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从量出,让语文课更生动多姿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nv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以来,国家对学生的阅读量与语言运用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不少于5万字。然而,当前学生真实的读书状况距离课标的要求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语文主题学习”中的“1 X”课型中的“1”就是现行的语文教材,它每一学期只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只有4篇课文,自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为了帮助语文教师落实语文阅读工作,我们配備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丛书,这就是“X”所涵盖的一部分。该书依据教材和课标要求拓展相关的文章,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增补大量阅读材料。
  但是这么多内容,如果让学生自己读,教师没有指导、检查,怎么能落实呢?如果教师每篇文章都在课堂上精读细讲,又哪有那么多时间呢?抓住“语用点”,合理整合教材和阅读材料,是我们做的尝试。
  根据文本内容找到语用点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简称“语用”。在找语用点时,可以抓住三点来找:一是依据本单元话题,也就是情感表达的脉络;二是依据本课的语言训练重点;三是依据课后思考练习题、泡泡语、“我的发现”等。找到语用点,再在丛书上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就容易多了。
  例如,我在执教一年级上册《识字7大小多少》时,抓住了课后习题第二题“量词的使用”这个语用点,除了课堂上引导学生分辨、反复认读外,我又补充了《一字歌》。短短的几句话,节奏明快,韵脚清晰,孩子们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就积累了许多量词。同样,这首小儿歌还可以放在《秋天》后,作为“一字变音”的拓展。
  再如,学习《青蛙写诗》时,需要学生掌握的语用点是“认识逗号句号”。除了课堂上结合课文讲解的之外,补充孙云飞的《标点符号歌》,这首儿歌不仅介绍了标点符号的形状,还简单地讲述了它们的用法,如“句号是个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学生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标点的形状和用法。
  这样,课堂上只需“挤”出5~6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加餐”,但久而久之,学生汲取的养分将是不可估量的。
  扩大阅读面,巩固语用点
  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单元主题阅读课,为学生提供一场阅读盛宴。比如,一年级上册,在第八单元中,教材编排了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动物在雪地上用爪子画画的趣事。这篇小韵文安排在隆冬时节,又和第13课《乌鸦喝水》、第14课《小蜗牛》放在一起,目的是想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留心大自然,感受季节特点。在教学完本单元课文以后就以“冬”为主题开展了阅读。
  在一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一共有7篇关于冬天的诗文。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巩固语用点,使学生清楚了解冬的特点。
  围绕主题进行的阅读课不同于一般的阅读课,在40分钟内要完成多篇阅读的任务,那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确定每一篇的侧重点,不能讲求面面俱到。
  例如,第一篇《九九歌》是第一本书中的,学生早已读过。现在一边看《九九歌》的视频,一边跟着唱,然后交流对冬天的感受,只需了解冬天很漫长、很冷的特点即可,大约用时5分钟。第二篇《冬天是个魔术师》全文用了反复的写法,写出了冬天的神奇、有趣,有利于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用时20分钟左右。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画面,再交流感受,指导朗读,发现写法,最后练习表达。第三篇短文《树挂》只有短短四行,朗朗上口。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树挂,想象树挂像水晶,晶莹透明,一闪一闪,感受冬天的美,最多用时5分钟。最后一篇《小雪人》用7分钟时间指导学生读出小雪人的可爱模样,猜想小白兔为什么偷咬小雪人的红鼻头,读出冬天的有趣。
  课后,教师再推荐学生读丛书中剩下的几篇关于冬的文章:《雪》《冬天的枫树》《冰窗花》。相信这么多关于“冬”的短文读完后,当雪花飞舞时,学生心中一定会涌动着许多或优美或有趣的语言。
  预习同题文,活学语用点
  主题阅读,根据的是不同的课文内容,不仅可以在课中、课后开展,还可以贯穿到课前去。这里所说的“课前”,和传统意义上的“预习”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低段语文学习平时谈到的“预习”,指的是圈画生字、读熟课文之类,而我们这里谈到的“预习”,是指根据课文内容,选取相关篇目阅读,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
  以执教《端午粽》一课为例。以这一课为主线,开展了一个“有形状的节日”的主题活动。这个题目的制定,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一首儿歌。把儿歌读一读后,我们觉得挺有意思,就用它做了这次“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
  在这一课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导读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有许多节日习俗与动人传说,让我们去读一读,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对于传统节日常常弄不清楚。所以,想借《端午粽》这一课,既拓展阅读,又给学生补上一点点缺失的传统节日知识。
  课前,以学生的知识盲点入手。在课文的第4自然段提到“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个内容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来说,它是个盲点。所以,我选择在预习的最后一步,布置学生读《端午节的故事(节选)》。这个故事篇幅较长,生动地讲述了屈原投江的原因、人民纪念屈原的方式。
  课前阅读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上课,我刚刚把“端午节”端出来,问学生:“你们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学生的小手纷纷举起,还有的按捺不住地直接就说:“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呢!”看来,课前围绕主题进行的阅读不仅为学生填补了课堂上的知识空白,还给了他们阅读的快乐、自信。
  接着,依据最初制定的大主题,课堂上我选取了一首儿歌《端午节》,通过儿歌复习巩固端午的来历、习俗。
  课后的阅读课上,选取4篇文章进行拓展阅读,依次是《春节的故事》《看花灯》《八月十五月亮圆》《有形状的节日》。其中《八月十五月亮圆》是丛书以外的文章。
  通过前面3篇文章,再加上在课前、课中拓展的端午节的内容,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不少了解。等读第4首儿歌,理解“节日的形状”时,那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读完“节日的形状”,我们班有一个脑筋灵活,但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还发现节日还有颜色呢!”我笑着示意他接着说。他很得意地说:“春节是红的,因为红包是红的,里面的压岁钱也是红的。”他这话一出来,班上就沸腾了,学生的思维都打开了,“端午节是绿色的,因为粽子叶子是绿的。”“端午节还可以是白色的,糯米是白白的。”“中秋节是金黄的,月亮是金黄的。”“月饼也是金黄的。”
  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发现节日不仅有“形状”、有“颜色”,还有“味道”——元宵节汤圆的香糯、端午节盐蛋的咸鲜、中秋节月饼的香甜……
  在带着学生进行围绕“主题”的阅读课时,我们渐渐发现,在大量阅读的支撑下,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语言丰富了,视野拓宽了,语文课也变得更有滋味了。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小学)
其他文献
三毛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贝》等十余种。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其记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 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叙述哀情的散文如《云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鸟
也许世间万物最后实现其价值,是源于欣赏。一杯茶,需要品鉴。一本书,需要赏读。而一个人,也同样需要欣赏。  首先,欣赏自己。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费力讨好他人,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你只需要将眼睛留给美好,将时间留给陪伴,将美食留给味蕾,修得一身的气质。即便是孤芳自赏,或是顾影自怜,在无人喝彩的时候照样前行,且能行得更好。你學习成绩一般,但体格非常健壮,每次班级劳动,你总能挑重
朱冯战役(又称闻夏战役)始于攻打朱村,终于下晁村解放,历时七天。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三个旅的兵力,全歼盘踞在夏县胡张一带的胡宗南部31旅,共歼敌6300余人。为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学史增信崇德,传承革命精神,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特将1946年我军攻打朱村史实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国共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对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
美国2020年大选  美国临大选,全国临大敌。  商家钉门户,居民把粮积。  全民撕两半,全家分友敌。  智寡徒摇头,愚众狂热极。  枪支顿热销,新冠无人顾。  集会万人应,疫死无人哭。  为得选民票,手段无不用。  哪管是与非,鬼魅全放纵。  昏庸与贤明,民众无所谓。  只要候选人,暂时合口味。  可怜美国人,大都成白痴。  长期被洗脑,病深总不知。  昏昏随人转,东西辯不清。  指哪奔向哪,全
再见了,我的梦中情人,  让我再看您一眼吧!  戴上我那不是近视的眼镜,  再看您一眼。  虽早已看不清您的身影,  但,我仍要看这最后的一眼!  再见了,我的梦中情人,  让我再看您一眼吧!  怎能忘,  您那玉洁冰澈,  润泽心田的阵阵清波;  怎能忘,  您那随波泛起,  让人神乱情迷的点点粼光;  怎能忘,  您那高高翱翔,  把我思绪带入浩渺太空的只只海鸥;  还有您那带着大地气息,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 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禮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
《诗经·卫风·氓》讲述了一个多情的女子和一个薄情的男子从相识相恋到男子移情别恋终至相怨的故事。这是中国古代爱情悲剧的经典模式之一。自古多情女子薄情郞,清朝文人史清溪言“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所谓的爱情总也敌不过时间无情的侵蚀,当昔日美丽的容颜刻上岁月的刀痕,当美好的愿望被琐屑的生活打磨得体无完肤,当一切露出本来面目,曾经的海誓山盟显得那样脆弱,不堪一击。岁月流逝,青春不再,当年的海枯石
他把睡裤褪到膝盖上,对着卧房内的镜子仔细观看,楼下,锁孔中有钥匙在转动,可他全神贯注地照着镜子,竟没听见开锁声。赫比老生痱子--这是种小儿常见病。难道成人也会生痱子?他提着半吊着的睡裤蹒跚地挪近镜子。或许是痧疹。一定是,他想,在那温暖和煦的三个星期里,每当尽兴之后,他和艾达·考夫曼就双双在别墅前的沙滩上休憩。一定是沙子掉进了裤子里,当车一开上公路奔驰,它就作起怪来。此刻他后退了一步,戈尔蒂走进卧室
语文究竟是什么?是语言和文字?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它是祖国的灵魂。  生活处处有语文,它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脑海里,甚至在我们的甜蜜的睡梦里……学好语文是我们做好一名中国人的基础,我爱我的国家,我更爱中国语文。  没有哪一个人能说他真的懂语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得语文的真谛。语文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所谓的灵魂应该是空灵而且动人的。假若这个灵魂死气沉沉,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衰败。国家的综合实力中
它时强时弱、若隐若现,仿佛穿越  (亘古蛮荒 四海八荒)而来;它源自茫茫宇宙深处,是 (大名鼎鼎 名副其实)的“天籁之音”。它就是根据脉冲星信号振幅转换为声音后制作的一段音乐,蕴含着等待破解的宇宙之谜,深邃而神秘。这段神秘的“天籁之音”只有短短30秒,却是贵州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的镇馆之宝,而捕捉到脉冲星信号、探测其振幅的是“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徑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它就坐落在平塘一个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