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e家”家长学校助力高质量教育发展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abyy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局长,您好!据我们了解,天桥区教体局开展了“天桥e家”家长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请问,天桥区如此重视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张萍: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起点和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开展得如何,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首先,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并强调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服务家庭教育。2015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指南》,2019年济南市印发《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与管理标准(试行)》,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家庭教育、办好家长学校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推进家庭教育实践研究提供了依据。
  其次,办好家长学校是破解當下家庭教育问题的务实之举。天桥区是济南市中心城区之一,地跨黄河两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区域随迁子女入学率2015年曾一度高达53.4%。通过调研,区域儿童成长环境较为复杂,全区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稳定程度相对偏低,大学以上学历家长占比43.2%,事业单位家庭占比11.2%。受学历、经济等条件的影响,新市民家庭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育儿知识缺乏、教养压力较大等问题,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改变我区家庭教育现状,引领家长提升育子理念,是提高区域办学品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之举。
  最后,规范家长学校建设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关键。《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与管理标准(试行)》指出,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促进“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构建的重要阵地;是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学习型家庭建设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天桥区各学校在家长学校建设上下了很多功夫,但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往往存在课程分散、内容狭窄等问题。虽然每年学校会邀请知名专家开展讲座,但由于专家无法跟进指导,家庭教育不能持续开展,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很难改变。在缺师资、缺课程、缺督导等问题的制约下,家庭教育效果难以保证。规范家长学校建设,破解家长学校建设存在的困境和难题,是当前我区办高质量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家长学校探索的过程中,贵局是如何进行顶层设计的?
  张萍:天桥区教体局抓住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高度重视这一契机,局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聚焦区域家长学校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打造一流师资团队、开发一流课程资源、开通一流网络平台”为目标,开启“天桥e家”家长学校建设新征程。之所以取名“e家”,是为了突出它与传统家长学校的不同,“天桥e家”是以网络为桥梁、以微课为基础的线上学习平台。
  一是建章立制,统领区域家长学校建设。制定印发《天桥区教体局关于成立济南市“天桥e家”家长学校的决定》,构建总校、分校两级网络,实行校长负责制,局长任总校校长,84位校长任分校校长,全面统筹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区教体局成立家长学校办公室,指定团委科室统筹家庭教育工作开展。配备家庭教育教研员,具体研究、指导、管理、督导、评估全区家庭教育与家长学校实施工作。
  二是确定路径,开发线上线下“双翼”课程。破解家长学校建设存在的师资短缺、课程随机、模式单一等问题,依托专家团队培育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开发幼儿园、小学、中学12年段一体化家庭教育课程。在集中做好线下服务的同时,开发线上学习空间,满足家长学习的灵活性和可重复性,保证教育实际效果。
  三是跟进评价,开展“星级家长学校”评选活动。制定印发《天桥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星级达标实施办法》,在经费保障、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家委建设等维度细化标准,引领各校围绕评价指标开展家长学校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请问贵局是如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的?
  张萍: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互联网 ”为传统行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也为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此方面,我们的“天桥e家”家长学校建设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是以线上平台为载体,拓宽家长学校教育的覆盖面。我区依托互联网平台,把60节家庭教育视频课“搬到”天桥教育局微信公众号上,采用菜单方式提供给家长,实现课程云共享。为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个性化问题,公众号上还专门开通留言板,定期整理家长们的家教困惑,并对提问一一进行答复。目前“天桥e家”公众号访问量达18.6万,并辐射到区外上万个家庭。另外,“天桥e家”结合当下人们浏览信息短平快的特点,开通抖音版,为家长送去即时、快捷的家庭教育“干货”。
  二是开展线下服务和活动。教体局组织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组织6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定期深入学校、社区,开展线下家庭教育指导师结对活动;根据时间节点,按照家长需求,不定期举办线上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送去及时的家庭教育服务。仅2020年,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团送教到学校、进社区100余场,受惠家长近万人。另外,为进一步丰富家长开放日活动内容,各学校利用“家庭教育宣传周”举办形式多样的专家讲座、家教现场咨询、亲子互动、文艺表演等活动。比如,宝华小学开展“我的家庭教育格言”有奖征集大赛,天成路小学举办“告别不良家教习惯”大型签名活动,天桥实验小学开展亲子手抄报比赛,博文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北坦小学开展优秀家长评选表彰活动等,深受家长欢迎。
  :师资是家长学校建设的重要保障,请问贵局在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张萍:是的,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我们主要坚持“两手抓”举措。
  一方面,我们主抓师资培育,努力推进家长学校队伍建设专业化。天桥区立足自身教师资源,依托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团队,在2,000余名班主任、德育干部中选拔出60名有家教经验、有学习愿望、有沟通能力的教师参与家庭教育“种子教师”培训。2019年7月,天桥区家庭教育指导师“种子教师”培育项目在山东师范大学开班,60位学员经过为期10天的专业课程学习,通过学者带动、磨课教研、说课答辩三个环节的考核,获得了山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认证。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紧扣师资团队培育目标,锁定幼儿园、小学、中学课程研发任务,借助专家力量,确定家庭教育主讲专题,与专家一起设计课程、打磨文本,形成区域课程初稿。
  另一方面,我们主抓金字塔型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体系建设。一是特聘6名家庭教育学者、专家作为导师,入选专家智库;二是聘请60位家庭教育指导师组成讲师团,对区域各学校进行结对指导;三是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选拔优秀班主任组建了一支近2,000人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经过专家导师与区域讲师团的统一培训,目前已持证上岗。为提升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水平,区教体局还积极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如联系山东教育电视台《超级家访》、济南教育电视台《周末家长会》等栏目组以及济南市《家庭教育报》,为其推荐30余位家庭教育指导师,让他们成为栏目特聘专家,参与栏目组相关活动。
  :课程是重要的教学载体,请问贵局在家长学校的课程开发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张萍:是的,课程是最为重要的教学依据和教学载体。在家长学校的课程开发中,我们主要做了两项工作。
  一是积极开发区本家庭教育课程读本。2019年,在山东师范大学专家学者的指导下,60位家庭教育指导师组成的团队围绕“乐学习、明责任、善倾听、常陪伴”的家长培养目标,结合幼儿阶段、小学低龄段、小学中高阶段、初中四个年龄段中家庭教育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集中研修、家长调研、分组教研,历经定主题、定框架、定内容三轮研讨,编写出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的区本“天桥e家”家庭教育课程读本。经过多次修订,这套“一纲三本”共60万字的《天桥e家家庭教育》读本,已经提供给幼儿园至初中的学生家长使用。此外,区家长学校总校还组织部分家庭教育骨干,围绕读本编写《家长学校教研参考》、家长课教案,制作各学段家庭教育课件等,下发给全区家长学校分校,供其教学参考之用。
  二是加强家长学员评价工作。为提高家长学习的积极性,天桥区教体局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策略,为每位家长学员同步配發学习记录手册。记录手册除精心设置课程目录、专家简介、课程简介、学习任务外,还专门设计问答区,家长在学完课程后,可以通过答题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为实现亲子共成长,“天桥e家”家长学校还启动了“小先生”评价机制,聘请全区6.3万名在校生,担任家庭中的“小先生”,每当爸爸妈妈学完课程后,孩子们就会拿起画笔,在手册评价区为爸爸妈妈涂画大拇指、小星星、能量卡等标记。除此之外,各家长学校分校还制定了家长课程学习积分制,将家长课程的学习次数、作业量等折算成一定的学分,每学期末根据学分评选优秀家长,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家长课程的学习。
  :您刚才对师资队伍和家庭教育课程建设作了介绍,请问“天桥e家”家长学校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张萍:目前,天桥区家长学校取得的成效,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概括:实现了全面覆盖,形成了“八有”特色,实现了分类指导,推进了家长自助互助,彰显了教育公益情怀。所谓“八有”特色,是指“天桥e家”家长学校逐渐形成了有办学目标、有课程设计、有系统的教学研究、有成熟的课堂教学、有配套作业、有学习评价、有广泛参与层面、有先进技术支撑的特色。
  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新尝试。一是深入推进“天桥e家”家长学校项目运作,重点抓好“五个一”,即成立一个研究中心,开发一批专业课程,建设一个数据平台,打造一批家庭教育名师,建立一批校外亲子基地。二是通过平台系统运作和项目重点打造,逐步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家长主体、社会协同的长效育人机制,使家校社三方共同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三是将在《天桥e家家庭教育》教材现有纵向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注重课程横向分类设计,推出不同维度的课程内容,在课程的深度上下功夫。四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除了继续沿用“小先生”的评价方式以外,还要从不同维度对家长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今后,天桥区将以持续满足新时期广大家长的实际需求作为工作目标,将“天桥e家”家长学校打造成为全区家长学习提升的平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学以致用,与孩子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丨赵 庭
其他文献
:为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福州市努力写好德育工作奋进之笔,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狠抓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今年4月发布了《福州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纲要(2018—2020)》(以下简称《纲要》)。就全国范围来看,以如此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不多见。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  唐希:习惯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良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少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实质上包括“此在”“彼在”两个要素,学生是此在,与其有各种关系的其他要素是彼在,“此在”与“彼在”的关系是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的基本问题。  所谓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产生和形成的人际关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为等进行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总和,是人們行为活动的规范或行为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作为育人共同体的一员,每位成员都应发现并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与其他成员分工合作、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这才是创建全员育人制度的意义所在。  教育部在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将“管理育人”作为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并要求各中小学校“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这一表述明确了建立中小学全员育人制度的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该具有两个重要的机制:第一是力量外化和行为化,即增强学生对自身力量的认识,鼓励并帮助他们以最好的方法运用自己的能力,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之中;第二是強调学生运用优势去从事有意义的事情,获得更多的流畅感,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情感。绘本“心理式”阅读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在自我情绪感受的带动下主动探索,结合以往的主客观经验,在发现自身力量的同时也激发了运
:侯局长,您好!我第一次关注“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是在去年10月的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议上。当时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名单”,贵局报送的“小微德育成长工程”赫然在列。与同获奖的“高大上”项目相比,贵局的“小微”工程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它。我当时就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呢?今天正好有机会当面讨教。  侯德安:“小微德育成长
摘 要  大数据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信息化、智慧化和科学化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价值多元化、场景虚拟化等新的挑战,更带来了全新的大数据思维模式、科学决策模式和个性化教育模式。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供给,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的融合发展,构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评价机制,从而提升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大
提到食堂,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排排捆绑的桌椅、一块块擦不掉的污渍、一阵阵散不去的油味……很少有人会将它与育人挂钩。  食堂其实是一个极具育人价值又非常容易被忽略的育人场所。随着《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出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由此,审视我们当前的德育工作,不难发现学校食堂的育人价值还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如何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落到食堂层
:杨主任,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巴南区是如何认识和定位德育工作的呢?  杨松:有效推进德育工作,必须要提高认识。智育工作很重要,但德育工作更重要,德育工作应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不能把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截然分开。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需要警惕什么?我认为是单一的应试教育丢掉了人、强制的统一教育扼杀了人、生疏的师生交往冷落了人、单向的日常教育不尊重人、机械的学校
教育的力量在于感召和影响,这种力量理应是持久的,而最后一课有理由成为这股教育力量迸发的阵地。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一名连续带过两届高三毕业班的老师而言,高三的最后一节课,在老师、学生心中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最后一课怎么上?怎么给师生留下美好的回忆?怎么发挥它应有的教育效能?笔者试图通过以下的课堂活动,让最后一节课走心明志,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一、未成
孙彩平,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委员会副理事长。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是最受老师们关注的问题。在备课中,在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们最花心思的地方是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制定。在观摩课中,好的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会让人眼前一亮,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但是,如果问老师们如此关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原因,常听到的解释有:(1)引起学生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