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的体验与感悟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纵观中外教育史,人类始终在追求“好教育”,如中国的“六艺”,西方的“七艺”;中国的儒家教育,西方的宗教教育;中国的实学教育,西方的科学教育;中国的民主主义教育、新民主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西方的新教育、进步主义教育、后现代教育,等等。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好教育”的认识和称谓不甚相同,但都在追求那个时代所能够达到的“好教育”。对“好教育”的深入剖析和挖掘有助于我们衡量当下的教育,更有利于指引未来的教育。
  本期,我们分享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好教育”的认识和思考,以期引起大家对“好教育”的继续关注和探索。
  1951年我入學清华时,梅贻琦的教育思想——通才教育思想和天才教育思想(“两才”思想)正在受到批判。我现在认为这种批判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当时批判,我作为学生还是很高兴的。批判通才教育思想,我们物理系用不着学那么多课,单纯学专业课就行了;批判天才教育思想,我觉得我不是学物理的天才。当时我想,如果实行“天才教育”,我们这样的人就不可能通过那样严格的考核;如果进行“通才教育”,我们就可能失业。现在想起来,这种批判是非常可笑的。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通才有什么意义,天才有什么意义?当时都没有真正弄清楚,想当然地以为大概是这样。
  谈及“好教育”的话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会自然地闯入我们的视域。但从我内心来说,我不认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这两个提法。因为实际上没有应试教育,只有应试的训练,所谓的“应试教育”实际上就是应试训练,而所谓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教育。尽管这样,但我还是做了大量的素质教育的宣传工作,权且充当对付“应试训练”的手段也好。严格地来抠,这种提法都不算科学,所以,我们的教育改进一定要沿着一条科学的路来走。
  但是,教育本身不能科学化。我大概翻了一下本世纪2000年初期到现在为止出版的十来本高等教育学的书,发现一个共同的倾向,即企图把教育学完全科学化,变成一个严格可以按照科学的思路来建构的学科,就是把教育完全寄托在脑科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基础上。我觉得这是片面的,这样下去教育学这门学问就会走偏。
  被认为是我们国家素质教育理论上的一个奠基人叫加德纳,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结构的概念,说人的智能基本上都可以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里面去找到根据,认知完全是一种科学的思维过程。这点我同意。
  但智能不能解决人的根本问题、全部问题,如价值观的问题就不能够用这种智能科学来解释。我觉得教育跟训练是有区别的,教育一定有思维方法、思想和价值观的改变或者建立,没有价值观的建立与改变就不是教育,只能是训练。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这个方向,把教育办成明确意义上的好教育。
  此外,由于教育指的不仅是学校教育,所以“好教育”还应涵盖其他形态的教育。下面,我将从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的《什么是科学》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说开来。
  其一,人是一个先天缺失者,也就是说,婴儿是不成熟的,人生出来时的脑量是成人的四分之一。成人的脑量大概750克左右,而新生儿的200克都不到。其他哺乳动物幼崽不一样,它们的脑量一般大概是成年的一半,所以小鹿、小猫一生出来就能跳、能主动吸奶。婴儿是不行的,刚生出来时不会主动吃奶,不会跑,不会跳,就是因为他的脑量比较小。如果婴儿脑量长到成人的一半再出生的话,那么母亲需要怀孕21个月。现在母亲只要怀孕10个月,婴儿就生出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都是“早产儿”。所以,人生出来是没有什么孟子与荀子争论的“性本善”“性本恶”的问题的,人原本是没有什么“性”的。人生出来母教是第一位的,母亲怎么对待孩子,是他今后做人的一个规范。所以我想,母教是第一位教育,然后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再然后才是学校教育。现在我们讲的教育,往往都是指学校教育,但社会教育的效果或者它的影响恐怕并不小于学校教育。所以,教育改进还需要包括怎样推动整个社会来做好教育。
  社会上的那些唯利是图、金钱第一的不良观念会深深影响青少年的成长,这种观念一旦养成了,恐怕学校教育很难把它改掉。所以,金钱至上、急功近利是社会给予人的影响。据说现在中国有上百万的所谓“网红”,是靠红包赚钱维持生活的。真不可思议!
  其二,人生出来跟其他哺乳动物是不一样的,人到2-3岁懂事的时候就知道人是要死的,自己将来也要死的。这是人的特点,其他动物都不知道有一天是要死的。人既然要死,何必生?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产生了一个人生观问题。这个人生观的问题是只能靠影响、熏陶来解决的,光靠说道理是说不清楚的。它要靠我们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先哲先贤的睿智思考和宝贵经验来熏染,才能使我们得到感悟。但是,当前社会上某些人崇尚的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横行,影响很大,这很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社会教育很重要!现在社会教育需要改变,我们应该在这个方面也多做些工作,使国家认识到社会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因此,我们既要使学校教育得以改进,也要营造一个进行社会教育的好的氛围。
其他文献
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质量蛋白质,在宿主抵抗病原生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已从生物体内分离出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质量蛋白质。这些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
期刊
学校的学科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升等。我们认为,开发系列特色作业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以语文特色作业为例进行简要阐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以,作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积累与运用,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审美能力、思维的发展能力及创新能力。经过研究,我们开发出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塑造团队rn“一个目标”共成长rn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项目于2019年1月启动,是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加强海淀区校长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搭建了校长专业化发展、教育家集群
期刊
“棉种衣剂1号”中试(加工技术)由北京农业大学与吴县农药厂协作于1984年8月完成60吨/年的中试工作,并于当年11月份,在苏州市吴县通过化工部科技局组织的技术鉴定。到会代表
一位教师说,在他周围有两种类型的团体:一个是以感情、交情为纽带的教师团体,他们经常一起聚会,私人感情和关系比较好;另一个是以专业阅读为纽带的教师团体,他们经常一起读书
期刊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初步构建了“十二年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和“三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共同发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纵向衔接:构建“十二年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  明确办学理念,构建“十二年一体”的德育目标。在“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信中成长,让每一位教师在阳光中工作
期刊
秉承“文化衍生课程、课程践行文化”的办学思路,“有童心识童趣解童语享童乐”的教育追求,园所基于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把幼儿教育目标与“蝶”文化理念结合起来,打
期刊
随着集团化办学不断走向深入,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和行动,集团化办学无法真正带来学校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学生培养目标的深入落实.因此,我们进行了教师队伍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