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反思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涌现出像钱梦龙、魏书生那样一批优秀语文教改专家,总结了如“三主”、“六步”等一些成功的教改经验。新课改实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但是,就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来看,的确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然,毕竟新课改代表着一次语文教育转型,这次改革之广之深也是前所未有,许多老师难以在短期内适应也属正常现象。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反思情况。
  一、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从高中学段来看,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高一至高三时间意义的阶段;二是指从审美感知力到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安排的是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等阅读基本能力培养;二年级安排的是文学作品鉴赏;三年级安排的是研讨、评析。其中,不但显示出阅读能力层次的提高,而且也隐含着从审美感知力到审美想象力到审美创造力的审美能力发展的阶段。在新教材中,每年级段阅读能力层级的训练和审美能力层级的培养是吻合的,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去规划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这里我主要就高一阶段来谈。
  高一阶段,应利用新教材与初中衔接的优势及现代和古代散文为主体的教材资源,着力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和情味上,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同时强调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整体地体味意象,领悟贯通整体的内在血脉,从而深入其中,吸收精髓。让学生在课内学到整体感知的方法、习得整体感知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教学反复印证和提高,不断扩大和充实,能自己感受文章的妙处。在起始阶段就要强调胸中有全文,根据这一整体的直觉感受,再对文章精要部分作深入探讨。只有在高一突出了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测、琢磨,才会在头脑中储存下大量的表象;感性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积累了初步的审美经验,学生才会具有审美想象的原料,才能在审美想象的工厂中加工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精神产品,并为高二的文学作品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改之中的“人本精神”的思考
  人本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种以人为本思想和我们过去所提到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理论有所不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也就是使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目标,同时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过程。最后利用的方法对教学目标实施的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应该体现这种以人为本思想。也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教育目标人格化;教育手段人性化;教育评估人本化。也就是一句话中学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核心。
  语文课该怎样上,讲那些东西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很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少慢差费,老师累死,学生烦死。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目标制定不符合“人本思想”,教学的目标的制定缺乏教学研究的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教学实践的调查。我们讲教学的目标是学生,有谁真正是了解学生的。这也许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观念问题。我们的老师说我想怎样,其实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学生是主体。学生学得好不好是检验学习的唯一标准。不能搞教学一言堂,这是树立科学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我印象最深的是文峰中学的刘燕老师讲授苏洵的《六国论》,整堂课她没有“满堂灌”而是和学生进行商量,商量学什么.怎么学.用多少时间。这种民主的教学模式是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们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就是:首先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首先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其次是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我们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这个概念。
  “五四”新文化运动曾经提出两个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我们今天重新提出这两个口号,也许能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为我们的艰难前行的教育改革提供一条发展之路。我想如果我的文章能为在教育第一线奋斗的同行们找到一条解决现实困难的道路我也许就会有一点欣慰。我认为:教育的关键在人。人的关键在理念。
  三、“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改中的运用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接受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与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
  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高中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语法、逻辑、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然而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学的 “投入”与“产出”太不成比例----课堂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这使我们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冲破这套程式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
  当我们基本明确问题教学法的含义之后,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也就有了明晰的思路,这就是:
  第一,首先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操作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二,适时转到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始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但要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能独立地听、说、读、写,就必须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灌输给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学需先疑”的观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真实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最有力的驱动力。
  第三,认真对待对学生所提处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对这类问题,一般在鼓励其创新的话语引导下,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关联不紧,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与课文内容有关,但没有切中要害、关键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是那些跟课文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对待这类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的重点。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发现问题、预防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提出了些关于新课改的反思,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之路能走得更顺畅。当然,有一些问题是已经表现出来种种迹象了的,如在多媒体和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但有些问题却是容易被忽视的,特别是传统的方法更容易被忽略。问题出来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更应该防患于未然。在新课改的路上,让我们少些误区,多些成就,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育人、成长环境、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向上向善、班级舆论、健康和谐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生长环境对生命体成长的重要作用,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为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
期刊
孩子在小学阶段,一天十二个小时,八个小时在学校度过,和老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那么孩子在这个阶段也就是认知阶段,对事物感觉比较新奇,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感。总是问这问那。在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从心里、生理、发育成熟阶段。但他(她)们意识比较薄弱,认知能力较差,也就是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他们容易模仿,容易相信、容易记忆,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一个好的思想,好的作风 、好的
期刊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在班集体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七年级新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而又陌生的。如何在这一个时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成功地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中学生,如何把班级工作做好?七年级班主任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艰巨。  一、新生入学面临的困难  1、学生适应能力差,自律性差  虽说是农村学生但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是过分依赖父母和老师,独立性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的七年级《生物》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生物教师要有全新的价值观念、教学观念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科学探究 价值观念 方法指导    做为一名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我对这次七年级生物新教材有许多感触。  七年级新教材与过去的课本相比,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新教材更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新教材对旧教
期刊
摘要: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看来,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外阅读究竟能使学生有哪些收益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一是走进课外阅读,珍藏点滴积累。二是陶冶情操,热爱生活。三是提高读写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发现: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主体参与 理念 创新    所谓数学课堂活动教学,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有活动性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
期刊
摘要:一个谦和的微笑,一种挺拔的站姿,讲话的语音声调,都能够显现自己的态度和情感,都会在孩子心灵上划下痕迹,都会被孩子敏感地理解为尊重重视或者冷淡漠视,也直接影响着班主任的工作效果。  关键词:教育 表扬 尊重    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当好一个班主任之相当不易,也常有“班主任是首席责任教师”之说,那么如何担好责任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呢?在教育战线上已奋斗了十年的光景,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明白。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期刊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安装、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故障的维修方法。笔者也正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现就心得体会浅谈这门课程的教学与改革问题。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特点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侧重实践和应用的课程,它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