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课堂教学,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较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师的参与与水平的提高是前提。
  1、转变教育观念
  多年来,应试教育依旧如故,题海战术仍然风行,时至今日,基本上没有动摇教育观念,没有改变教育思想。教学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基本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培养。时代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高素质高就高在创造性上,也就是创新素质上。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地理教师,要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只有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2、改革教学方法
  为应试教育所广泛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些教学方法的直接恶果是训练出了相当大一部分高分低能、机械照搬、唯书唯上的专门人才。教师应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索实践式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要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学生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观,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氛围,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学生以否定的回答,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质疑、不容争议的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习方法上的思维定势。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应高度重视学生思维中的独立自主权,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突破、发奋构建。
  1、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或某一地理事象对其他地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是错综复杂、变化多样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地理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一思维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把握多种不确定因素,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从而漫游在一个开放的广阔的崭新的思维天地之中。
  2、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例如经常要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通过这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及一切课内外教学活动,均表现为信息的交换,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对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及某些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往往还需通过课外观察、观测及地理科技实验加以验证,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技能亦不容忽视。教师可将地理知识设计成地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重新发现,予以培养。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所有与人类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以及目前人们关心的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如大的课题有天文、气象、水文观测活动,大气、水体、噪声及环境污染监测报道,地质地貌、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资源开发、能源利用方式的调查,农业生产、工业布局采访,家乡人文、文化采风等,每个主课题根据现状和条件可设计若干个分课题,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是创造发现的源地、创新能力形成的基地。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为辅助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具有直观形象、动感丰富、新颖有趣、交互便利、音乐优美、感染力强等诸多优点,因而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增加课堂容量,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增强情感体验等。本文
期刊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的。只要我们时时具备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把育人的道理浸入学生的心里,于是,你就会看到如同农人播下的种子,结出令你欣喜的果实来。  背景:  小A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管别人的事情,智力、想象力一般,自我约束力不强,课下说话比较大胆, 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常开小差,比较沉闷,课下作业写得字迹了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表扬鼓励。   
期刊
在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务必在教授课程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文章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与策略进行了阐述和尝试,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 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游戏 任务 操练 监督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学校信息技术设施日臻完善,网络覆盖了我们的校园,现代教育设施武装了老师和学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认识不足、使用不当,效果不尽人意。那么如何走出这个误区,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独特优势呢?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探索。    一、误区    “语文教学中充满了辩证法,重视了课外内容的拓展,便忽视了文本的学习;重视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声像取代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便忽视了学生听
期刊
摘 要:都说现在的语文学科不好教,知识宽泛,学生肤浅,所以很多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和学生斗智斗勇,拼得焦头烂额,结果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爱心 方法 成就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课本知识,而应该是教师整个管理理念的体现,有了爱心,有了良方,教学工作才会得心手、事半功倍。我把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为三大原则、两大招数:    第一原则:以爱为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
期刊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不仅形成了作为高新技术的核心成分和工具库的数学技术,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教和学的方式。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数学学习环境中,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得具体而清晰,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建构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  2、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阵地,理当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摇篮。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精讲点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实践,主动、积极、自学地掌握知识,已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激发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激发学习热情,并
期刊
前段时间到校外听了几堂语文公开课,感触最深的是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精彩表演,“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  课堂上,文字演示、图片展示、动画配乐朗读、影视短片等轮番登场,再加上热火朝天的讨论、海阔天空的引申,语文课堂可谓生机盎然。但是却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教师把工夫全花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学生看似兴致勃勃却只是走马观花。  一堂课下来,多媒体成了主角,文本退居到可有可无的次要位置,
期刊
不言之教,无为而治,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题记  历史长河中有太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太多扼腕叹息的人物,太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如今教育成了每个家庭的必修课,读史使人明智,教育者应当如何“知人者知,从而因材施教;自知者明,从而厚积薄发”呢?翻开历史的画卷,看看这两个聪明绝顶的人物,相似的身份,相似的成就,和同样相似的悲惨结局。  明代张居正是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改革家。万历初年,明神宗年幼,他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