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的症结:“此在”与“彼在”的角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实质上包括“此在”“彼在”两个要素,学生是此在,与其有各种关系的其他要素是彼在,“此在”与“彼在”的关系是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的基本问题。
  所谓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产生和形成的人际关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为等进行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总和,是人們行为活动的规范或行为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一点来理解,道德便是社会中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道德角色定位以及对应的道德规范。由此,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存在的“此在”与“彼在”之间的问题,本质上是不同情境下学生“此在”与其他要素“彼在”的角色定位及道德内涵问题。抓住了学生“此在”与“彼在”的道德角色定位这一问题,就掌握了学校道德生活的关键。
  (孙晓东,冯文宽:《此在与彼在: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7期)
其他文献
情绪无好坏之分,只有积极与消极之别;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有效管理、适度控制。在多元开放、喧嚣浮躁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亟须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于教师而言,他们需要掌握情绪调节策略,提高职业幸福感;于父母而言,他们需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于正處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更需要掌握驾驭情绪的能力,做情绪的主人,以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些个体,极有可能由于不适切的理解或者判断,混淆社会行为发生的各种情境,进而做出一些在自己看来合理,实际上却违反公德的行为。  当前,随着各种公德缺失事件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的公德问题。对此,教育领域也给予了很多关注,但仍需给予合理的回应。关于个体公德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教育研究者或实践者因视角不同,具体的解决方案也就不一。本文试图从“情境”的角度入手,对公德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
重庆市大渡口区濒临长江,坐拥34公里长江水岸,是一座历史厚重、人杰地灵的滨江小城,这里诗书耕读传统深远,古有“井水磨墨中状元”之美谈。近年来,大渡口区教委秉承“多维一体,教育大渡”的区域教育发展理念,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师德与师能同步提升的教师发展体系、人本与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守正与出新的党建工作体系和家校社共育的终身教育体系,著力打造“有品质、有内涵、有情怀”的大渡教育。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和关键期。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要将青少年培养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弘扬五四精神,用“爱国”“民主”“科学”等五四精神教育和培养青少年,把青少年培养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对新时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最好诠释,具有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指出,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使大中小学德育实现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颁布至今,德育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本文聚焦H区的德育工作现状,对该区域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调查主要围绕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复杂的网络空间中,应该保持对各种手机信息的评估能力,批判性择取手机媒介传播的各类信息,进而通过提升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来提高道德素养。  有人说,这是一个手机时代。从媒介发展的历史来看,此话不假,如果說1980年代是报纸时代,1990年代是电视时代,2000年代是网络时代,那么,2010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时代正在成为发生的现实。尤其是手机凭借灵活性、交互性、拟人性、
摘要 近年来,以青少年为主的网络游戏群体数量不断增大。一些网络游戏背离文化价值和艺术规律,成为负面情绪爆发和欲望宣泄的通道,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网络游戏这个依靠媒介与技术所构建的超真实世界中,意义是一个被排斥的东西。青少年通过网络游戏实现自我认同、社会互动、团队合作、情感互动和虚拟社交,其主体性易被消解。规避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应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有效协调机制。
君子自修,宛如谦谦盆景,常剪常修逢人退避三舍;骑士救世,直如罗盖蔽日,任性随意,遇事仗义执行。君子骑士虽各行其是,然重诺守矩,相近相通。做君子不易,做骑士亦难。今日便比照君子与骑士,辨其异同,品其精华。  一、君子  先从君子这个词说起。君,许慎《说文解字》有“君,尊也。从尹,发号”。“尹”以手拿笔,表示治理。“尹”加“口”,手握权力,表示发号施令的人。因此,“君”在最初有着尊贵的含义。“子”在上
筑梦、助梦、追梦,主体永远是学生,让学生成为太阳、成为中心,让儿童站在活动中央。儿童立场是我们所有活动的逻辑起点,基于儿童、助力儿童、成就儿童是我们教育活动永远不变的信条。  每年的元旦、入学、毕业等这些特别的日子,学校都会让学生将自己的心愿卡贴在心愿墙上,或者悬挂在心愿树上,以期激励他们加倍努力,达成心愿。而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学生的心愿一直挂在那个地方,无人问津,老师不去了解孩子的心愿,更谈不
:为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福州市努力写好德育工作奋进之笔,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狠抓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今年4月发布了《福州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纲要(2018—2020)》(以下简称《纲要》)。就全国范围来看,以如此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不多见。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  唐希:习惯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良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