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在记忆之河的花猫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i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我家就有一只猫。
  这只猫身色土黄,外表如虎,机动灵活,捉鼠猛烈。它为了保护家里的粮食财产安全,在家不停地四处巡逻,只要搜寻到一只老鼠,立马就抓到手里,决不让跑掉,老鼠只要听到它的叫声,就远远的返回原路逃跑了,再不敢跑出来。
  这只猫为家效忠,是保护我家粮食财产的一个“好警察”。
  后来,它生下了一只小花猫。小花猫出生三天后自己就可以走路行动了。可爱的小花猫蹦蹦跳跳,摇摇摆摆,跟它妈妈在一起总是打打闹闹。有时候我拿些食物给它吃,它还跟我玩一会,才去吃。它还会给自己洗脸,用两只小手抚摸小脸蛋,看着很可爱。它一天跟着妈妈学捉鼠,捉鼠时比妈妈跑得更快。在家里听到屋子里面如有老鼠作祟,立马出动。有一次,我看到它在外面玩耍时突然上树了,它上树速度很快,四只小爪子向上直爬,十米高的大树,几秒钟就上到高处了!早听到古人们说;“猫比老虎敢上树,幸亏师傅留了这一手”。
  有时间,它在家里看见小鸡时,就追过去跟小鸡玩耍,小鸡展开翅膀扑过来,它就连蹦带跳地后撤跑了。当小鸡收下翅膀时,它又追了回来,站在前面,扎起尾巴,双抓前扑,摆出一个威武雄壮的姿态向小鸡发威。以前听到别人说猫发威,可是我没有见过,那次我真正见到了猫发威的样子,很威武。有时它会上到窗台上卧一会,然后从窗台上跳下来,往下跳的那一姿态如猛虎下山一般,动作猛烈,跳得很远。
  在捉老鼠这方面,它很有谋略。
  有时候听到房间里有老鼠时,它巧妙地追到跟前,老鼠不知不觉就被捉住,根本来不及逃跑。有时候它爬到房顶,卧在最高处,认真地监视着家里面院子内外的所有老鼠。猫妈妈找不见它,不知道宝宝何去何从,心里不安,得知后才发现它在房顶上。
  后来,我一个姨姨来我们家做客时看到这只小花猫,她说他们家没有猫,老鼠经常在家自由穿梭,没法管制,想将这只小花猫带回去,让它去捉老鼠。
  这只可爱的小花猫就被我姨姨带走了,带到他们家里。家里人都对小花猫很珍惜。勤快的小花猫走进屋里每个房间,不停巡视,捉到了不少老鼠。两小时后,家里面便安静了下来。
  猫捉老鼠,是它的本职工作,没有老鼠,小花猫没事干,便去邻居家寻找老鼠。未走进房间时,远远的听到院子里有小花猫的叫声,老鼠很着急地逃跑了。小花猫走进厨房看见厨房里摆着一个柜子,伸出一只小手抓住柜子的门拉手,拉开了门,将柜子里面放的小饼子拿上,拿到饼子后,它又关好门转身离开。
  后来当人们发现时,非常惊讶。据主人说:奇怪的是,小花猫打开柜子拿饼子时,里面放着两种饼子,一种是白饼子,一种是油饼子,嘴巴过馋的小花猫拿走的是油饼子。这事让人觉得可笑,真没想到它会有这么聪明。这话很快被传出去,村里人都惊讶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这么聪明的猫”。
  我姨姨于是给他们说道:“这小花猫是我从亲戚家抓来的,我亲戚家在紫松山下的赵家楼,他家里面有一只大貓,生下的这只小花猫,我去他家里做客,看见他们家这只小花猫很可爱,然后回来时候我就顺便带回来了”。
  之后,大家当着我姨姨的面给予了小花猫很高的评价。
  不久后,这事很快传到我的耳朵里,我自己也很惊讶,感到奇怪,听起来真有意思,当我姨姨告诉我小花猫拿油饼子这一奇事,我才确认。
  这只小花猫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跟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时,多次说到我家的小花猫的聪明如人。只要引起话题,见过和未见过的人都对小花猫很有兴趣。
  后来,小花猫的故事越传越远,我才知道,我家的这只小花猫已经成了人间的一个故事。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多年前的一个八月,难忘的“行路难”。  那年,我从大漠深处的茫崖到省会西宁参加一个省摄影界的会议。会议结束后,归心似箭。当日傍晚,即乘上了西行的货车,开始了1300多公里的归程。  车,伴随着一曲“天上飘下毛毛细雨,淋湿了我的头发,滋润着大地的胸怀……”疾驶在蜿蜒起伏的公路上,我的心也随同音乐一起飘荡、飞扬,完全陶醉、沉浸在会议结束后的那份轻松感中。可谁也不曾料到,车驶过湟源没多久,发出异样的响声
期刊
北疆的秋向来是静悄悄地来,停留的时间极短,总是伴随着一两场冷风一吹而散,于是常会使得人产生错觉:北疆的一年里,只有三季。  这样的错觉我亦时常有,可幸运的是,今年的雪只在十月里匆匆忙忙的来过一回,并未早早的吓走秋,我终于还是在秋的尾巴,寻到了它的痕迹,是一个早晨,在十一月里。  天色未明的风里还带有一丝夜里的寒意,我踏着晨意向屋后的柏油路走去,我是带有一些期盼的,昨夜入睡时,同舍的朋友告诉我:北疆
期刊
盛夏,蔚蓝色的天空挂着火球似的太阳,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道路两旁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散地立在那里。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踩下去像在烤炉上行走。天气闷热得要命,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太阳刚一出来,整个城市像个蒸笼,使人喘不过气来。  因为炎热让人们无不汗流浃背,喘息连连。夏天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因为闷热,便滋生出许多烦躁。每每热的难以忍耐之时,总
期刊
汉江,在上古《山海经》里叫沔水,到秦灭亡后称汉江。汉江是汉中人的母亲河。它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的秦岭与巴山之间,而后穿越陕西南部的勉县、汉台、城固、洋县、西乡。经西乡茶镇的新鱼坝流入安康,进入湖北省十堰市入丹江水库。汉江属中国四大水系之一,江河淮汉。  由上古流经到现在的汉江,孕育了汉江文化,养育了一江两岸的人们,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从张角的五斗米教到湖广填川,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劳作到先进生产力的改
期刊
且不说下伏头村的山,虎头山四面合围、绵延起伏,将小山村搂在怀里安抚;也不说下伏头村的水,丹河水被数度拦截,那干涸的河床、光滑的鹅卵石都在诉说过往的烟云。我要说的是一种树,一种很不起眼,很常见的树——花椒树。  是的,是花椒树。  就因为它长在了下伏头村老董家的坡道上,长在了荒废的石头房的院墙外而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一关注让我心神荡漾,让我浮想联翩,让我总想为它写点什么。  那天早晨从虎头山下来,路过
期刊
每年夏秋季节,地处滇中高原千里彝山胎盘里的故乡,经过阳光和雨水的不断舔吻,雷声鼓点般的呼唤,漫山遍野的蘑菇,如村庄里一个个呱呱坠地的孩子,孕育而生。此时,把我视作老家“一朵鸡枞”的大哥,总会隔三差五打来电话,催促我回去找蘑菇。我心里明白,是乡情在召唤我,故乡的蘑菇在等我。  故乡的蘑菇是一种不需播种、不需耕耘的天然庄稼。不论是树上生长的蘑菇,还是地上生长的蘑菇,谁赶早找到便是谁的。因此,故乡的人祖
期刊
在我的记忆里,武汉就是我的故乡,这不仅仅因为是我生于斯长于斯,喝着长江水,吃着武昌鱼,更重要的是,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姑姑都生活在这里,几十口人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家的概念就在心里扎了根。直到有一天,父亲把爷爷字体隽永的回忆录交到我手里,我才知晓,我的祖籍竟然在广东,而且,爷爷也不是我从小就认为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透过那些力透纸背的文字,模糊的图片愈加清晰。  光脚丫的爷爷  说到爷爷,一定要
期刊
一  转眼之间,外孙子Ethyn过两天就九周岁生日了,九岁的他已经是美国内华达州“天才班”(三年级)的学生。能考进“天才班”的学生,智商可谓是千里挑一,还要通过心理学博士面试才能录取。  “Ethyn真是太棒了,”跟他视频时,我由衷夸赞他说,“今年生日想要什么礼物?wiwi送你。”“wiwi”是我老家雷州话“梅梅”的读音,是他弟弟给我起的英文名字,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呢!  去年我去美国探望他们,一天
期刊
去金沙江捡石头是酝酿了好久才成行的,因之前经常听资深石友们说,“能拥有几块亲自去金沙江捡的美石,才真正算得上入门级的石友。”为了能成为所谓的藏家,也为了有几块能拿得出手的奇石,我才有了这次远行。  “有险江必有美石”,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据说金沙江还有黑水、绳水、淹水、泸水、丽水、马湖江、神川等名称。沿河盛产沙金,“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
期刊
你生,或者不生  年龄就在那里  不上不下  你乐,或者不乐  政策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愿,或者不愿  机会就在那里  机不可失  来我的不惑里  或者  潇洒走一回  优柔寡断,好不欢喜  2015年冬日凌晨,挑灯夜读的我突发感慨,在朋友圈里宣告如此心情,标题《致二胎政策》,引来评论无数。  那段时间,生二胎绝对是中国老百姓最热门的话题,喝茶聊、饭桌聊、散步聊、姐妹聊、哥们聊……  同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