片播放,能够使小学生更容易掌握幻灯片的制作方法,从而使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产生学习兴趣,以此来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
2.4利用生活事物引导教学
虽然学生的年龄还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处于比较浅显的层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动画,教师可以将动画融入到教学中,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例如,在教学“彩色世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彩虹有关的动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上。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利用涂色工具给一张黑白的图画涂色,看看哪个小组的涂色又快又好。教师可以将涂得比较好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并且对这个小组进行表扬,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
2.5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学生感興趣的生活化生情境导入新课,这是一堂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开端。教师可以以一个生活情景作为教学引导,给学生营造一种熟悉亲切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有兴趣了解和探索信息技术时,才会有兴趣去学习和应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对各门学科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如果在这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力够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新课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信息技术学习,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可以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进而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结语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各种生活化素材,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陈三林.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习方式转变的尝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
[2]王小林.怎样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