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較、综合以及推理的综合语文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就可以说是基本掌握了语文这个工具,就能够更好地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
一、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1、听,是让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可以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听情景对话,听配乐朗诵,听童话故事等。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语气、语调,揣摩说话人的表情,听后能复述主要内容。通过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反应力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2、说,是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每堂课的不同要求,可以安排一些说的活动。例如,让学生介绍作者情况,介绍有关文体知识,分析典型事例,评论作者观点,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写作的构思过程,章节修改的原因,写作的感触和体会等。通过说的活动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有序的说理能力,并能检测学生掌握信息的多少,从而恰当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
3、读,是感知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特别是分角色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写,是对以上几种能力的综合验收,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目前,虽然语文学科的教材已开始把阅读和写作(含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分列开来进行编排,但是,还有不少语文教师把写作教学当成是软任务,无明确的教学计划,平时训练少,随意性强,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不快。所以,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有写作训练计划。语文老师在制订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计划时,必须含有明确的写作训练计划。其次要解决写作素材问题,让学生有“米”下锅。平时,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挖掘其中可以谈论的话题,逐步加以积累;也可以有目的的开展一些活动,以丰富学生生活,让其体验活动过程并获得感受,做到有话可说;也可以扩大阅读领域,每学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每周完成一篇阅读札记,提倡睡前看书半小时,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墙报、专栏等,提供学生观摩学习的机会。再次是要加强辅导。这包括作前指导,例如:训练目的、文体要求、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字数书写以及提供例文等,还包括批改评讲。批改要认真、仔细,要有项目记录或统计,马虎不得,这是态度和责任心的问题。评讲要中肯,注重实效,最好有老师的下水文章或相应的范文与之比较,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每次尽量选一至两篇较成功的习作,让学生上台宣读或介绍写作过程,达到相互激励的目的,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总之,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像蜜蜂那样勤于积累,像老鹰那样善于观察,像镜子那样善于比照,这样,中国的托尔斯泰,现代的白居易,一定会在我们学生中出现。
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及推理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即学生启而不发,具体表现为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分析归纳,缺乏想象力,缺乏创新意识。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实际上责任恐怕还在我们语文老师身上。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重能力,教得活,何来学生能力低,学得死呢?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点拨。
再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展开想象,共同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方法适合于教授小说、故事、童话、寓言和实用文体等。通过情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变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又如,在议论文、诗歌单元教学结束后,可组织一些第二课堂的延伸活动,如专题辩论会、学习交流会、读书报告会、写作评比会、诗歌朗诵会以及本地名人、名胜古迹介绍等,让学生全员参与,由小组至大组,由大组至班级,逐级选拔评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培养他们的参与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上述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老师还必须随时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特别要注重对困难学生的诱导和点拨,尽快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脱离后进生队伍,赶上其他同学。否则,面向全体就成了一句空话,课堂效益、教育质量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要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老师肩上的压力确实不轻,真可谓是“任重而道远”。素质教育又向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愿与全体同仁一起,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里不辍耕耘,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1、听,是让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可以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听情景对话,听配乐朗诵,听童话故事等。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语气、语调,揣摩说话人的表情,听后能复述主要内容。通过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反应力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2、说,是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每堂课的不同要求,可以安排一些说的活动。例如,让学生介绍作者情况,介绍有关文体知识,分析典型事例,评论作者观点,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写作的构思过程,章节修改的原因,写作的感触和体会等。通过说的活动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有序的说理能力,并能检测学生掌握信息的多少,从而恰当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
3、读,是感知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特别是分角色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写,是对以上几种能力的综合验收,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目前,虽然语文学科的教材已开始把阅读和写作(含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分列开来进行编排,但是,还有不少语文教师把写作教学当成是软任务,无明确的教学计划,平时训练少,随意性强,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不快。所以,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有写作训练计划。语文老师在制订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计划时,必须含有明确的写作训练计划。其次要解决写作素材问题,让学生有“米”下锅。平时,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挖掘其中可以谈论的话题,逐步加以积累;也可以有目的的开展一些活动,以丰富学生生活,让其体验活动过程并获得感受,做到有话可说;也可以扩大阅读领域,每学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每周完成一篇阅读札记,提倡睡前看书半小时,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墙报、专栏等,提供学生观摩学习的机会。再次是要加强辅导。这包括作前指导,例如:训练目的、文体要求、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字数书写以及提供例文等,还包括批改评讲。批改要认真、仔细,要有项目记录或统计,马虎不得,这是态度和责任心的问题。评讲要中肯,注重实效,最好有老师的下水文章或相应的范文与之比较,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每次尽量选一至两篇较成功的习作,让学生上台宣读或介绍写作过程,达到相互激励的目的,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总之,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像蜜蜂那样勤于积累,像老鹰那样善于观察,像镜子那样善于比照,这样,中国的托尔斯泰,现代的白居易,一定会在我们学生中出现。
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及推理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即学生启而不发,具体表现为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分析归纳,缺乏想象力,缺乏创新意识。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实际上责任恐怕还在我们语文老师身上。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重能力,教得活,何来学生能力低,学得死呢?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点拨。
再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展开想象,共同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方法适合于教授小说、故事、童话、寓言和实用文体等。通过情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变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又如,在议论文、诗歌单元教学结束后,可组织一些第二课堂的延伸活动,如专题辩论会、学习交流会、读书报告会、写作评比会、诗歌朗诵会以及本地名人、名胜古迹介绍等,让学生全员参与,由小组至大组,由大组至班级,逐级选拔评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培养他们的参与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上述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老师还必须随时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特别要注重对困难学生的诱导和点拨,尽快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脱离后进生队伍,赶上其他同学。否则,面向全体就成了一句空话,课堂效益、教育质量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要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老师肩上的压力确实不轻,真可谓是“任重而道远”。素质教育又向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愿与全体同仁一起,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里不辍耕耘,尽一点绵薄之力。