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使物理教学更高效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a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应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和学生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用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学生的物理学习上其实是有明显的智力差异的,根据不同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进行物理分层教学实验将给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创造各不相同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接受有效的学习信息,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和提高,从而使整个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得到一个比较大的飞跃.
  1分层教学对物理教学高效性的实践意义
  物理教学在各个教学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模式,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退出教育舞台,但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无法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班级容量比较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上只能按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无法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以后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习水平高于教师讲授内容的学生就只能原地踏步,不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去获得相应的教学内容,而一些学生的学习水平低于教师的教学要求的,他们很可能不能按照课堂的教学进度去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物理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思考的方式,把握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这样创造性的分层教学实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一起学习,学生之间的差距变小,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树立起来,很多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可以加快学习的进度.
  2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原则
  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之前,应该明确了解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项具体而又细致的实践任务.要想在使用分层教学方法的实践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必须首先熟悉和掌握分层教学的理论知识,把握分层教学的关键,确保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中能够游刃有余,为了保证分层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分[HJ1.9mm]层教学的原则.
  2.1分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任何课程的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中心,以教师的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机械的教学模式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教学课堂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转换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地位,应当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的教学只是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而学生的学习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加以考虑,以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
  2.2分层教学要遵循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将教师放在一个至尊的地位,教学中普遍以尊师重道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思想,流传到现在就变成了学生怕老师,对老师都是敬而远之的态度,很多学生还被灌输了一种观念就是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教的知识就是权威的,是不会有任何错误的.这种不平等地位由来已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打破这种不公平思想的束缚,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做到师生平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讨论,可以互相辩驳,可以互相质疑.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施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师生平等的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到问题,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熟悉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轻松的课堂氛围.
  2.3分层教学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的教育目标,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任何课程教学中都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同时,多帮助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全面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分层教学提高物理教学的策略
  3.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个体发展
  分层教学是现代以学生为主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师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发挥自身的潜能.例如,在物理实验的方面就能体现出分层教学方法的高效性.在实施教学应用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实验模块,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配每组不同的教学任务.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比较缓慢的实验,使其从简单的实验步骤开始进行,由易到难进行实验,逐步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课本的实验步骤自己摸索实验,遇到困难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2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能力较弱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足,而能力较好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却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不断提高教学的新意,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能被很好地激发起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比如,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多放一些关于物理课堂内容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展示对平抛运动有一个视觉上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更加积极思考,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对物理学习的高效性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够将教学对象按照个体的发展程度进行划分教学小组,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的分类指导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性指日可待.
其他文献
我当校长整整15年,现在回顾走过的路,似乎能找到自己行走的轨迹。以传统的眼光看,我做校长似乎并不那么“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春天,校园里的亭台楼阁间,春风荡漾,百花盛开。一天中午,刚接待完外省的校长访问团,回到办公室,我陷入了沉思。一位客人与我告别时诚恳地说:柳校长,你们学校真漂亮,就像一座苏州园林。旁边另一位客人马上“纠正”道:不只是“像”,简直就“是”一座苏州园林!  一所学校“像园林”
期刊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学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对物理教学实施改革,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质量的提升,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现阶段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还有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对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着影响,只有充分的保障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才能有助于整体教学的良好发展.  1高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所谓有效教学,简言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思考下,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和能力,高
校长,顾名思义,因学校而“生”,因教育而“长”。一个校长的办学实践,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校长的“生长之路”,即从率性而为的经验型校长,生长为理性思考的专家型校长。  我从1998年初任校长,至今经历了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中学、北京市第十六中学以及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建院附中”:后更名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简称“二外附中”)的办学实践。这三所学校的办学起点具有共同性:学校
期刊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形式正在兴起.新的教学方式和技术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将结合实例探究翻转课堂与高中政治课
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课是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学会整合教育资源,善于捕捉、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感信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下面,笔者结合在思品课教学活动中所实施的具体案例,浅谈在思品课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的尝试。  一、做个有爱心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
构建“任务驱动三段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即“任务提出与情境创设——任务驱动与合作探究——任务解决与应用升华”.力图以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升
将高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生活教学法进行物理教学,利用物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更好的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更加鲜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生活也更有价值,实现生活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人教版教学课程中,对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因此要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老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正>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在"代际传递"(特别是学校领导的更迭)中不断被演绎、深化,并逐渐形成特色。学校文化的这种演进过程既是自然的,更是自觉的。其间,如何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