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911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急性心力衰竭又称急性心功能不全。是由心脏做功异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的肾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反应两方面特殊的临床综合征。机械性循环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称机械性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统称泵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病急骤、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引起的周围系统灌注不足称急性心力衰竭。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31-011临床表现与分期
  本临床综合征根据心脏排血功能减退程度、速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以及代偿功能的差别,分下列四类型表现:昏厥型、心源性休克型、急性肺水肿型、心脏骤停型。
  1.1症状
  1.1.1 昏厥型突发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称之心源性昏厥。发作时间短暂,发作后意识立即恢复,伴随面色苍白、冷汗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
  1.1.2心源性休克型早期见神志清、面色苍白、躁动、冷汗、稍有气促;中期见神志淡漠、恍惚,皮肤湿冷、口唇四肢发绀;晚期见昏迷、发绀加重、四肢厥冷过肘、膝,尿少。同时见颈静脉怒张等体循环淤血症状。
  1.1.3急性肺水肿型突发严重气急、呼吸困难伴窒息感,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者由鼻、口涌出。
  1.1.4心脏骤停型意识突然丧失(可伴全身抽搐)和大动脉搏动消失,并伴呼吸微弱或停止,全身发绀,瞳孔散大。
  1.2体征
  1.2.1 昏厥型意识丧失,数秒后可见四肢抽搐、呼吸暂停、发绀,称阿一斯综合征。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冷汗、面色苍白。心脏听诊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脏杂音等体征。
  1.2.2 心源性休克型早期脉细尚有力,血压不稳定,有下降趋势,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中期神志恍惚、淡漠,皮肤呈花斑纹样,厥冷,轻度发绀,呼吸深快,脉细弱,心音低钝,血压低,脉压小,尿量减少。晚期昏迷状态,发绀明显,四肢厥冷过肘、膝,脉搏细或不能触及,呼吸急促表浅,心音低钝,呈钟摆律、奔马律。严重持久不纠正时,并发消化道出血。
  1.2.3急性肺水肿型端坐呼吸,呼吸频率快,30—40次/min,严重发绀,大汗,早期肺底少量湿哕音,晚期两肺布满湿哕音,心脏杂音常被肺内哕音掩盖而不易听出,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和哮呜音。
  1.2.4 心脏骤停型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昏迷伴全身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听不到,呼吸微弱或停止,全身发绀,瞳孔散大。
  2治疗常规
  治疗原则为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后,首先根据病因作相应处理。紧急镇静,迅速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2.1心源性昏厥发作的治疗
  2.1.1昏厥发生于心脏排血受阻者,给予卧位或胸膝位休息、保暖和吸氧后,常可缓解。
  2.1.2昏厥由于房室瓣口被血栓或肿瘤阻塞者,发作时改变病者体位可使阻塞减轻或终止发作。
  2.1.3由严重心律失常引起者,迅速控制心律失常。
  2.1.4 彻底治疗在于去除病因,如手术解除流出道梗阻,切除血栓或肿瘤,彻底控制心律失常。
  2.2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2.2.1 常规监护和一般治疗吸氧、保暖,密切监测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肺楔压和心排血量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措施。
  2.2.2 补充血容量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决定输液量,可以防止补充过多而引起心力衰竭。尤适于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发的心源性休克。中心静脉压低于5-10kPa(49-98cmH20),肺楔压在0.8-1.6kPa(6-12mmHg)以下,心排血量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10%葡萄糖液。输液过程中如中心静脉压增高,超过20cmH20,肺楔压高于2.0-2.7kPa(15-20mmHg)即停止输液。
  2.3急性肺水肿的治疗
  2.3.1体位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使下肢回流血液减少。
  2.3.2给氧一般以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以40%浓度氧吸入效果较好。另外适当的加压给氧,不仅纠正缺氧,同时可增加肺泡和胸腔内压力,减少液体渗入肺泡内和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利于液体自血管内漏入组织间隙,减少循环血量。但注意肺泡压力过高,可影响右心室搏出量,此时应调整给氧压力,缩短加压给氧时间,延长间歇时间。
  2.3.3镇静吗啡3-5mg静注,可迅速扩张体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左心房压,还能减轻烦躁不安和呼吸困难。还可选用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
  2.3.4硝酸甘油当动脉收缩压>13.3kPa(100mmHg)以后应用,可迅速降低肺楔压或左心房压,缓解症状。首剂0.5mg舌下含服,5分钟后复查血压,再给0.5mg,5分钟后再次测血压(收缩压降低至12kPa以下时,应停药)。硝酸甘油静点时,起始剂量为每分钟10μg,在血压监测下,每5分钟增加每分钟5-10μg,使收缩压维持在12kPa以上。
  2.3.5酚妥拉明每分钟0.l-lmg静脉滴注,可迅速降压和减轻后负荷。注意有致心动过速作用,对前负荷作用弱。
  2.3.6硝普钠每分钟15-20μg静脉滴注,在血压监测下每5分钟增加5-10μg,当收缩压降低13.3kPa(100mmHg)时,或症状缓解时,以有效剂量维持到病情稳定。以后逐渐减量、停药,防止反跳。此药可迅速有效地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心脏病肺水肿。
  2.3.7利尿剂呋塞米(速尿)40mg,静脉注射,给药15-30分钟尿量增加,可减少血容量,降低左心房压。
  2.3.8强心甙l周内未用过洋地黄者毛花苷丙首剂0.4-0.6mg,稀释后缓慢静注。正在服用地高辛者其毛花苷丙使用从小剂量开始。
  2.3.9低血压的肺水肿治疗先静滴多巴胺2-10μg/(kg.min),保持收缩压在13.3kPa(100mmHg),再进行扩血管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急性心力衰竭因病的特点,发病急,发病快,给人以措手不及,一旦心力衰竭发生后,首先应根据病因做出相应的处理,迅速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心脏损害的危害性,在饮食上要注意低脂低盐,限制入水量,这样就会达到治愈的目的,使身体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汪峰齐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 健康大视野2011,2(8):65
  [2]李颖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 医药前沿 2012,7(8)432
  [3]齐红雪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医学美学美容2011,2(9):65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梗阻性结肠癌在临床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梗阻性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相应的身体素质及结肠癌变状况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并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对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 该研究组中治愈患者的为32例,病情转好的患者为25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在手术并发症方面,出现切口感染患者5例,吻合口瘘患者共1例。结论 对
期刊
【摘要】 目的:针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开展强化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62例农村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强化式健康教育,而参照组患者单纯的进行治疗,没有实施强化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掌握情况要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总了解率为100%,参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当前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情况,并分析足部保护知识及保护行为对足部压力的影响意义。方法:针对社区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足底压力检测,并调查患者对足底保护知识的掌握及日常保护行为的开展情况,分析两者存在的关联作用。结果:经检测调查发现,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情况较为严重,且与足底保护知识及保护行为的开展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足部保护知识教育,指导患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平衡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下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差异,探讨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12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每组60例。平衡麻醉组患者采用平衡麻醉,静脉麻醉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及外周血管阻力(SVR)。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均出现了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
期刊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病率高、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临床症候群。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年 1 月 -2013年 3 月接受治疗的 76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患者采用药物和心理进行综合性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潘立酮、西沙必利、抗抑郁药、镇静剂及中药的治疗等;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心理指导和生活指导。方法为药物和心理治疗。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方法,76 例患者中显效 55 例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桡骨骨折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8周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73例患者中治愈者45例,有效者23例,无效者5例,总有效率93.15%,无一例发生筋膜室综合征。结论 中药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药小夹板桡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痰瘀互阻证患者采用化瘀通脉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痰瘀互阻证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脑心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化瘀通脉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痰瘀互阻证证候积分皆有一定降低,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葛根红花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予以自拟葛根红花汤进行治疗,对照组54例予以生理盐水100ml加654-2针剂10mg、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0例(74.1%),有效10例(18.5%),无效4例(7.4%),总有效率50例(9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和临床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的紊乱状态。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6例,正常对照组36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以下指标的测定:血清辅助/抑制T细胞比值(CD3+CD4+/ CD3+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皮质醇(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