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资助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实践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6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当前我国高校逐步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体系。在该体系中,仅有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属于有偿资助,其他均为无偿资助。在这种资助模式的影响下,不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现了“等、靠、要”思想,出现了感恩、自立、自强意识缺乏等倾向,极大地影响了高校资助体系作用发挥的有效性,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
  一无偿资助的弊端
  相对于有偿资助,无偿资助在资助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第一,无偿资助使国家、政府和学校投入不断增大。无偿资助的赠予性特征,使投入资金单向流入,不能循环,无法回收周转使用,这样就需要国家、政府和学校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不至于降低。但同时也造成国家、政府和学校背负越来越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二,无偿资助有悖教育公平原则。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承担相应的教育成本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支付学习经费时,政府有必要给予一定的帮助,然而高校的经费,无论是国家拨款还是学生缴纳的学费,都是用来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每个学生对学校的经费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政府的资助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每一名贫困大学生都是一个健全的人,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知识存量,从某种角度看不应提倡无偿的资助方式。
  第三,无偿资助容易使学生产生懒惰依赖心理。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操作简便,只要是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符合成绩要求并提出申请,一般均可以获得国家或学校给予的数额不等的资助。这一类受到资助学生不用归还。因此,一些困难学生渐渐对无偿资助产生了依赖心理,不要白不要,认为得到政府和学校的补助是应该的,甚至故意不交学费等着学校给予资助。这样容易让学生养成不劳而获的思想,心理上形成了“等、靠、要”的心态,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也不利于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二有偿资助是资助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
  国外大学生资助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从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变。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大学生贷款人数占各类学生总数的60%以上。助学金制度和减免学费制度正在淡出资助体系,奖学金制度和助学贷款制度正在成为国外普遍采用的资助制度。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走出以往单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经济资助的误区,在给他们经济资助,努力使其公平享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更要注重变资助为主的资助模式为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模式。因此,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模式。有偿资助顾名思义是受资助人在享受资助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该义务可以是助后还款,如国家助学贷款;也可以是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或指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助学等。
  有偿资助的核心思想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它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现时代的价值取向,还折射出高等教育资助理念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既是按劳分配要坚持的原则,也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所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接受国家和社会的资助是每个贫困大学生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之一,正如劳动者只有履行了劳动的义务之后才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一样,接受资助的权利主体只有履行了相应的义务,才能取得权利主体的地位。[1]
  三有偿资助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实践
  有研究表明[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例如在对资助方式的认可上,他们倾向于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而不是无偿资助的助学金、困难补助等;他们更愿意主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和隐性资助等有偿式的资助。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出,当前贫困生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体现自身的价值。因此,降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普遍赠予,而加大有偿性资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资助模式。
  1加大勤工助学力度,探索勤工助学外延性发展的路径
  勤工助学作为资助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鼓励和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报酬。在经济上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克服依赖心理,并在劳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能力,锻炼就业需要的各种技能和品德。勤工助学是非常典型的有偿资助模式,它把“输血”型助学变为“造血”型助学,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3]在很多发达国家,“契约性”的社会服务是实施勤工助学方案的一种相当普遍的方式。比如美国政府发起的“社会服务计划”,是由政府与学生签订服务契约,学生要获得资助必须从事为中小学生当暑期的数学和语文教师、为青少年提供咨询辅导等工作。
  我国高校勤工助学的现实显示,与其他资助方式相比,其受助人数和受助金额比例偏小。其主要原因:一是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少、报酬低;二是勤工助学与学习时间存在一定冲突,在比较繁重的学业环境下,学生可做兼职的时间不多。为此,勤工助学外延发展需要解决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拓展等问题。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影响力,在扩大和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共同创造条件,方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打工,拓展勤工助学社会岗位,组织学生在寒暑假走进企业生产实习,边提高专业知识边增加实践经验,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就业能力,以实现学生、高校与用人单位的三赢[4]。例如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外勤工助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学院暑期组织高年级受助学生走进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不仅为学生解决了暑期工作的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运营过程的机会。从一份份感恩学院、感谢企业的心得体会中可以看到学生能力和品格的提高。
  2成立资助服务中心,组建各类志愿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平台
  学生资助服务中心隶属于学生会,是学院资助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对全院的资助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各类志愿服务团队是接受国家、社会、学校无偿资助的学生组成的学生团体,接受资助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它的宗旨是“感恩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其目的是增强大学生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凡是受到国家、社会、学校无偿资助的同学必须承诺完成规定时间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以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为例,获奖受助学生按类别组建了“国家奖学金先进事迹报告团”、“国家励志奖学金帮扶小组”、“国家助学金志愿服务队”、“资助义务工作团”,在资助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下,开展各项志愿服务类活动。“国家奖学金先进事迹报告团”工作内容主要是宣传获奖同学先进事迹,与新生转型教育、本硕博论坛等系列活动相融合,举办系列报告会,展示国奖获奖同学风采,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国家励志奖学金帮扶小组”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朋辈辅导,让励志奖学金获奖同学与学习困难的同学自愿结对,与党员“1+1+1”活动和“学业辅导员”制度相结合,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国家助学金志愿服务队”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学院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社会志愿服务工作。“资助义务工作团”是除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外,获得其他资助金的同学必须参加的团队。凡申请各类资助金的同学必须按要求做满相应义务劳动工时。这些义务劳动可以是学院指定的,也可以是自己申请的。以上团队全部由资助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每次活动派专人记录考核备案,每学期小结,一个学年做一次总结评定,评定结果作为下一学年各类资助金评定的参考。通过这些团队工作,将受助学生的感恩之心充分唤醒,更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回报意识。
  3建立爱心基金,保证无偿资助金的循环性和持续性
  爱心基金是各高校践行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模式,是由大学生个体和学生工作者共同组成的一种互助性公益组织,秉持“取之于生,用之于生”的原则,努力为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宝鸡文理学院在贫困生获得无偿资助时,监督其签订承诺意向书,承诺其完成学业走向稳定的工作岗位后,向学校捐赠爱心款,数量不低于其曾经在校获得的无偿资助金。这笔爱心基金不仅减轻了学校的资助压力,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无偿资助金额的循环性和持续性,也使一些学生克服了依赖心理。尽管这个基金的资金来源靠学生自觉性、诚信感恩的情怀,可能会遇到学生不能践行的困境,但未尝不是一种解决无偿到有偿的探索。又如,燕山大学“希望基金会”,学生可自愿加入成为会员,有向基金会借款的权利。每学期会员必须储蓄一次,数额不等,下限20元,毕业时一次性返还。基金会由辅导员专人负责,监控资金的周转,以保证基金的正常回收和最大限度地流通。当会员特别是贫困生遇到生活困难或遇到突发事件时,都可以向基金会借款,以解燃眉之急。借款学生可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还清借款,一般每个学期清算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基金会可视其情况准许其延期还款或适当减免。除此之外,会员们每学期还组织参与许多公益活动,用感恩的心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不仅使受助对象感受到了温暖,也感染了周围的广大师生,使更多人理解、支持并参与其中。资金来源除学生储蓄款外,师生和社会捐款、各项有组织的劳动创收也是基金会的重要资金来源。[5]
  通过以上实践,在资助过程中把经济资助、能力锻炼与责任意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变无偿性资助为有偿性资助,使救济性资助成开发性、扶持性、循环性资助,全面推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如何更好地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问题,不仅关系到贫困生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稳定。高校资助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顺应资助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研究新的工作措施和方法,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努力推动我国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英,邱伟青,等.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初探[J].新西部,2009(16):182-183.
  [2]陈洁,贾平,等.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新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9(9):74-77.
  [3]赵艳,唐晓育.地方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走向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15-116.
  [4]王意明,李世光.我国高等教育助学体系定位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3):5-7.
  [5]郭沛,严冰,等.“希望基金会”:高校帮困育人新模式探索[J].河南教育(中旬),2008(8):64-65.
其他文献
时值深秋的羊城依然热力不减,美丽迷人。11月10日至12日,由我刊主办、广州市教育局和广东广雅中学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高中党建研讨会在广州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
“老同志,深愧怍,新党员,幸免称,横刀那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这是华罗庚当年为《北京支部生活》所作两首词中的一段。 “Comrades, ashamed of shame, th
带罪的“上干队”队长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苏区,踏上漫漫长征之路。在红军大学担任专职教员的肖劲光接到命令,担任军委干部团“上干队”队长,并率
执行器是整个自动化系统中必备的、重要的终端执行元件,在流程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执行器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生产的质量、效率、安全和环保。气动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
本文采用分层控制方法设计一种用于无人机控制的PID和神经网络控制器。利用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指令构建系统平衡点和状态空间模型的线性化模型。通过特征向量分析识别出系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钢铁、有色金属工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人们对轧制过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对轧制过程进行故障诊断已经
在工农业生产中,通常需要统计一些类圆颗粒的数量,如测定粮食和油料等农作物千粒重。人工计数是最原始的方法,由于长时间计数,容易导致人眼极度疲劳,严重影响了检测的效率和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1年正式发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1](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这是WHO分类家族中的最重要成员之一,是WHO提出的国际通用的在个体和人群水平上描述和测量健康的框架结构工具。ICF秉承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原则(Universality)、公平性
期刊
随着控制系统规模的日益扩大及计算机通信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的研究已经成为控制界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在网络控制系统带来信息
固原公路分局现有在职职工384人,其中党员85人,团员40人,管理人员48人,专业技术人员36人。管养着国道309线、312线,省道101线、203线,县道405线、415线,共509公里的养护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