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阅读生态 培育人文精神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强化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迫切需要。人文精神的培育需要个体发自内心的自觉和体悟,而阅读正好能直抵学生心灵,让他们在文化的浸润中完成人文精神的重塑。作为人文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摇篮,校园阅读担负着传授人文知识的重任。但是,如果仅将其局限于校园,必然会影响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影响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因此,我们主张拓展阅读空间,构建阅读生态,以立体化的阅读空间和多元化的阅读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结合节假日、纪念日等举办阅读活动,提高阅读的价值追求
  
  阅读的目的从社会层面上看,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从个人层面而言,有提升个人道德操守和文化修养的功用。当前,日常阅读作为一种常规行为,更多地停留在对文本的消化与吸收上。这种缺乏与生活相关联的阅读难以触及学生内心深处,也就难以让学生形成植根灵魂的价值追求。如果我们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如端午节、孔子诞辰纪念日、国庆节、中秋节等举办诗歌朗诵、诗歌创作、作文竞赛、资料展示等活动,无疑就会提升活动的价值,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弘扬,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实现道德的升华,从而使单一的阅读变得生动且富有人文意义。
  
   二、发挥同伴阅读的功能,培育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同伴群体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会超过教师。因此,充分发挥同伴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效益的一条捷径。具体操作上,我们可在学生自由组合阅读群体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以使阅读群体的构成相对合理。之后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展阅读成果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可在手抄报、好词好句本、作文集中设同学留言板、点评栏等,让学生在相互激励中不断进步;可通过群体中的几位同学共同制作一份剪报或作文集,以带动阅读能力稍弱的同学共同前进;可通过评比,促成群体中你追我赶阅读氛围的形成。总之,同伴阅读有助于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促使团队精神的形成。
  
  三、指导亲子阅读,打造书香家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使对真善美的追求伴随他们的一生
  
  家庭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在一个有着良好阅读氛围的家庭中,孩子一般都会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但现实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并没有形成这样的氛围,这就需要学校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提出相关的要求,进行相关的指引,以实现校园阅读和家庭阅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可通过设立亲子阅读卡、开展亲子一日阅读活动、评比书香家庭活动等,规范和指引家庭阅读行为。家庭的介入,保证了校园阅读的连续性。当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时,他们自然会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学会为人处事,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四、参与社区阅读,拓展实践渠道,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今,阅读的内涵和外延较以前大大扩充,阅读的场所也不再局限于校园和家庭,更拓展到了社区。让校园阅读与社区阅读相结合,这既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需要。为此,社区与学校可联合举办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阅览室参观访问;做一日社区图书室管理员;参与书香型社区的建设;调查社区人员的阅读情况;帮助社区制作阅读宣传栏;到书店调查图书种类和人们购买情况等等。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自然会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将阅读作为个人的需求,通过阅读不断成长进而回报同学、回报学校、回报家庭、回报社会。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小学)
  责任编辑徐向阳
其他文献
阅读了《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年第3期刊登的朱敏华和吴国强的《用好数学作业本的第一页》,感觉遇到了知音,欣喜万分。我非常赞同两位老师的观点。多年来,第 Read the
《温度》是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上第87~88页的内容。教材创设了从天气预报中获取信息的情境,目的是激活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各地的气温,发现零度以下的
采用Content analysis方法对我国钢铁、纺织、医药制造三个行业资产排名前10位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知识资本信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报中信息披露的数量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成就的高级表现形式,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关
名人古树遍中华李盛仙大地回春,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光。“自古先贤倡植树”。有的古树名木就是一座丰碑,为古人立传,也是后人所敬仰的楷模。李盛仙名人古树遍中华在陕西黄陵县黄
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彰显每个学生的个性,从而凸现学生生命的价值,提高学生生命的品质。从生命成长的高度看,我们的品德课堂应该是在人本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构建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学方式,进而帮助学生达到至善、立真、求美的境界。    一、走进儿童心灵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他不应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个心灵世界中耕
课改大潮,中国基础教育的阵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改革的热情高涨,课堂不再是原来的课堂。那么,面对新的形势,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习呢?首先,认清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传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运用情感来调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一门学问。    一、挖掘教材,以情唤情    翻看品德与社会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处处饱含着真善美,充盈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从文字上来说,品德教材中的语言简洁明白而又不失形象生动,更不乏优美与感染力。如《从种植到收获》(北师大版,下同)一课这样写道:“在金黄的稻浪里,人们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学生目前的课业负担较重,平时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缩水;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云南的歌会》中这样写云南乡村妇女:“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