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政的理念办教育,用经营的理念办学校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1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变职业院校缺乏经营理念、体制陈旧、机制不灵活、办学模式单一的种种弊端,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在郑州有这样一所职业院校,在最近十年的发展中,引入全新的经营理念,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注重教育成本的投入产出,注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注重教育教学的效益,在众多的职业院校中站稳脚跟,形成自己的特色。
  这所学校就是我省唯一一所民政类职业院校——河南省民政学校。探索河南省民政学校的办学之路,我们能看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个教育规律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校长、党委书记王晓旭带领的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全校教职工通过改变观念,梳理办学思路,树立了“用民政的理念办教育,用经营的理念办学校”的办学理念,在9年多的时间走出了一条河南省民政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河南省民政学校成立于1983年,当时的名称是河南省民政干部学校,主要职能是培训全省各级民政干部和职工。由于培训效果好,再加上随着民政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此省政府于1986年4月批准建立河南省民政学校,进行正规学历教育,性质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从此,河南省唯一一所民政中等专业学校正式成立。此后的十年时间,由于学生素质高、分配形势好,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成为集普通中专、联办大专、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和干部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型学校。
  2004年,河南省民政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当时,学校在校生人数少,开办的专业多是民政类的,招生和就业面临不少问题。校长、党委书记王晓旭深知,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整个学校运作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学校办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作为民政干部,民政的理念中“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和社会工作“助人自助”这两个价值观对他影响至深。他认为,“以民为本”体现在办学过程中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德育为首,把教会学生学做人和学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办学要做到以教师为本,师德为先,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准、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助人自助”就是学校教育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工作岗位中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如何增强自身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在把民政理念融入办学思想的同时,王晓旭认为,学校发展要有经营的理念,就是把学校作为市场主体来经营。学校是一个双重经营者,一方面学生是顾客,是消费者,学校向学生提供教学和管理,如果学校的教育服务能够满足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预期,那么就会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学生又成了产品,用人单位是顾客,学校向用人单位输送技能型、实用型的学生,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期望,那么就会提升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继而发展壮大,创造出优秀的教育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经过调查,王晓旭提出 “用民政的理念办教育,用经营的理念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面向社会、服务行业”的宗旨,明确了打造有一定特色和竞争力的职教品牌的目标。随后,学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进德 修业 忠信 自强”的校训,基本内涵就是:进益道德、营修功业、诚恳厚道、正直坦率、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近十年来学校发展的事实证明,这个校训简洁、生动、明确,有学校个性,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营造了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
  学校根据民政行业和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路子,即立足民政、开放办学、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硬件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探索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把民政类专业建设成省内先进专业、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为我国民政事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的特色专业主要集中在民政类专业上,有民政服务与管理、殡仪服务与管理、假肢与矫形技术、社会工作、彩票营销与销售、婚庆礼仪与主持等专业。学校适时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主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民政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一所民政干部培训基地、民政理论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围绕服务行业的宗旨,坚持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发展民政类专业,并以行业培训带动民政类专业的发展。
  首先,民政类专业培训起步最早。1984年~1986年,学校先后派民政业务教师到全省有关市县对民政干部和职工进行民政理论知识短期培训,共培训各级各类学员2000余人次。此后,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一直坚持民政干部培训。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举办不同类型的专业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1万多人。
  其次,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良好。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一直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学校为行业服务的重要体现。近几年, 学校开展的民政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主要有灾害信息员、殡仪服务员、墓地服务员、遗体整容师、遗体防腐师、遗体火化师、遗体接运工、假肢师、矫形器师等9个工种17个等级,鉴定1000多人次,受到了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肯定和好评。特别是2011年开始的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鉴定,仅当年5月~11月就组织了7期鉴定培训班,培训鉴定人数达631人。
  再次,积极开展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为迎接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高我省民政系统参考人员的考试通过率,学校组成了精干的培训队伍,先后为全省十几个省辖市民政系统工作人员进行考前培训,培训2000多人,良好的培训效果受到了各地市的肯定,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断向社会输送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及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一方面,学校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需要,对学校的专业做适当的调整,适时增加相关专业,并且调整相应的课程设置,使专业设置更趋科学合理,提升专业内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学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对原有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系统修订,增加实践课,削减理论课,注重突出技能培养,使教学计划更加符合各专业的特点和职教规律。   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非常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从指导思想上对一味纯理论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积极推广互动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半工半读制度;加强校本课程和教材建设,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实践训练“现场化”、技能鉴定“标准化”、毕业实践“职业化”的整体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项目训练”,实现学做合一,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为了检验学校的教学成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职业技能比赛,成绩突出。
  2011年~2012年,学校选派多名学生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2012年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大赛上,罗兵同学代表学校出赛,他的优异表现感动了比赛的总裁判长——成都市殡仪馆馆长。总裁判长在颁奖会上评价罗兵“技能精、素质高、有爱心、有恒心、有毅力、有奉献精神”,并当场邀请罗兵在毕业后到成都市殡仪馆工作。2012年,罗兵同学毕业后,顺利被成都市殡仪馆录用。
  正是掌握了较强的专业技能,河南省民政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抢手。在就业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本位思想,以学生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为学生创造施展自身的平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2年学校被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评为“2012年度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以人为本,一贯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工作理念,以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学生服务与管理。
  针对职校教育特点,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实效性、系统性、时代性、创新性的德育研究活动,提高德育质量,把“学会做人”和“学会技能”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实践指导,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抓住各种重大节日因势利导,开展养成教育。一方面通过文体活动、演讲比赛、班级量化评比等活动大力开展爱校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通过相关法制讲座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让学生明白道理;通过重大节日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文明礼貌月”等培养学生的感恩和奉献精神;通过开展“18岁成人宣誓仪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5月28日,学校毕业生李琦为抢救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被批准为烈士。李琦在校期间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每当同学们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李琦还深知父母挣钱不易,从不乱花一分钱,经常省吃俭用,却把省下来的钱帮助更困难的同学。2009年,李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学校推荐到郑州裕达国贸工作。就是这样一个懂事孝顺的学子,在充满梦想的年龄,为抢救落水儿童不幸献出了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李琦英勇救人的事迹也充分体现了河南省民政学校的育人成果: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技能型人才。(责编 陈 颖)
其他文献
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终身教育与学习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的“2012年中国成人教育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日前公布了结果,集中体现了2012年我国成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点。  1.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使“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既是党中央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改善民生、加强
期刊
近年来,一些农业大省改革职教办学模式,从职教发展实际和农村实际出发,面向农村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有一定生产基础的在乡农民开展教学,学校结合当地产业优势设置专业,系统编制种植、养殖、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市场运作及文化知识的教学计划,把教学场所设在乡镇、村,送教下乡,统一管理,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生产,在规定时间完成学习内容。  这样来办农村职教,使农村职教从只培养新生劳动力转变到同时培养现有
期刊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超硬刀具制造商之一,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产品广泛服务于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压缩机制造、航天装备、能源装备、医疗器械等高端精密制造领域。作为综合型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不仅拥有丰富的刀具制造经验,同时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装备和检验检测仪器。公司现有专利146项,在申请专利79项。  按照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要求,由我公司
期刊
2月20日,教育部日前颁布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同时成立了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为主任委员的大赛组织委员会。  《规划》指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赛模式,健全比赛制度,创新办赛机制,提升赛项质量,把大赛办成面向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基本覆盖职业院校主要专业群,对接产业需求、反映国家职业教育水平,
期刊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勤工助学保洁团队2009年成立,从一盘散沙到精诚团结,从混乱无序到管理严明,从动员加入到竞争应聘,从备受非议到交口称赞,从尴尬躲闪到挺直腰杆……一个团队的变化折射出大学生成长的蜕变。  一个引人注目、惹人争议的团体  勤工助学保洁团队在学院的知名度颇高。一提到这个团队,不少教师会忍不住夸赞道:“干得真不错,是一群能吃苦、能成大事的孩子。”不少学生会真诚地赞许:“挺好的,我们90
期刊
近年来,商丘市第二职业中专在全体学生中大力开展以“我微笑,我文明,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职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我微笑,我文明,我幸福”口号的提出  2011年下半年,为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商丘市教育局提出了“我微笑,我文明,我幸福”的口号,号召教育一线教职员工脚踏实地办出社会满意、家长满意、
期刊
教育部网站日前通知要求做好《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等三项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  据介绍,这三项标准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三项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促进我国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  通知要求,各地可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确定本地区试点单位,重点选择教育行政部门批
期刊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精神,“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2012年初下达我省201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任务370人。经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我省首批选定22个企业实践基地,开设21项专业,第一批报到305人,第二批报到40人,缺额25人,计划与2012年度任务一并落实。截至2012年12月31日,第一
期刊
在写作中描写人物,有很多种方法,更多时候,作家习惯几种方法在一起使用,这样可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下就以《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一、人物性格的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  作者先概括说明主人公的性格,使读者带着对人物直观的认知读故事。这和生活中的相亲一样,中间人先将一方的外貌特征、性情脾气等直接或间接地向另一方做个介绍,再让双方见面进一步认识。这种具体直白地描述人
期刊
摘 要:坚持“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重要抓手落实落细。信阳学院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动员全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德育导师、讲授德育课程,并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保证课程质量,打造了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全员德育导师课”。这门覆盖全校大一新生的课程自2015年开设以来,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缩短了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