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动画电影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al_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的扩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了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好莱坞电影一方面开始淡化影片内容的政治倾向,另一方面,着力为影片注入能够增加观众亲同性的民族元素。在这种创作理念的指导下,轻松幽默的家庭动画电影已成为好莱坞电影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模式。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 家庭动画电影 全球化
  
  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好莱坞电影就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强大的工具。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对此直言不讳:“由于电影使用的是世界语言,更有助于它表达美国的计划和目标。”因为美国电影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推广着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好莱坞电影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全球野心的延伸。当然,美国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一直受到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抵制和抗争。于是,好莱坞电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近年来大量生产能够轻松跨文化的“虚构”电影和幻境电影。家庭动画电影便成为好莱坞“改头换面”的重要一环。
  
  一、“家庭动画电影”的提出
  
  “家庭动画电影”是一种较新的动画电影概念。美国学者罗伯特.C.艾伦在《全家人单独在一起:好莱坞和“家庭电影”》一文①中曾专门界定过“家庭电影”,认为 “家庭电影”并没有构成传统意义上好莱坞电影的一个类型,其涵盖现实主义喜剧、历险幻想剧、动画片以及夹杂着真人演出和动画的混合类型,是后好莱坞电影业的象征,已经成为一套叙事性、表演性和制度化操作的标记,通过“跨代际吸引”,使影院放映、录像租售、特许经营和交易等市场的适销性和赢利性得以最大化。我国学者尹鸿认为,动画电影作为“家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文本研究中被单独提出来,成为“家庭动画电影”。具体是指,以家庭为受众来生产制作的动画电影,通过吸引家庭中的孩子和成年人共同观看,来保证其在商业上的赢利最大化,且对特殊观众群体等商业性质的综合思考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观念。②
  从中外学者的表述可以看出,家庭动画电影的卖点首先在于,它以喜剧、科幻等虚拟的形式来展现“假定的真实”,其内容虽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与再现,却可以采用模拟和夸张来激起观众的共鸣。正因为这种“模拟”过程是由人来完成,所以电影制作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与观众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加入相应的文化符号与元素,在实现自身文化传递的过程中,又兼顾观众的情感与利益。同时通过“跨代际吸引”的方法,保住儿童观众,开发成人观众,想办法吸引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从而带来惊人的票房成绩。迪斯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曾经公开表示:“我不是主要为孩子们制作电影,而是为了我们所有人中的童真制作电影,不管他是6岁还是60岁。”③正因为家庭动画电影具有的上述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迪斯尼率领着好莱坞的动画电影走进了“家庭动画电影”时代。
  
  二、好莱坞的“家庭动画电影”
  
  1994年,由迪斯尼公司投资拍摄的动画电影《狮子王》在美国上映,两年间先后被翻译成27种语言并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上映,以近8亿美元的票房席卷全球,也正是这部电影开启了好莱坞动画电影进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时代,使得“家庭动画电影”这一品牌概念初次为中国观众所了解。自此之后,国外动画电影大片进入我国的步伐明显加快:《虫虫特工队》、 《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料理鼠王》、《功夫熊猫》等都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但是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风格各异甚至出自不同电影公司的动画大片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的套路:
  1、动物成为影片主角的首选
  以动物作为主角,是好莱坞动画电影的一个传统。这首先与家庭动画电影特殊的受众——小朋友的喜好直接相关:《虫虫特工队》中的智勇双全的蚂蚁菲利、《料理鼠王》里坚持梦想的老鼠雷米、《功夫熊猫》里憨态可掬的熊猫阿波……一个个动物的善良品性被动画电影所赋予的可爱外形与甜美配音表现得栩栩如生,片中邪恶狰狞的反面角色也通过夸张丑陋的形象与恐怖的音效充分展现。应该说,正因为这种极强的可塑性,使得“动物”成为动画电影主角的首选。但是,动画电影对“动物”主角的青睐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无论动画电影中的动物是何种形象,它们都能够生动地复制人的特点,尤其是人性的弱点。并且在这种“复制”过程中,这种虚拟的形象具有超越一切国别、民族、种族、性别的“兼容性”,虚拟的动物形象中所表现出那些弱点不会被观众“对号入座”,不会具体地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种族的弱点联系起来,从而为电影的市场推广扫平了阻碍。
  2、“泛家庭故事”占题材多数
  回顾好莱坞家庭动画电影十余年的发展不难发现,“泛家庭故事”成为一个永恒但却永不被观众厌倦的题材。从《超人特工队》中捍卫小家庭到《虫虫特工队》拯救大家庭,各种守护“家庭”的理念不断出现在家庭动画电影的故事中。特别是2004年的《海底总动员》中的丑鱼爸爸历尽艰险、万里寻亲的父子深情更是让无数陪同孩子看电影的家长们为之动容。亲子关系、手足关系、邻里关系,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个体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个体与生活的群体等一系列“泛家庭故事”涵盖的话题看似平淡,却最容易触动观众的心弦。亲情,才是家庭动画电影的“跨代际吸引”的根本原因所在。
  3、大量采用民族元素
  在保持影片独立创意的同时,如果能够考虑到各国的文化传统并融入相应的民族元素,自然为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又增添了票房保障。《功夫熊猫》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汉字、传统手推车的构造设计,到四人轿的原型保留,鞭炮、针灸等传统国粹的出现,建筑风格的复古,诸多可爱的人物服饰饮食等等,中国元素渗透到全剧的每一个细节上。这样的背景设定对西方观众有着吸引力,而对于东方观众来说,他们又会对看到如此亲切的一部西方电影兴奋不已,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4、影片背后的价值观呈现
  《料理鼠王》中的老鼠雷米梦想着成为法国五星级饭店厨房的掌勺。作为人类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这个想法太过惊世骇俗,但是影片的导演想告诉的大家的是: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有怀揣梦想的权利;《虫虫特工队》中的蚂蚁菲利虽然在其他族类眼中是个自作聪明、弄巧成拙的家伙,但是在蚂蚁家族受到威胁的时候却只有他挺身而出,带领团结整个蚁群战胜了入侵的敌人,赢得了家族的尊重; 《海底总动员》在主题上是一个关于爱和友谊、勇气和成长的故事,小丑鱼父子在对彼此的思念和找寻中渐渐让爱战胜了恐惧和怯懦……好莱坞家庭动画电影对自我理想的实现、正义与勇气、爱与责任等主题的推崇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们确信这些价值观可以在一切国家和民族中毫无歧义地传递并得到认可,尽管在整个影片中隐含的西方价值观可能无处不在:强调自由、奔放,注重个人价值,崇尚诸如《狮子王》中所表现的个人英雄主义等等,但是只要宏大主题体现了人类共有的价值追求,至少对于电影票房是安全的。
  
  三、家庭动画电影——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的新模式
  
  家庭动画电影风靡全球的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极强的文化兼容性以及可塑性,“跨代际吸引”带来的巨大票房号召力,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表达会更加灵活,会在地方性和全球性之间转换。家庭动画电影正是这种价值观呈现最为适当的载体,它以超越国家和民族特性的优势,保证了家庭动画电影在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更为隐蔽地传递着西方国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此两全其美的电影形式必然成为好莱坞电影全球化进程中的一张不可多得的王牌。■
  
  参考文献
  ①《世界电影》,2006年第2期
  ②尹鸿:《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清华大学出版社,335页,2007年
  ③十一郎:《动画创作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41页,2004年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2005年5月1日开播的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迅速发展成为极具活力的对农专业频道。本文分析了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在发展中采取的策略,及对农频道在寻求亲和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希望对如何办好对农频道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亲和力 平民意识 形式创新    2005年5月1日,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正式开播。作为全国第三个开办农民频道的省级电视台,开播伊始,农民频道就表现出较强的原
【摘要】本文借助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参考消息》的涉台报道是怎么塑造台湾形象的,力图对《参考消息》的报道框架有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参考消息》 报道框架 台湾形象    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ateson , 1955),由高夫曼(Goffman , 1974)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
明季绘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曾出现过几次创新思潮,其中,崛起于江南苏州一带的“吴门画派”,在艺术形态体格及审美趣味上,开创一代新风,取代了院体和浙派而占据画坛主位。  吴门画派中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与他的老师——著名画家沈周并称“沈文”,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他的绘画艺术,对明代后期的绘画,特别是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文徵明
【摘要】信息技术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我国的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仍然比较低,也使新闻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本文以对甘肃东乡族自治县的调查结果为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少数民族 东乡族 新闻事业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新闻事业中的应用形势并不乐观,“数字鸿沟”有扩大的倾向,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一、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与新
【摘要】借助于“第五媒体”手机而产生的手机报,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即时发送、良性互动、物美价廉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个性,迅速打开了市场。本文以《安徽手机报》为例,论述了手机报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分析了制约手机报发展的诸多因素,如技术瓶颈、内容的同质化和盈利模式的缺乏等。同时,也对手机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手机报 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 第五媒体 3G    目前借助手机与互联网的嫁接,
【摘要】本文选取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和中国当当网上书店,对两家网上书店信息流中的图书信息进行调查并比较。从图书的市场信息、推荐信息、评价信息、基本信息、内容信息以及作者信息六个方面比较分析,揭示图书信息对网上书店发展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中美 网上书店 图书信息    1995年杰夫·贝佐斯在美国西雅图创办亚马逊网上书店,成立初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到2001年宣布首次实现盈利。作为全球最大的网上
【摘要】新闻视角是新闻工作者把握新闻、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的立足点,是实现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冰点》的新闻视角,诸多学者将其界定为“平民视角”,笔者认为这个概括并不准确。作为《冰点》周刊一部分的《冰点·人物》,其新闻视角可概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关注“稀缺”。究其根源,一是它符合了新闻规律的发展,二是它顺应了主创人员的新闻理念。  【关键词】受者本位 稀缺 新闻理念    《冰点·人物
【摘要】1991年,《成长的烦恼》让中国电视观众见识到了全新的电视剧类型——室内情景喜剧。随后大同小异的故事背景和陈科乏味的人物设置都使情景喜剧黯然失色。直到近年来,《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的走红,本土室内情景剧终于在千折百回中,迎来了发展期。  【关键词】室内情景剧 美剧本土化 《爱情公寓》    2010年8月,《爱情公寓》在江西卫视独家播出。这部无大牌明星、无豪华班底、无宣传造势的“三无”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气质和价值理念在校园管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展现和沉淀。它是学风建设的隐性支撑,能够从宏观上引导学风建设,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意识、管理和制度的角度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化 高校 学风建设  学风乃学习风气。从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
【摘要】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风起云涌,互联网、新兴移动媒体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愈来愈便捷,市级党报,其影响力和吸引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此情况下,市级党报只有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在办报内容、风格、特色和方式等方面有所作为,不断强化公信力、突出贴近性,才能增强吸引力、提高影响力,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新媒体时代获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市级党报 公信力 贴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