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事诉讼纠纷的调处解决机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3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代民事诉讼的调处解决机制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非诉讼解决机制,清代民事纠纷的调处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由州县官员主持的调处,又称为诉讼内调处;一类是由亲邻、族长等主持的民间调处,又称为诉讼外调处。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指后者——民间调处。
  【关键词】清代;民事;诉讼;调处
  一、清代民事纠纷调处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民事纠纷的内容包括两类:一类是财产关系的纠纷,包括财产所有关系的纠纷和财产流转关系的纠纷;另一类是人身关系的纠纷,包括人格权关系的纠纷和身份权关系的纠纷。
  清代诸多档案以及州县官员的办案手则中“调处”一词均随处可见,如:刑科题本中有“又托李助前往调处”;“央托亲邻刘盘新等向陈元调处”;“庄邻陆成贤、杨睿撞见调处”。徐士林的《徐公谳词》有“族祖程又振、族兄张彦典,出为调处”。
  民间调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主持纠纷调处的是民间组织或个人,例如:保甲长、中人、族长、地邻等。这些人与国家政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几乎完全是社会普通成员(当然,其中有些人也会与国家政权之间存在某种间接性联系,如:举人、秀才、致仕官员等)。
  二、清代民事纠纷调解的类型
  共分为四种,(1)家族的族长、族老等主持的民间调处;(2)保甲长、坊长、乡约等主持的民间调处;(3)会首、行会主持的民间调处;(4)中人主持的民间调处。
  家族、宗族作为清代社会的组成单位,在清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家庭一直不仅被看成道德秩序的基础,还被看成是政治秩序的基本单位。因此,无论纳税、产权的支配、法律和秩序的维护,一直是家庭的责任而不是任何个人的责任。”在这其中,族内族长、尊长调处族内民事纠纷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家族、宗族组织制定了大量的家法族规用以实现族内秩序的维持以及对族人行为的指引,这些家法族规也赋予了家族、宗族族长等族内特定人员解决族内纠纷的权力。角小忿及田土差役帐目等项必须先经投族众剖决是非,不得径往府县,诳告滋蔓。各支如有田土、钱债细故争执,不得遽行兴讼,先应禀达族长支长。
  (一)甲长、坊长、乡约等主持的民间调处
  清初基层组织在形式上继续沿用明代的里甲制。设立里甲制度最初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税赋的征收而按一定标准将民众组织起来,“凡各处人民,每一百户内议设里长一名,甲首一十名,轮年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管摄一里之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里曰里。”此外,清代还设立了专门负责治安的保甲制度,“凡州县乡城,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
  1.乡保调处
  乡保作为清代州县以下的半公职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收税、维持地方安全。此外,按照《大清律例》规定:“民间词讼细事,如田亩之界址沟洫,亲属之远近亲疏,许令乡保查明呈报。该州、县官务即亲加剖断,不得批令乡地处理完结。”因此,乡保也具有稽查民事案件事实的职责。从清代地方司法档案中可以看到各地州县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往往会采取“着乡保传谕安分”的方式。
  2.甲长主持的民间调处
  清代基层组织中,甲是处于保之下的一级,甲长一般是由乡保举荐充任的,当然也有由甲内住户轮流充当的情况。甲长的职责是协助乡保征收钱粮、维护治安。不过,同乡保一样,甲长也常常充当乡村民事纠纷调处人的角色乡保调处。
  3.主持的民间调处
  清代统治者在乡村管理中,除了通过建立比较严密的保甲制以达到维持社会治安的目的外,同时又积极倡导儒家学说以实现对村民进行思想观念方面的教化目的,而倡办乡约制度就是其重要的表现之一。清初陆世仪“尝作治乡三约,先按地势,分邑为数乡,然后什五其民。条分缕析,令皆归于乡约长。凡讼狱、师徒、户口、田数、徭役,一皆缘此而起,颇得治邑贯通之道。”黄六鸿说:“讲乡约,必择年高有德为众所服者为之约讲。约讲有正副,谓之讲正、讲副。”不过,乡约的职责随着时间发展也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肩负道德教化到后来成为“料理地方之乡约”,最终使其与保甲长的职责合一。从清代地方司法档案来看,清代地方乡约多为村里普通百姓担任,而且一甲之中设有多名乡约。由于乡约是从普通民众中选出充任的,乡约与其它普通民众往往比邻而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档案中“乡约”又被称作“约邻”。
  (二)中人调处纠纷
  从现存清代民间契约与官方档案来看,可以说在涉及民事交易的整个过程中几乎均有中人的参与和介入。一般来说,中人在民事交易中起着介绍、证明、担保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中人还担负着一旦交易双方发生纠纷就得进行调处解决的责任。因此,中人自然成为责无旁贷的纠纷调处者,许多契约都写明若因与一方陈述不符而发生争执“尽在中人一面承管”的内容。
  (三)官府调处
  这是由州县官亲自为百姓调停纠纷,这种调停多以礼德教化,敦厚风俗的方式进行,标榜“亲民官”政绩。比如一部分民事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并没有向第三人提出调处的要求而是直接到官府提起诉讼,官府批令将此纠纷交由族长、中人等第三人进行调处,在此情况下,调处人被迫介入到纠纷的解决中来。在此类民间调处中调处人进行调处既不是由纠纷当事人主动邀请的,也不是调处人自己积极介入的,而是在官府批示后被动地进行纠纷的调处。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民事诉讼纠纷未到州县,便已在乡里“私休”了。有的以乡保为主,有的以乡绅、族长为主,这些人在乡间垄断民间词讼,许多重大的财产权利纠纷都可以在这里消弭。即使断出是非,也以训斥、罚款、罚办酒席、赔礼等方式了解。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档案馆.清代巴县档案汇编(乾隆卷)[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1,12,181.
  [2]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M].长沙:岳麓书社,2003:175-217.
  [3]黄友良.“四川同乡会馆的社区功能”[J].中华文化论坛,2002(3).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明确创新的概念太原市侨友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忠义:创新就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掌握了别人所没有的、全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等。过去,很多舆论导向会让大
【摘要】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最为重要的资源,也正是由于知识产权的重要地位及其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也频频发生。为应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企业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维权成本。构建知识产权保险制度不但可以更好的解决企业维权的后顾之忧,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大有益处。我国现今已具备了构建知识产权保险制度的条件,这一制度的构建具有了可行性和必要性。
【摘要】资产分享制度是资产追回的国际司法协作助中对没收财产的分配机制。学界传统界定一般将可分配的资产现定于积极利益的分享,致使受资产分享制度调配的资产范围过于狭窄。随着对国际犯罪认识的发展和国际司法协助的日益密切,资产分享制度也需要重新定位,将协助费用、被害人赔偿、第三人补偿等消极利益一并纳入分配体系之中。  【关键词】资产分享制度;国际司法协助;资产追回  一、“资产分享”制度的调控范围  资产
【摘要】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由于商品房预售制度本身的特点以及预售市场的特殊性与现实状况,若管理稍有不善,极易导致投机现象的出现,从而损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房地产蓬勃发展驱使下,如何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保护好商品房预购者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支持商品房预售制度留存的前提下,结合德、日两国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对我国相关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商品房预售;预告登记
意境是诗歌寄意、抒情、达意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学教师在解析中国古典诗歌时,要注意中国诗人久有注重诗歌“意境”的传统,注意用诗歌的主、客观统一之法解读诗歌的“意境”。
一种塑身型产妇专用服,属于服饰技术领域.本专用服包括上衣体和下衣体,上衣体具有左衣袖和右衣袖,上衣体的腰部两侧处各具有一功能衣片一,上衣体的两个肩部处各具有一功能衣
在新课标的教育计划下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地理这门课程中,笔者认为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就是教师的任课方式。若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就不能拘泥于
诚信是慈善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石和生命所在。如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正在遭遇社会认同的危机,影响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诸多复杂而深层的原因中,慈善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不久,举国上下,百废待兴。在万物萧条的年代,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北京市的孕产妇死亡率为685/10万,婴儿死亡率为117‰。为彻底解决这一关乎国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