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因行为人的主观过失而导致的交通肇事罪,刑法分则中有两款刑事责任的规定,其中对于第二款之规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解读,无论是刑法教科书还是司法解释的详细解读,都是“指行为人交通肇事,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笔者认为,上述解读只是从行为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解释“逃逸”行为,既没有考虑责任阻却事由中的期待可能性,也没有从被害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因此,本文将从被害人的角度重新思考交通肇事罪之后的“逃逸”行为,同时对司法解释、期待可能性等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解释;期待可能性;被害人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司法解释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告人犯罪后为逃避刑事责任而隐瞒事实、毁灭证据、畏罪潜逃(逃逸)的,通常被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这里特别要讨论的是犯罪后的“逃逸”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由于本条将逃逸规定为法定刑升格的情节,又由于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0日《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解释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于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犯罪后逃避成为从重处罚的情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针对交通肇事罪的量刑规定:“在量刑的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事故责任、致人重伤、死亡的人数活着财产损失的数额以及逃逸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但是,将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认定为从重处罚的情节,殊有不妥。这样的解释仅仅从行为人角度出发,不仅没有考虑行为人作出该行为的期待可能性,最为关键的是没有站在被害人的角度上进行思考……
  二、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
  首先,司法解释将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解释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对于犯罪人而言可谓“人之常情”,是犯罪人的理性。换言之,犯罪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是不具有期待可能性1的行为。正因为如此,自首成为法定的从宽处罚情节。如果将“逃逸”解释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那么,刑法为何不将逃逸规定为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罪的法定刑升格的情节?难道交通肇事罪是刑法中最为严重的犯罪?显然,刑法之所以仅在交通肇事罪中将逃逸规定为法定刑升格的情节,是因为在交通肇事的场合,往往有需要救助的被害人,进而促使行为人救助被害人。
  其次,由于行为人的先前行为(包括交通肇事罪的行为)使他人生命处于危险状态,产生了作为义务,不履行作为义务的行为,当然能够成为法定刑升格的依据。所以,应当以不救助被害人(不作为)为核心理解和认定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行为。
  一般来讲,只要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不救助被害人,就可以认定为逃逸。例如,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虽然仍在原地,但是不救助被害人,应认定为逃逸。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后,让自己的家属、朋友救助伤者,自己徒步离开现场的,不应认定为逃逸。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后,没有需要救助的被害人而逃走的,不应认定为逃逸。反之,甲驾车追杀骑摩托车的乙,过失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丙重伤,甲为继续追杀乙而没有救助导致丙死亡的,即使事后向公安机关自首,也应当认定为逃逸。
  再次,由于犯罪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属于犯罪人的常态,所以单纯的逃逸不能表明行为人特殊预防2的必要性大,因而不能成为增加预防刑的情节。只有当逃逸表现为没有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而且表明犯罪的不法程度增加时,才能成为增加刑罚的情节。但这种情节已经不是增加预防刑的情节,而是增加责任刑的情节。就前述《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规定》第32条的规定而言,如果行为人在发生责任事故之后逃逸,给迅速组织抢救造成贻误的,应当认定为不法程度增加,属于增加责任刑的情节。但是,如果逃逸只是给及时查明事故原因造成贻误的,则不是增加责任刑3与预防刑4的情节,不应当从重处罚。
  三、小结
  犯罪是违法且有责的行为。犯罪的基本特征就是违法性与有责性,反映行为的法益侵害性与非难可能性,体现的是犯罪构成中的违法构成要件与责任要件。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之所以可以拿来作为法定加重的量刑情节,法益侵害性与非难可能性同样在此时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首先,期待可能性,作为责任要件中的阻却事由,在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行为的认定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也正是刑法总则对刑法分则的指导意义。其次,从被害人角度思考行为人“逃逸”的后果是:行为人没有尽到先前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致使被害人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加重了不法侵害的社会危害性,提升了法益侵害性的程度。再次,从行为人角度解释为交通肇事后因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一是表现出犯罪人畏惧刑罚,突出刑法的威慑性;二是反映犯罪人犯罪后的“人之常情”,这种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行为是不能作为刑罚裁量法定情节的。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两高)就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出的解释是有权解释,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必定会影响下级法院的审判,因此有必要及时修改已有的不适合的司法解释,因为我们不能期待司法解释像刑法一样稳定……
  作者简介:李文兵,男,30岁,1985年3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单位: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 第四版 2011年7月 法律出版社
  [2]黄京平:《刑法》 第五版 2014年8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色营销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政府主导型的绿色营销运作模式,并提出相应策略建议。  【关键词】绿色营销;政府主导型模式;策略  一、绿色营销的内涵  绿色营销提出于80年代并兴起于90年代,肯·毕提(Kempeattie)于1992年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中提到:“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要,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促进了各行业领域的信息化管理,尤其是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在介绍信息化档案管理基础上,对当前信息化档案管理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创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创新;研究  一、信息化档案管理概述  信息化时代下,档案管理逐步由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转向信息化管理模式发展。所谓信息化
期刊
【摘 要】在惩治腐败问题上,党中央坚持零容忍,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零容忍就是对腐败现象毫不忍受、毫不宽容,就是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零容忍,意味着腐败没有“特区”,反腐败没有“禁区”;意味着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意味着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对腐败行为,发现一起坚决纠正一起。坚持“露头即打”,构筑起惩治和预防腐败
期刊
【摘 要】实用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及其体系在会计学如今乃至以后的发展中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会计学方法论的研究是有一定的历史的,而且在历史各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影响和局限。其演化过程要用现代化的眼光去就行观察比较,并在其中找寻实用性和适用性强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和改善如今的研究水平。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会计学方面就要建构一个综合性系统性预测性和发展性的研究方法体系,而且要运用现带科学的知识和理念使其适应
期刊
【摘 要】预算执行监督预算执行监督贯穿于预算执行活动的始终,是预算监督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预算执行监督的有效性对于健全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预算编制环节,各部门根据其以往的生产经营能力编制预算,并最终通过财务部门汇总,因此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1.制定较低的利润目标,这可能是由于部门为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而制定低于自己实际经营成果的目标,直接导致生产力的闲置;2.制定较高的利
期刊
【摘 要】毕节普宜彝族人的丧葬民俗很特别,文章按先后顺序,介绍亡灵超度前、超度亡灵、送笨魂、招中间魂几个程序和丧葬过程中用到的一些植物。  【关键词】普宜;丧葬民俗;灵魂超度;祖先崇拜  通过几年的各种田野调查、亲生经历、对有资历的老人和毕摩的问卷调查,发现这个的丧葬民俗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所以笔者在文章中要详细介绍。  一、预知死亡和超度亡灵  (一)死亡的预测  当地彝族人认为人死前是由许多征兆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就存在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产生的。随着各国的发展,经济政治发展程度不同,统治阶级也不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国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方式。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传播维护其统治需要的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生态政治思想,对我国生态政治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生活的那个年代,马克思主义者们没有也不可能明确提出生态政治的观点,更没有系统的研究著作,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诸多著作中蕴含了很多生态政治的理念,这些理念能够突破历史时空的局限,对当今在中国构建生态政治具有重要引领价值。  【关键词】生态政治;构建;引领价值  一、我国生态政治构建的思想历程  (一)我国生态政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探索中国文化产业法制理论的前提下,研究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法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文化产业法制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的新情况,提出了中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文化产业;法制建设;目标任务  一、中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的状况  中国文化产业立法沿革。我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经历了以下两个历史阶段:一是以规范管理为主的探索阶段(1978年一200
期刊
【摘 要】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关键词】校园;德育;课堂教学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它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活动使主客体发生联系,在学校,活动是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