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rushui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抗美援朝战争向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抗美援朝精神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勇敢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一、抗美援朝精神的科学内涵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根本。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多年前,正是在这种坚不可摧的爱国主义力量鼓舞下,一批批志愿军将士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奔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为支援支持志愿军,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青年学生踊跃参军,大批医疗队和铁路员工、支前民工开赴战场,轰轰烈烈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在全国展开,慰问信、慰问袋纷纷涌向前线,极大鼓舞了前方将士的斗志。抗美援朝就是保和平、保国家,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中国人爆发出了最强大的力量,赢得了战场上的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经此一战,中华民族开始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精髓。一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志愿军将士人人争当英雄、争立战功、争先杀敌的历史,志愿军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实景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向死而生的感人场面。面对敌人的优势装备和狂轰滥炸,志愿军能守住阵地,战胜敌人,靠的就是一个字:敢!敢于近战、敢于夜战、敢于拼刺刀、敢于牺牲。志愿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不上英雄墙,便涂烈士墙”的铮铮誓言,仅上甘岭一役就有38名黄继光式的勇士与敌人同归于尽。靠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志愿军将士敢于战胜一切困难、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困难和任何敌人所吓倒。英雄的人民军队再次以英勇无畏铸就了辉煌胜利。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最具标识的内核。尽管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国力悬殊的极不对称的现代化战争,但这是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志愿军将士坚信“正义的战争最后一定会胜利的”。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弹药和后勤物资难以及时保障。战士们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忍受一切生活上的困难,“一把炒面一把雪”,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他们在困难面前不埋怨、不消沉,自己动手修坦克炮、装修汽车、修房筑路,用智慧和勤劳克服困难创造奇迹。长津湖一战,志愿军身着单衣、忍受饥饿,让美国人在“最寒冷的冬天”,遭受了“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特级英雄”杨根思生前常说: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三个不相信”正是不畏艱难困苦、敢于战天斗地的生动写照。
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抗美援朝纪念馆

  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革命忠诚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底蕴,是支撑志愿军将士顽强战斗、勇于牺牲的深层次因素。“革命忠诚”,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只有纯粹的“革命忠诚”,才会激发最深沉的力量,涌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毅决绝的伟大壮举。党中央决策出兵朝鲜后,志愿军将士闻令而动,坚决果敢地奔赴战场。面对“钢铁武装”的美军,志愿军将士“决不畏惧,决不动摇,上级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邱少云能经烈火煅烧而纹丝不动,黄继光能够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用胸口堵住机枪眼,孙占元战斗到最后一口气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些英雄行为背后的支撑都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有机组成,是激励志愿军赴朝作战的重要动因。中朝一江之隔,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战争中,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用鲜血凝成了伟大的战斗友谊。志愿军将士在朝鲜期间,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全力帮助朝鲜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3次潜入冰冷的水底,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救出落水的朝鲜儿童,献出了年仅21岁的年轻生命。1958年,朝鲜领导人在欢送志愿军离朝归国时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真正的国际主义的军队”,“在朝鲜战争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同朝鲜美丽的山河一起万古长存”。

二、抗美援朝精神的实践底蕴


  一种精神的产生必定有特定的孕育土壤和成长密码。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将士不惧强敌而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的形成是与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分不开的。
  来源于对党的无比忠诚和信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党根据战场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指导原则,统筹战争全局和国家建设大局,使各方面工作紧密配合,表现出应对和驾驭复杂局面的卓越能力,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全体将士更加坚定了对党的忠诚和信赖。志愿军将士最大的愿望就是“为毛主席争光”。广大群众自发踊跃参军参战,出现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参军的动人景象,当时人口2000万人的浙江省就有100多万农民踊跃报名参军。全国掀起踊跃支前热潮,仅东北地区就有60多万农民参加担架队、运输队和民工队。志愿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全国人民在后方无私支援,靠的就是对党的无比忠诚和信赖,有了这种力量,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都能坚持下去直至胜利。   来源于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经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锻造,人民军队形成了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开展革命的政治工作,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等一整套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既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也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拥有现代化优势装备的敌人,志愿军不仅继承了人民军队优良传统,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自然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难不倒、压不垮。这种精神也让对手折服,美军战史评价:中国军队不但智勇双全,而且能吃苦耐劳。
  来源于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志愿军通过开展深入的政治动员和战场立功运动,充分发挥党委的集体领导、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彰显了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巨大威力。针对参战部队数量多,且是大兵团、多军兵种协同作战,志愿军政治工作始终大力倡导阶级友爱精神,在组织大规模战役行动中,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作用,密切各部队和军兵种之间的团结,使部队形成了一个坚强的统一整体。朝鲜战场上,每当建制被打乱时,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按照支部战前规定的方案和当时情况,迅速组织部队继续战斗,做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指挥,哪里任务最艰巨最危险、党员就站在哪里。部队广泛开展“立国际功”“立功去见毛主席”等活动,连队和个人订立杀敌立功计划,部队和部队之间、连队和连队之间还展开杀敌立功竞赛,极大调动了志愿军广大官兵的作战积极性。
  来源于长期的实战锻炼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在开展运动战、夜战、近战、迂回包围战中,既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也培养了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提出“打一仗进一步”的口号,及时进行战斗评论、总结。这既有充分发挥我军惯用战略战术的考虑,也是为了充分发挥我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敢于刺刀见血的战斗作风。部队训练既强调熟练掌握传统战法,又要求学习现代战争和兵种协同作战的知识。在训练中始终非常强调战斗作风的培养,要求部队做好独立作战准备,提倡“三猛”战术,全体人员都要准备打恶仗、打大仗,具备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凶狠灵活的战斗风格、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战斗意志。

三、抗美援朝精神永远焕发时代之光


  抗美援朝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必将传之久远,历久弥新。我们要深刻领悟这一精神的深厚意蕴,传承好、弘扬好,让这一精神始终彰显其时代价值。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始终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面对侵略者强加于我们的战争,党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全体志愿军将士用实际行动有力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当前,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新冠疫情給世界带来严重冲击,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无论形势多么复杂,我们决不会吞下有损国家利益的苦果,始终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以坚定自觉的行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在与强敌博弈较量中始终做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堪称以弱国打败强国、以劣势武器装备打败拥有优势武器装备之强敌的光辉典范。当战火烧到中国“家门口”,党中央的基本态度是:“对于战争我们是不怕的”,“你一定要打,就让你打”。通过较量,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认为“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朝鲜战争……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面对各种阻力压力,我们必须砥砺不畏霸凌、不畏强权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惹事、不怕事,敢任事、敢担事,在与强敌的较量中“杀出一条血路”,在斗争中实现自我强大。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做到万众一心、勠力同心。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国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党中央本着“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战争”的原则,围绕抗美援朝这一中心任务,在推进各方面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经过增产节约、“三反”“五反”运动,不仅有力保证了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需要,而且全面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52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抗美援朝不但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而且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动力……这个斗争不是推迟了而是加速了我们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建设的准备工作的进行。”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创造让世界惊叹的胜利和奇迹!
  (执笔:颜慧)
其他文献
科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由来是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当下需要防范偶因决定论,增强遵循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样态是变中有未变,当下需要防范主观臆变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战略定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趋势是确定性中有不确定性,当下需要防范历史直线论,善于抓住重要机遇并警惕和化解重大风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质特征是辩证性,贯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始终并起决定作用
杜林认为,在他之前的理论家对平等的论述过于抽象,缺乏明晰性,未能给人们以"科学"的理论指引,他由此试图给平等以科学论证.但在恩格斯看来,杜林所谓的"科学"论证依然未能摆脱抽象的形而上学局限,且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恩格斯指出,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受物质生产制约并随其发展而发展,无产阶级平等观的深刻之处在于其超越了资产阶级局限于私有财产、局限于政治平等的狭隘眼界,主张消灭私有制,为人的真正平等和人的解放创造条件.恩格斯的论述再次阐明了他与马克思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启迪了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代中国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其历史逻辑在于:讲好中国故事是解决“挨骂”这一历史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70余年的伟大成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大底气.其理论逻辑在于:讲好中国故事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大国形象的必然要求,是中国为世界提供思想资源的重要渠道.其实践逻辑在于:树立大宣传格局,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阵地意识,突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功能性;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和方
知识与资本的结合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马克思和布雷弗曼分别对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科学技术知识与资本的结合进行了分析.知识与资本的结合在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下表现为国际垄断资本通过垄断科学技术来掌握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结构性权力,在世界范围攫取剩余价值.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知识垄断是当代垄断资本实现积累的决定性因素,其特点表现为:国际垄断资本将知识垄断与生产的全球化相结合,在世界范围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垄断,跨国公司与战略联盟是实施知识垄断的主体,国家政权是知识垄断的支撑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分工体系不
中国民主话语的建构尤其需要对西方民主话语进行彻底批判.西方民主话语以天赋人权论、竞争选举论、公民社会论、三权分立论为核心内容,以文明等级、价值普世、历史终结为基础的思维方式,主要维护西方强势资本的利益.相比较,中国民主话语是一个内容完整的有机体系:具体国情论指出了民主根植的条件土壤,国家能力论指出了民主成长的必要前提,政治特色论指出了民主建设的政治原则,领域过程论指出了民主发展的总体格局,实践功能论指出了民主运作的评价标准.中国民主话语具有内生性、人民性、完整性、吸纳性、时代性.中国民主话语表达了社会主义
布尔什维克新型政党意识形态的特质是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列宁在考察俄国革命现实政治斗争需要、无产阶级意识培育、科学的意识形态确立的基础上,创造性阐释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学说;同时,他受革命现实主义与工人现实运动困境双重逻辑影响,不仅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劳动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且判定布尔什维克应是新型政党的意识形态特质的生产者.列宁对上述问题的肯定性回答,使布尔什维克新型政党意识形态的特质与苏联命运紧密相关.再思列宁解决时代实践问题是为了汲取其智慧,由此带给我们启示,即中国共
平台经济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即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逻辑推动着平台经济进行全球化扩张,影响着其发展进程、组织形式、矛盾困境与内在超越.平台经济全球化修复了资本循环的时空链条,正在重塑生产资料与劳动结合的方式,影响着一般性生产关系和"生产的国际关系"的局部变革.在数字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矛盾和基本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了,使得剥削、收入差距、垄断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世界范围内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公平问题日益突显.为了实现数字经济的共享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断推进毛泽东思想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领导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论坛"于2021年6月5日在长沙召开,论坛主题为"百年历史交汇点的毛泽东思想".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学出席会议并讲话.
期刊
2021年5月29-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马工程办公室、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东方毅集团共同主办,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足迹:政党文化与世界多样化文明互鉴”的“第三届世界文化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文化分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威海)举行,来自十多个国家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讨.
期刊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座“富矿”,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精神瑰宝和智慧启迪,标示着党成长壮大的生命密码和历经苦难辉煌的发展规律。如同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党史这一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中汲取力量、明白“大道”,从根本上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主义就是一面旗帜  1920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写给新民学会会员的信中说道:“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